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二八”定律是美国一家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他们发现:凡是经营状况好且业绩优秀的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公司80%业绩左右是由20%的人才创造的,因为这20%左右的人才集中了公司80%的技术和管理经营职能,而其它80%的员工只创造了公司20%左右的业绩。这家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在做进一步调查分析后指出:如果我们对“二八”定律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这种创造公司业绩的比例分割上。那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如何促进“二八”现象的产生。因为“二八”现象的产生,呈现着事物存在的和谐状态。对一家公司来说,培养和留住20%的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经常遇到一些厂长、经理抱怨说:忙、忙、忙,忙得不可开交,忙得焦头烂额!究其原因之一可能是,在管理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或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不妨试一试“马特莱法则”这帖方剂吧。“马特莱法则”是国际上公认的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法则,又称“二八法则”。其主要内容是:80:20管理法则:企业将主要精力放在20%业务骨干的管理培养上,抓住企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再以20%的少数骨干带动80%的多数职工,以提高企业职工整体素质和工作效率。80:20的决策法则:就是抓住企业20%的普遍问题中最关键的问题进…  相似文献   

3.
国际上有一种公认的企业科学法则,叫“巴特莱法则”,又称为“80/20”法则,其主要内容是: 80/20的用人法则:企业可把主要精力主用在20%的业务骨干管理上,抓企业发展中关键(人)的关键(骨干),以提高企业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企业带头人是指企业中从事某一专业或领域工作,专业知识或技能水平居领先地位,并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发挥骨干和领军作用,做出较突出贡献的专业人才。根据巴莱多的“二八管理定律”,在新的形势下,企业要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大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就要在全面提升员工素质的前提下.主要抓好20%骨干力量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二八定律又称为帕累托定律,该定律认为,在任何一组事物中,最重要的部分约为20%,其余80%则是次要的.本文详细分析二八定律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关于核心人才流失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日益发展,国家和企业最短缺最重要的资源不再是资金,而是人才,能否留住人才、利用人才已成为国家和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而根据帕累托的“80/20效率法则”——在人才中20%的高素质核心人才集中了企业80%的技术管理知识,创造着企业80%以上的利润。因此,这部分核心人才更是成为企业和国家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质疑20/80法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的收入来源于20%的客户。”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帕累托定律,也称为20/80法则。“多数,它们只能造成少许的影响。少数,它们造成主要的、重大的影响。”相当多的企业将此作为管理客户的标准,既然20%的客户能够带来80%的销售收入,那么就应当对他们投放更多的资源,进行重点的维护,以便能够稳定销量,获得更多的产出。 这样的逻辑,在众多企业中受到广  相似文献   

8.
A类员工是绩效最好的员工,通常占企业所有员工的20~30%,是企业的核心员工。对于企业而言,A类员工虽然仅占到企业总人数的20~30%,但他们集中了企业80~90%的技术和管理,创造了企业80%以上的财富和利润,是企业的灵魂和骨干。他们一旦“跳槽”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往往难以估量。因此,如何留住A类员工,做到“相推而不相碍”,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职能。抓住核心中的核心—“专家型”A类员工A类员工主要有三种类型:“管理型”、“专家型”和“事务型”员工,他们对企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上述三种类型的A类员工各有特色,形象地说,“管理型…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最具战略意义的"第一资源",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员工队伍建设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特别对基层"三高人才"的培养,是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的关键,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一项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 培养"三高人才"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员工有先进与落后之分,依据"二八定律"优秀员工的人数虽然只占员工总数的20%左右,但却创造了80%的利润.优秀员工被称为"三高人才",即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高级工人技师.航空工业作为高科技产业,建立一支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素质优良的"三高人才"队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基础.必须对这类员工加强培养和善用,落实"三高人才"教育培训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在汽车后市场当了10年记者,自认为是汽车后市场媒体人,我揣测汽车媒体圈也遵循二八法则,至多有20%的媒体人生产内容,80%的媒体人只是内容搬运工,无论在平媒还是网络媒体,干的都是复制粘贴的活。此前有媒体人请圈内写手来写企业大佬,却很难找到100位真正能写的人。其实这种抬轿子的事儿古今中外都需要人来干,  相似文献   

