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廉租住房是指对城镇经济收入最低家庭中的住房困难户或无房户提供租金相对低廉的住房,是我国城镇住房供应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天津、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已基本建立了廉租住房体系,南宁市现有总人口数130万人,常住家庭3.6万户,无房户4.3万人,占总人口数的3.31%,要解决这部分家庭的住房问题,建立廉租住房体系是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2.
李艳  刘依 《上海房地》2013,(10):27-28
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作为上海市“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9年启动试点并于2011年在全市范围全面实施申请供应以来,为缓解本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上海市闸北区自2011年开展首批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申请供应以来,三批次累计接待咨询1.5万户,已有4331户申请家庭选房签约并陆续办理入住手续。2013年5月,闸北区开展了新一轮的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申请供应工作,全区共接待约9700户家庭政策咨询,受理2984户家庭的申请,目前正在进行户籍、住房、经济状况等方面的核查。  相似文献   

3.
庞元 《住房保障》2006,(5):44-46
上海市委、市政府通过培育和发展房地产市场增强了市民住房消费能力;通过建立住房保障制度,使数以万计的经济困难家庭改善了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2006年,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建立健全“两大体系”,进一步完善住房供应相关政策,实现“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4.
《浙江房地产》2004,(4):34-35
2000年9月,温州市人民政府出台了《温州市区廉租住房管理办法》。三年多来,我局认真履行住房社会保障职责,切实做好廉租住房管理工作,解决了市区649户最低收家庭的住房困难,其中实物配租353户,货币补贴296户;为建立我市廉租住房制度,完善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山东房地产》2007,(6):16-18
积极构建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着力解决城市低收入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是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实施房地产调控的重要手段,是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居住权利的迫切需要。济南市委、市政府按照“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落实执政为民理念,切实强化政府职责,不断建立健全住房保障法规体系,规范完善运作机制,积极拓展住房保障新路子。目前,全市经济适用住房开工面积88万平方米;全市受助低收入家庭累计达6202户(次),发放廉租住房补贴964万元,核减租金300万元,实物配租核准97户。  相似文献   

6.
《住房保障》2006,(4):28-29
南京市为更好地解决城镇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建立了“两个体系”,即住房供应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从实际出发,推行“两个分离”,根据不同收入层次家庭的住房状况和政府的保障能力,确立了适应不同收入层次家庭的住房保障方式。并不断创新政策,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同时,加大力度.推进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实施廉祖住房保障.做到应保尽保。  相似文献   

7.
针对上海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上海市政府两管齐下,既有实物性补贴,又提供货币化补贴;既采取了加大重大工程配套商品房建设、扩大廉租住房覆盖面,“每年建设300万平方米,三年900万平方米”中低价商品房的措施,又对中低收入家庭实行购房代款贴息政策等。  相似文献   

8.
《山东房地产》2005,(2):27-28
建立以经济适用房为主、廉租住房为辅的住房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和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是我们长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1993年起,我市开始启动实施“安居工程”,在市区南郊和北郊规划建设了惠安、福安两个“安居工程”住宅小区,规划总占地面积1100亩,总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46.28万平方米,解决了7647户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为建立能够满足不同收入人群安居需要的城镇住房供应保障体系,宁波市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完善城镇住房供应体系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相关文件,基本上确立了宁波市住房体系框架,即建立以商品住房为主体、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的城镇住房供应保障体系,形成“区别对待、分类供应”的住房解决新机制,即中等和中等以上收入家庭购买或租赁商品住房、中等以下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最低收入及困难家庭租住廉租件房。  相似文献   

10.
“十二五”期间.上海预计供应共有产权房40万套、公共租赁房18万套,新增廉租住房受益家庭75万户,其中大多数位于远郊的大型居住社区。由于诸多因素制约.这些保障房的供应和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尽快出台保障房供后综合管理的政策。本文中的”住房保障”,不包括动迁安置房。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狠抓保障性住房“民心工程”建设.在年底以前,将有6.1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能过上居者有其屋的日子,2009年至2010年解决24.1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到2011年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廉租住房全覆盖。这是记者日前从市国土房管局获悉的。  相似文献   

12.
住房问题直接关系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据了解,目前全国低保住房困难家庭400万户,若加上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这—数据将达到11000万户;住房结构眭潲比较突出;商品住房价格上涨过陕,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住房社会化供应体系”是指按照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为解决全社会成员及其家庭居住问题而建立的住房生产、供应及其管理的方式、政策和运作规则,建立社会化的、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家庭要求的住房供应体系。这是上海住房分配制度改革的一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住房保障工作有计划、按步骤推进,按照“最困难者先解决”的原则,当前住房保障以廉租住房保障为主,其中今明两年廉租住房建设量将达4.05万套,将有4万多户廉租住房保障家庭、12万人受惠。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江山市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和保障力度。2008年,全市投资1097万元,建成廉租房0.82万平方米、146套。另有200户实行了租赁补贴。通过多年来的建设,以实物配租的形式实现了对市区182户最低收入和特因家庭的“应保尽保”,而且向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进行扩面,人均收入在低保标准两倍以内的家庭60%左右得到了廉租住房保障。江山市推进廉租住房保障工作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16.
从1999年起,上海市为了缓解中低价位商品房供不应求的结构性矛盾,开始实施重大工程配套商品房政策,以满足动拆迁居民对住房的需求。2003年底,共开工了250万平方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动迁居民和城市中低收入人群购房难的局面;2004年,上海市政府启动了连续3年、每年建设300万平方米中低价商品住房的“三年建设计划”;2005年,上海市政府又提出了“两个1000万工程”,即新开工1000万平方米配套商品房和1000万平方米中低价商品住房,包括配套商品房在内的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占年内新上市商品房的比重为65%,以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特别是动迁居民的购房需求。  相似文献   

17.
一、制度设计的背景 上海作为特大型城市,在住房问题上具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是土地资源紧缺.住房的可持续发展和供应能力不足.住房总体上来说是一种稀缺资源:二是上海经济活力较强,就业较为充分.市民的可支配收入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具有一定的支付能力,获取自有住房的意愿较强i三是上海每年新增10余万户新婚户籍居民家庭,同时,通过人才引进政策每年也会新增一些户籍人口.这些刚性的住房需求,进一步加剧了住房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18.
《住房保障》2007,(1):41-45
青岛市从满足居民住房需求出发,积极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完善住房保障政策,建立了向最低收入、低收入居民家庭供应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市场供应体系,启动了向中等收入家庭提供普通商品房、向高收入家庭供应商品住房的市场供应体系,使全市住房供应模式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19.
《山东房地产》2009,(5):7-8
一、2009年住房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大规模推进。争取到廉租住房中央补助资金5.91亿元,省财政设立奖补资金5000万元,累计从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中提取廉相住房建设补充资金12.9亿元,各市县都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住房保障。廉租住房保障范围已全部覆盖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年内新增保障2万户,累计保障8万户。238个廉租住房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全部开工,利用省调控资金10.7亿元,施工4.5万套、竣工4200套;完成经济适用住房投资80亿元,建成5万套、370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270万平方米,解决棚户区居民近4万户。  相似文献   

20.
《东南置业》2007,(4):22-31
1.总体预测:“十一五”期间城镇商品住房需求:1)全省城镇商品住房需求量在6650—7000万平方米;2)全省商业用房等非居住类商品房的需求量在1660—1750万平方米;3)平均每年商品房竣工面积需达到1740—1840万平方米;4)相应用地需求面积:平均每年需供应房地产开发用地870—920万平方米(13000—13800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