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苏东  黄娜  范亮 《网际商务》2004,(8):30-31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对于广州本土广告业的发展,尽管广州4A的召集人张小平先生并不赞成“本土广告公司与洋广告公司”之分,而认为只有“专业广告公司与非专业广告公司”之分,但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自然法则无疑更有说服力。正因为如此,广州本土广告业的发展参照体就自然有两个:一个是国际4A,一个是广州外的广告中心地带,主  相似文献   

2.
吴文周 《市场周刊》2005,(18):50-50
很多企业选择广告公司的时候.往往不知道哪种广告公司更好,在国际和本土之间跳来跳去。今天用4A公司,明天再用本土公司.既觉得4A公司好,也觉得本土公司好。有些企业看重4A公司的系统性.却嫌他们的服务费太贵;有些企业看重本土公司的灵活性,却嫌他们的质量太低。不管怎么说,至今,还没有找到明确的辨别标准。  相似文献   

3.
《广告导报》2006,(8):91-97
2006年对于中国的国际广告公司而言,或许,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政策对于外资广告公司全面放开,一些本土广告人士解读说,喊了那么多年“狼来了”,这回,狼真的来了。 2006年这就已经过去了一半,对于多数的广告公司——本土的以及国际的——一切也仍旧在有条不紊的前进着,没有并没有什么突兀的事情发生。对于外资广告公司而言似乎存在两条去路,选择独资或继续合资。然而事实上这个命题并不具备实质性的意义,即便是出于此前合资的状态下,整个公司的经营、管理乃至理念。外资公司其实也一直在沿用自己独立的体系,所谓本土化,是策略所致,而绝非合资的结果。对于本土广告公司而言,路只有一条,努力,继续努力! 进入2006年我们可以看到,广告行业的争夺已经不是原先所谓本土广告公司与外资广告公司的争夺,阵线已经不再是由国别来划分的了。市场在走向细分,广告公司再日趋专业,实力和对于市场的准确洞察才是存在的砝码!国际公司本土化,本土公司国际化的战略阐明了:中国广告,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我们已经从太多的。中国声音”中来了解过中国广告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本期专题,我们将从几位外国同行的眼中,来看看中国的广告。这一期的几位嘉宾也都是重量级的人物,杜孟先生曾获得法国最高荣誉——“法国荣誉勋章”,贺劲勋则是美国《AD Age》曾评选出的“全球广告人100强”之一……一共同点在于,他们都为了梦想来到中国。不一样的国籍,一样的中国路,我们听听他们将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4.
2005年的春天即将到来.中国的广告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成长中的本土广告公司正在准备新一轮的冲锋,最终谁是明日的本土广告耀眼之星.让我们拭B以待。在这里聚集了众多特色公司。他们规模有大有小.但近年都是在快速发展.势不可挡,本结果涉及到全案服务、媒体代理、营销企划、影视平面创作等众多领域公司,是又一次对本土广告公司发展趋势的盘点,他们是中国广告的明日的中流砥柱,这个档案难免挂一漏万,诚请各界人士理解。  相似文献   

5.
陈刚 《广告大观》2005,(3):31-32
广告公司,尤其是本土广告公司,正在遭遇寒冬。在客户、媒介与广告公司三方的博弈中,广告公司无疑处于弱势地位。而本土广告公司由于各种众所周知的原因,同国际公司比,更是弱中之弱。加入WTO后,本土广告公司无疑将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棚。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众多本土广告公司发展的一个坎,所以我们听到很多声音,兼并、控股、重组、集团等。通过外资公司这么多年在中国的市场表现,我想即使广告市场对其全面开放,本土公司通过改革还是有很多机会与他们抗衡。  相似文献   

7.
樊剑修 《广告大观》2005,(12):35-36
我认为,中国广告业不存在国际化这种提法。因为营销只有两种,面向全球的叫全球化(worldwide)营销,相对而言针对较大区域的就是本土(local)营销。中国是国际化大市场也是世界工厂,WTO之后,中国的企业只要具有全球营销的意识和手段就能够成为世界品牌,所以本土广告公司要考虑的问题应该是如何为这些种子企业服务好,让他们成长起来,能够将中国的品牌在华人范围内成为名牌,它就已经是世界品牌。  相似文献   

8.
Jane 《中国广告》2007,(6):64-65
本土广告公司发展这么多年,我们已经可以随口说出一串在市场上有良好表现的公司。并且经过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和磨练,很多广告公司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它们经历了最初的摸着石头过河、发展壮大到集团化的规模,实现了多个阶段的跨越。在这个时代,本土广告公司面临的机遇与压力既赤裸裸,但又没有形成既定的规律。在这个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本土广告公司认为它们最重要的竞争力是来自哪里,未来又会有怎样的规划?我们调研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40家本土广告公司,听听他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记者:您有10年时间是在国际性广告公司的,昌荣是您进的第一家本土公司吗?昌荣哪一点吸引了您?陈楚群:以下简称陈:昌荣是我进入的第二家本土公司,我在本土广告公司开始文案生涯。随后进入4A,再转身。已是10年过去。始于本土,归于本土,对一个本土人来说,也算适得其所。无论从营业规模、客户资源、行业经验还是人才储备上来说,  相似文献   

10.
天澜 《广告导报》2006,(2):142-143
2005年年底,中国文物业开始全面面向国际资本敞开市场,未来中国本土广告公司如何与国际资本, 国际广告公司相抗衡?中国本土广告公司向何处去?去业内及媒体对这一话题的广泛关注中,中央电视台未来广告公司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作为CCTV面向市场全力打造的大型广告公司,2005年,未来广告公司年经营总额近20亿元,在高基数上持续保护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超额完成任务目标,保持了中国本土广告公司规模第一的地位。人们纷纷把打造中国本土广告“航母”的期待目光投到未来身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