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根据我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财会[2006]3号)中对债务重组的界定,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在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根据《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2003]6号)文件的规定,通常情况下,企业债务重组主要有以下五种方式:债权人对债务人让步,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计税成本的现金清偿债务;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人以债务转换为资本方式(包括国  相似文献   

2.
随着2001年1月1日《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的修订,债务重组业务的账务处理方法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在会计上无论债权人还是债务人均不确认债务重组收益,对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产生了较大影响。为了加强对企业间债务重组业务的所得税管理,防止税收流失,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了《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  相似文献   

3.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规定,债务重组是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只有债权人做出让步的事项才属于债务重组的范畴,发生债务重组时,作为债务人是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差额部分计入重组收益;作为债权人是一项资产的增加而另一项资产的减少,差额部分属于重组损失。因此,合理确认和计量相关资产、负债、债务重组收益或损失,正确地进行会计处理,是债务重组会计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基于新债务重组准则对企业进行债务重组活动的规范,来分析债务重组活动对重组双方的利弊。通过分析文章认为,债务重组活动对于重组双方而言是利与弊并存的。债务人通过债务重组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债权人通过债务重组保障自身权益,应成为各项债务重组活动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5.
一、新准则下不同方式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处理的不同及纳(一)从债务人角度看,不同方式下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处理的不同及纳税调整 1.以资产清偿债务 以低于债务计税成本的现金清偿债务,债务重组业务中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让步,以低于债务计税成本的现金偿还.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计税成本与支付的现金金额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公司企业的债务重组时常发生,各类公司企业急迫需要一个完善的债务重组准则作为指导。文章主要介绍了2006年修订后的新债务重组准则与旧债务重组准则的不同,新债务重组准则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研究表明,债务重组准则变迁的突出特征是公允价值的引入,实质就是国际趋同。新债务重组准则在"堵"了债务人通过债务重组将利润转移给债权人这个"漏洞"的同时,仍客观存在债权人向债务人转移利润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朱鑫  肖代斌 《云南金融》2011,(4X):67-67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公司企业的债务重组时常发生,各类公司企业急迫需要一个完善的债务重组准则作为指导。文章主要介绍了2006年修订后的新债务重组准则与旧债务重组准则的不同,新债务重组准则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研究表明,债务重组准则变迁的突出特征是公允价值的引入,实质就是国际趋同。新债务重组准则在"堵"了债务人通过债务重组将利润转移给债权人这个"漏洞"的同时,仍客观存在债权人向债务人转移利润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由于债务重组的方式多种多样,对于初学者来说,很难快速的做出账务处理。本文认为,债务重组的本质是以"物"抵"债",在重组中,债务人会取得债务重组利得和转让损益,债权人会确认债务重组损失,只要掌握其本质,就能快速解题。  相似文献   

9.
李峥 《云南金融》2012,(3X):242-24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债务重组已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在债务重组的过程中,债权人作出一些让步,使债务人减轻债务负担。债权人作出让步这一行为,对于债务人和债权人而言是利是弊,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本文通过对债务重组几种方式的分析,来探讨债务重组对于债务人和债权人的利弊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债务重组已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在债务重组的过程中,债权人作出一些让步,使债务人减轻债务负担。债权人作出让步这一行为,对于债务人和债权人而言是利是弊,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本文通过对债务重组几种方式的分析,来探讨债务重组对于债务人和债权人的利弊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仇莹 《上海会计》2000,(2):22-23
一、债务重组的内涵所谓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在债务人偿债困难的情况下,依据有关的法规,通过双方协商、行政仲裁或法院裁决等形式,使债权人向债务人作出某些有利于债务人的变更。常见的方式有:(1)以资抵债。用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有价证券等非现金资产甚至劳务偿债。(2)债务权益化。让渡股权以抵债。(3)旧债变新债。更改债务条款,如减少本金或到期值、降低利率、展延期限等。(4)资产、债务综合重组。利用外部力量与资本市场进行资源、资产和债务的全方位再配置,使债务在资产重组中得到良性化解。二、债务重组会计处理的缺…  相似文献   

12.
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在发生财务困难的条件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让步是债务重组的重要特征,但就其形式来看,有偿债期限、方式、金额等多种让步形式。从《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及其指南的规定来看,企业债务重组包括四种方式:(1)以资产清偿债务;(2)债务转化为资本;(3)修改其他债务条件;(4)以上三种方式的组合。显然前三种是企业债务重组的基本方式,第四种则是组合方式。一、以资产清偿债务方式。以资产清偿债务,即债务人以支付现金或转让非现金资产给债权人以清偿债…  相似文献   

13.
宋媛媛 《税收征纳》2004,(12):36-37
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从债务重组的定义可以看出,不论何种债务重组形式,只要修改了原定债务偿还条件的,即债务重组时确定的债务偿还条件不同于原协议的,均作为债务重组。债务重组的具体形式主要有五种,一是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二是债务人转让其非现金资产以清偿债务;  相似文献   

14.
债务重组收益的会计处理及对纳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新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以下简称新准则)原准则在账务处理方面作了实质性修改,即债务人不再将偿付债务所付代价低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损益,而直接确诊为资本公积。新准则对债务重组收益的这种会计处理,可以防止企业利用债务重组来粉饰业绩,避免关联方之间利用债务重组交易操纵利润,充分体现了会计核算的稳健性原则。但是,对债务人来说,无论采用哪种债务处理方式,只要偿付债务付出的代价低于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债务人就会因债务重组面最得一定的收益,而且这种收益是客观存在的。债务重组收益是由于债务人清偿债务付出的代价小于所清偿债务的账面价值而产生的,从本质上说,属于交换资产而产生的收益,按现行税法规定应计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计算并交纳企业所得税。但新准则将债务重组收直接全额确认为资本公积,不符合现行税法的有关规定,将导致国家税收的流失。  相似文献   

15.
李娅 《时代金融》2012,(12):242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债务问题成为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为解决企业财务困境,向企业提供再次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债务重组应运而生。本文就新准则下债务重组相关规定探讨实施债务重组对债务人债权人的利弊。  相似文献   

16.
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本文从债务重组的四个方式出发探讨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方法,旨在帮助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熟悉债务重组业务对所得税纳税情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娅 《云南金融》2012,(4X):242-242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债务问题成为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为解决企业财务困境,向企业提供再次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债务重组应运而生。本文就新准则下债务重组相关规定探讨实施债务重组对债务人债权人的利弊。  相似文献   

18.
对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英 《上海会计》2001,(1):22-23
一、实施《债务重组准则》的几个技术问题(一)准则的适用范围。《债务重组准则》将“债务重组”定义为: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准则在指南部分对债务重组的情况作出进一步的说明:(1)持续经营条件下的债务重组,即债务重组双方在可预见的将来仍然会继续经营下去;(2)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是债务重组的前提条件;(3)债权人作出让步的原因。在实际操作中,应将准则所规范的债务重组与不属于该准则规范范围的债务重组进行区分。平时探讨的债务重组一般是泛指改变债务人的债…  相似文献   

19.
朱芳 《广东财政》2003,(9):58-59
新准则放弃了将让步作为债务重组的本质特征的规定,而将债务重组规范的范围拓展了,不论债权人是否作出让步的债务重组,债务人是否发生债务重组收益,统统归入债务重组。  相似文献   

20.
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债务人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债务重组:1.以低于债务吁长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2.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3.债务转为资本。4.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