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入WTO既给我们带来了机遇 ,同时也带来了参与国际竞争的挑战。作为我国新兴的环境法制建设领域 ,同样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我国历来重视环境保护。2 0世纪 80年代 ,我国就将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 ;90年代 ,又将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国家基本发展战略。 2 0多年来 ,我国环境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初步构建起环境与资源法律框架 ;相继制定了 10多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在这些法律中 ,对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以法律的形式进行了确定 ,使得一些重要的环境法律制度同国际社会的发展大体保持了一致 ,逐步建立…  相似文献   

2.
陈文君  吴劲松 《特区经济》2006,213(10):334-335
循环经济是建立节约型社会,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法制建设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保障。但现有的循环经济法制还不健全,基本的框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要加强循环经济立法。建立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在立法中,应遵循以国家统一立法,制定指导性原则;地方配合立法,落实具体措施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中环境问题的法律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润羊  花明 《乡镇经济》2008,24(12):4-7
文章在阐释了我国农村环境现状基础上,诠释了环境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的相互关系,指出环境保护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选择。从环境法的视角,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农业环境立法现状剖析了农村环境保护的四大困境:法律内容分散、管理条块分割、执法力量分化、行为主体分离;并从协调法律内容、完善立法体系,理顺管理体制、行使有效监管,整合执法力量、发挥部门合力,通畅沟通机制、促进公众参与五个层面提出了推进新农村环境法治建设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法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清 《特区经济》2008,(6):189-19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西部是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的聚居地。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提升的重大战略问题。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对于我国生态安全、民族地区的繁荣和边疆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加强和完善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构建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机制,对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农村环境责任保险具有克服农村环境保护市场失灵与风险预防等功能。我国农村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环境立法不完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设计不合理、环境责任保险自身的局限性、政府财政支持不够、农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等问题。对此,应当通过加强环境法制建设、科学合理设计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有效监管环境风险、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对环境责任保险的认识等对策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中日环境法制建设比较述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日两国环境立法背景不同,所以在环境立法机制和立法原则方面也都存在较大差异,形成了各自的特点;这些差异和特点导致两国的环境法体系有较大的不同:日本环境法体系中专门颁布了一些涉及纠纷处理、损害补偿、事业费开支等程序性法律规定,并对各种环境问题及处理方法都做出了单项法律规定,比中国具体和完备;日本环境法体系中不像中国那样需要用大量的行政规章做补充;日本地方环境立法的作用比中国更大。在环境法实施机制方面,中日之间的差异是行政指导在环境管理中的地位不同、地方环境自治团体管理者的法律授权大小不同、环境司法的作用不同、公众的推动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7.
法制建设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五年来,西部大开发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法制建设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意义和作用是:法制建设为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了最基本的法律支持和法律基础;法制建设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了法律准则和法制保证;法制建设为保护西部生态环境立了法,使生态环境保护有法可依,提高了西部人民的环保法律意识;由于法制的建设,有利地维护了民族团结、地区稳定,开创了良好的投资与开发环境.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我国法制建设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鉴于我国法律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差距颇大的现状,章指出,应对我国现行法律予以变革:注入法律生态化的理念,确立尊重生态自然的立法精神,将立法重心向“预防优先”倾斜,推行“利益衡量”原则,确立可持续发展的宪法地位,确立公民环境权的宪法地位,进一步充实法人及其他组织环境权的内容,增设尊重其他生命物和生存权利的规定等,使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张小军 《理论观察》2009,(1):106-107
土壤污染危害非常严重,已成为中国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我国至今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还没有专门立法,现有的相关立法分散而不系统,存在很多问题。我国应制定综合性的《土壤污染防治法》,从土壤污染预防、整治、监督和法律责任方面构建和完善我国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0.
美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是随着20世纪中期以来国家对环境问题的逐步重视和政策倾斜而相应建立起来的。根据联邦环境保护法,联邦政府授权联邦环保局制定环境保护法规以及行政执法的权力。联邦环保局的职责是通过有效地执法和实施各项环境保护计划,不断提高环境质量,保护公众健康和创造舒适优美的环境。州政府也设有环境保护部门,并且也有相应的在环保领域的立法和执法权,但州政府及其环境保护部门在立法和执法过程中所占的地位,总的来说,仍无法与联邦环保局的地位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11.
试论环境保护民主原则及其贯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法发展到“可持续发展”阶段,公民环境权被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基于公民环境权理论,环境保护的民主原则也已成为环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立法建制是保障环境保护民主原则实现的关键,由此也必将推动我国环境法制的健全、完善。  相似文献   

12.
地方立法作为国家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整地方社会关系、解决地方问题的重要法制建设活动。从不同国家立法的立法体制看,地方立法可以在不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独立自主地立法,积极解决地方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法治化社会背景下,切实保护和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应该首先从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开始。我们需要构建一个综合的、长期的、渐进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法治框架及采取相应的实施策略,努力协调好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诸方面的关系,从而促进我国环境法将环境与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以保护环境与生态建设为基本内蓉,发展成为综合调整人口、环境、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可持续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和道家、儒家的生态伦理观是当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渊源,为现代生态伦理学提供了哲学基础,为制定现代环境保护法规提供了有益参考。我们应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和环境法制建设进程,正确处理发展生产力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农村水环境保护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民生存发展权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认为,我国农村水环境保护立法存在思维上依附于城市、制度缺失、管理监督机制虚设以及农民水环境权益救济渠道不畅等问题,应基于公平视角下农村水环境保护的立法理念,健全农村水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完善水环境保护监管机制,强化农村环境执法,完善农村水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公众参与机制等,解决我国农村水环境保护危机与水环境保护立法缺失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法制建设、立法,恐伯还有一个民主建设的问题,应该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一步到位我认为是不可能的。在改革当中,包括过去在市场经济方面,法制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理论禁区。有人要问,中国究竟是人治还是法治,有人说当然是法治,但归根结底还是人治,因为法律是人制订的。如果这样讲,还有什么可讨论呢?这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我国开始搞法制建设是三  相似文献   

17.
黎建飞 《发展》2008,(1):9-11
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开始实施。从1994年《劳动法》实施以来,我国在劳动法律关系领域从立法到实施已经有13年了。在这十多年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和劳动法制建设进程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构成《劳动合同法》制定的背景,导致这部法律的出台并形成了它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范杰 《魅力中国》2010,(29):156-156
中国在清末的法律转型时选择了大陆法系并以此建立了自己的法律体系,上世纪90年代中国在立法和司法等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的判倒倾向,这种倾向是中国法制走向完善和成熟的标志。本文通过考察我国成文法之不足、判例制度之优点及其对我国法制建设的意义等方面论述我国建立判例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1992—2002年我国加快环境保护制度建设步伐,其历史动因在于我国资源危机和环境恶化问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以及国际社会环境保护的影响;其鲜明特征是立足当前和关注长远相结合、坚持政府管理和市场驱动相结合、坚持完善立法与强化执法相结合;其历史意义是为我国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20.
郑勇 《开放潮》2005,(9):69-69
在我国,依法行政尚处在初级阶段,行政法治还面临十分艰巨的任务。目前,以宪法为核心和基础的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已初步形成,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已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但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的行政法制建设还比较滞后,行政管理的某些方面还存在立法空白,立法质量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突出表现在现存的法律、法规与规章之间缺乏协调和统一,使行政执法者难以适从;有些法律、法规的一些条款太原则,不便操作和畸轻畸重;还有一些法律、法规对某些行政机关设置的职权过大,尤其对自由裁量权,往往规定的幅度过大,并且没有顾及到公民权利一旦受到侵害后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