11.
“长尾理论”不仅颠覆了“二八”法则,更大的启发是目前互联网的商业价值可能只被开发了20%。  相似文献   

12.
激励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正确的激励是企业发展和生产经营的关键所在。也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更是发挥企业人力资源优势的核心内容。正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詹斯姆所说:“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发挥不过20%~300/0.如果能实施有效的激励,其能力则能发挥80%~90%。”要真正做好对员工的激励,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从物质激励、情感激励、价值激励、环境激励等多角度、全方位进行。  相似文献   

13.
国际上有一条公认的企业经营法则,叫马特莱法则,又称80:20法则。它的要旨在于将20%的经营要务,明确为企业经营应该倾斜的重点方面,从而指导企业家在经营中收拢五指捏成拳头,突出重点,全力倾斜,以此来牵住经营“牛鼻子”,带动企业经营各项工作顺势而上,取得  相似文献   

14.
<正> 企业界流传着这样一条古老的公理:80%的销售量由20%的产品生产(即所谓的80/20法则)。今天,当许多企业转而采用多种成本动因,实施作业成本计算法(ABC法)时,却惊奇的发现20%的产品(或顾客)竟然产生了225%的利润。这条被卡普兰称之为20/225法则的新公理表明:许多产品实际上正侵蚀着企业的利润,而这一点在传统成本计算系统却是无法觉察到的。在现代企业的制造环境中,传统成本法计算的成本到成本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不仅需要有现代市场意识,还必须认识到: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人”在生产力各要素中的地位已经日益突出;人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充分发挥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既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的立企之本,是企业获得竞争力、提高竞争优势的基础。因此,加强企业人本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坚持“以人为本”方针,将理解人、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置于管理的核心,使企业通过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相似文献   

16.
方雄 《广西电业》2005,(5):38-40
什么是人本管理?真正意义上的人本管理理论是随着管理学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20世纪60年代,人本管理被正式提出,并且于80年代受到东西方企业的普遍重视。人本管理理论的核心是重视人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即“以人为本”。人在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究竟如何呢?日本索尼称:“人是一切秘诀最根本的出发点”。堪称中国企业未来指向的海尔集团,在日常的企业管理中采取的是“以人为本”的OEC管理,即全面地对每人、每天,每件事进行控制和清理。  相似文献   

17.
浅析客户关系管理逻辑中的“二八定律”和“长尾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二八定律"在企业营销中过多关注了"二",忽视了"八".而长尾理论认为,在存储和流通空间足够大的时候,更多的大众对象就像一片很广阔的分散的区域,如果可以掌握这部分市场,收获将不一定会比集中的区域成就少.在企业具体客户关系管理中,"二八定律"要求我们在客户关系管理中抓大放小,短期内抓住重点,重视单个客户业务的绝对数量;而基于"长尾理论"客户关系管理逻辑要求我们更重视包含大量客户的利基市场.这要求企业不仅有充分的管理思想准备,还应具有与这种管理逻辑相匹配的充足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科学识别企业核心骨干员工,对培养电网企业专业骨干,提升企业专业技术水平,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具有积极作用。核心骨干员工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如何更好地培养和管理核心骨干员工,发挥他们的价值是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的重要挑战,而核心骨干员工管理的首要前提是准确的甄选识别。通过对核心骨干员工的定义及特征的研究,运用契合电网企业实际需求的甄选识别方式,建立一套完整的甄选识别体系,将核心骨干员工精准识别,是核心骨干员工培养和管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我国煤矿企业安全执行力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多煤矿安全事故调查的结果显示,90%以上的事故发生在班组,80%的事故是由于班组生产中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或隐患没有被及时发现和消除造成的。事实上,很多企业也是规章制度齐全,由于现场管理薄弱,无法保证每一个人遵章行事才导致事故发生。制度执行人员的执行力不足导致了制度效力的层层衰减,有些企业甚至为此总结出了规章制度落实的“折扣定律”,  相似文献   

20.
孟军 《中国石化》2007,(4):31-32
在企业生产与运营的管理过程中,无论是提供有形的产品还是无形的服务,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安全生产、设备管理、绩效改善和员工士气等管理工作量的50%~80%都是在生产现场发生的。因此,重视生产现场的科学管理,为做强做大企业提供不竭的源泉.夯实企业生产运营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是当今世界一流生产型企业的共识。“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基本功训练”三项管理工作,从上个世纪60年代“工业学大庆”开始,作为中国石油石化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独特的实践经验,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成为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的管理特色和优势。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出发,不仅应该把“三基”工作作为管理经验或管理传统来对待.而且应该把它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