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孕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48例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经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4例产妇,对照组利用缩宫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产后2 h出血量、控制出血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产后2 h出血量、控制出血时间小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缩宫素相比,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孕产妇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更高,能够缩短止血时间,取得更好的止血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用于有高危出血因素分娩中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分娩者62 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 例,胎儿娩出后宫底注射缩宫素20U、静脉滴注缩宫素20U,同时用米索前列醇400ug 纳肛.对照组30 例,胎儿娩出后宫底注射缩宫素20U、静脉滴注缩宫素20U,分别观察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 小时及产后24 小时出血量,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第三产程时间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短,有显著性差异(P<0.05),产后2 小时及24 小时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常规使用缩宫素的同时,应用米索前列醇,在有高危出血因素分娩中,预防产后出血临床效果较好,且用药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给予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产后出血,对照组给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h、24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2h、24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药物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剖宫产术后出血,且不良反应轻,安全性较好,对于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对产后出血产妇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2月方大医疗(营口)群众医院妇科收治的78例产后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一缩宫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PLT、APTT、PT、FIB、治疗有效率、产后1 h及24 h出血量、血流动力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LT、APTT、PT水平高于对照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1h及24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出血产妇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使患者PLT、APTT、PT、FIB水平得到改善,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大出血发生率,临床治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就缩宫素配伍地塞米松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300例,按照分娩个数的奇、偶数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缩宫素组)和观察组(缩宫素配伍地塞米松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150例患者30分钟出血量为(130.0±20.7)ml,2小时累计出血量为(179±64)ml;对照组150例患者30分钟出血量为(180.0±36.1)ml,2小时累计出血量为(237±80)ml。两组具有较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50例患者第三产程时间为(8.7±3.2)钟,出血500~100ml的有9例,出血>1000ml的有4例。两组具有较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药物毒副反应。结论缩宫素配伍地塞米松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缩短第三产程,且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大量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相关药物治疗高危孕妇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危剖宫产及有产后出血因素的孕妇60例,随机分为3组。A组孕妇分娩后在正常缩宫素的基础上采用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片进行治疗;B组孕妇分娩后在正常缩宫素的基础上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250μg,C组孕妇分娩后在正常缩宫素的基础上加用缩宫素。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与B组孕妇的产后出血率均小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片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用于孕妇产后出血疗效较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在产后出血中的临床疗效,并对其药理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将近年来在我院接收的76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后分别给予米索前列醇及缩宫素预防出血,对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出血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分析其药理作用。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产后给予米索前列醇能够有效抑制产后出血,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100例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随机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缩宫素+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对照组采用缩宫素。结果研究组术中、术后2、24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动脉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麻醉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能有效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加强子宫收缩,且价格低廉、应用安全、方便、简单,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9例宫缩乏力性出血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致、科学的护理措施后,分析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69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孕妇经过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后,全部治愈出院,未出现1例输血、子宫切除者,也没有发生死亡病例。结论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重在预防,应仔细观察其中存在的高危因素,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确保产妇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B-Lynch缝合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顽固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4月揭阳市普宁华侨医院收治的顽固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3例患者采用传统止血方法干预,研究组34例患者实施改良B-Lynch缝合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术后24 h出血量、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及止血时间,并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32/34),高于对照组的69.70%(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4 h出血量及血性恶露持续、止血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2/34),低于对照组的27.27%(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B-Lynch缝合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顽固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显著,术后24 h出血量少,止血及血性恶露持续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应用导管动脉栓塞术对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其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曾收治的难治性产后大出血患者20例与妇科癌性出血患者30例,将其各自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对照组患者利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利用导管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完成治疗后,观察患者的止血时间、出血时间以及出血量等有关指标。结果两组难治性产后大出血患者在止血效率、止血时间以及出血量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妇科癌性出血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在出血时间以及月经量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效果明显,能够迅速止血,使止血时间缩短,并且能够预防再出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与卡前列甲酯栓对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住院的7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皆为分娩后立即给药,观察组使用米索前列醇、卡前列甲酯栓对产后出血预防,对照组使用缩宫素注射,观察两组产妇产后3 h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有效缩短第3产程。产后3 h观察组血量为(152±20)ml,对照组出血量为(320±1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与卡前列甲酯栓可有效预防产后出血,并缩短第3产程,确保产妇安全,提高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益母草注射液在产后出血中的疗效。方法将124例拟行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产妇于胎儿娩出后臀部肌内注射益母草注射液,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宫缩药物。观察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及第2、3产程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和术后血红蛋白变化明显少于对照组,且第2、3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益母草注射液可减少产后出血,缩短第2、3产程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98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其分成两组,治疗组在剖宫产术后应用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对照组单纯应用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比较两组产妇术中、术后2h、24h的出血量,同时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术中、术后2h、24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产后无1例出血,对照组产后出血3例,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可明显减少剖宫产术后出血以及出血发生率,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进行探讨与分析,并总结其防治措施。方法分析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诊治的60例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流产、分娩方式和胎产次等对产后出血所造成的影响。结果 2h内出现产后出血的有53例产妇,占88.33%。其中41例产妇属于宫缩乏力性出血,占68.33%。阴道助产产后出血率显着高于阴道自娩产后出血率(P<0.05);有流产史产妇显着高于无流产史产妇产后出血率(P<0.05);产后出血率会随着胎产次的增加而升高。结论在导致产后出血因素中,宫缩乏力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是救治产后出血的关键所在。与此同时,提高计生宣传力度,加强产前保健措施,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的预防工作对于预防产后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缩宫素为产科引产、催产及产后促进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的最常用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临床上较为少见,本文就缩宫素过敏致休克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孕妇郝某,29岁,因"第2胎、孕足月,见红、不规律宫缩3h"于2012年11月16日10:00入院。患者孕期平顺,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后检查:一般情况好,体温36℃、脉搏88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10/60mmHg。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研究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随机抽选我院收治的120例产妇,均分为三组,甲组给予缩宫素静脉推注治疗,乙组在甲组基础上使用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丙组在甲组基础上使用米索前列醇舌下含服,分别记录分析三组产后出血情况。结果三组治疗后,均未出现出血情况,乙、丙两组的出血量明显低于甲组,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乙、丙两组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米索前列醇患者治疗,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效果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盘锦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单独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再出血率更低,且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其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奥曲肽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患者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奥曲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36.5%,病死率为28.8%;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9%,病死率为9.6%;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病因复杂、病情严重,患者病死率较高,应给予患者积极的早期诊断与防治,且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奥曲肽治疗,可有效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镜干预联合药物治疗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100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内镜干预联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均有所减轻,且轻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接受内镜干预联合药物治疗,能够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并发症起到预防和控制作用,整体应用疗效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