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刑事和解制度作为一种新兴的犯罪处理模式,创生了一种新的利益争端解决方式,也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法制建设的进程提供了新的思路。结合我国法律现状及相关法理,对刑事和解制度的概念和背景、在我国的实施等问题进行探讨,有利于进一步理解、掌握和运用刑事和解制度解决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下,行刑社会化和刑罚轻缓化趋势日益发展。在我国宽严相济政策下,催生了一种新的纠纷解决方式,即以刑事被害人为中心的,由加害人、受害人和国家参与的三维刑事诉讼结构模式"刑事和解"。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了刑事和解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对于被害人权益的保护无疑将发挥重要作用,但我国刑事和解制度对被害人的补偿救济却规定的十分笼统,只是确立了刑事和解的制度而并没有对诸如补偿期限、范围、后果等作出具体的立法,实践中缺乏操作。从三维诉讼中被害人获得补偿救济的正当性入手,在刑事和解制度下对被害人补偿救济制度研究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刑事和解制度自身的特点折射出刑事和解在现代民主、法治社会具有普适性的价值属性,结合中国的和合文化传统、现实和谐社会背景、法治现状,可以得出中国具有构建刑事和解制度的可能性;在刑事和解制度的具体构建方面,需要从刑事和解的适用阶段、适用范围与条件、启动与运作程序、补偿方式等方面考虑;要想建立刑事和解制度,必须在现有法律制度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同时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如建立刑事和解委员会、引入社区纠正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刑事和解作为解决刑事纠纷的一种新方式随着"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逐渐兴起.对于一些轻微的刑事犯罪案件以灵活恰当的方式,依法进行轻缓处理,产生了积极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但同时应看到,刑事和解制度在适用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刑事和解作为一项新型的刑事案件处理机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刑事和解制度蕴含了多层次的积极价值,它既体现了我国"和为贵"的传统诉讼文化,又与和谐社会的宽严相济、轻刑化等诸多理念相契合。  相似文献   

6.
刑事和解是一种新型的犯罪处置的替代性模式和程序分流的重要途径,其意义在于谋求以司法审判以外的方式来解决刑事责任问题。2012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将刑事和解正式作为一项特殊程序加入法条之中,刑事和解经历了由实践再到制度化的过程。本文选取四川省资阳市作为调研地点,通过实地调研、访谈等方式,分析目前四川省资阳市刑事和解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从法律制度、实践运用等方面提出完善刑事和解制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刑事和解制度的内在价值、刑事和解制度的具体构建、刑事和解可能产生的问题及其解决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理念和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不断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刑事和解"这一带有"和谐理念"色彩的制度开始备受关注。我国目前探索的刑事和解虽然与西方恢复性司法理念还有着较大差距,但是核心观点和价值取向上的共同之处为我国刑事和解的摸索指明了方向。通过比较法写作方法,介绍目前各国关于"刑事和解"的相关规定和做法,进而为我国刑事和解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争议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9.
刑事和解是指犯罪发生之后,由调停人使受害人与加害人直接交谈,共同协商解决刑事纠纷的活动。它是西方刑事司法的一个创举,其最主要的理论核心是恢复正义理论。它体现了公正、效率的法律价值,契合了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公平正义的时代主题,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2013年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将刑事和解纳入公诉案件的处理范围。这对于化解社会矛盾、修复双方当事人的社会关系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现有的刑事和解制度尚不完善,新的刑事诉讼法实施一年多以来,在司法实践中遇到一些难题,在适用范围、赔偿方式、执行和保障机制、配套设施以及监督机制等方面均存在缺陷。立法机关应进一步完善刑事和解制度,以期更好地发挥刑事和解之功效。  相似文献   

11.
我国政府行政伦理失范突出表现在政治、经济、组织人事等方面。政府行政伦理失范导致政府诚信建设不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效不理想,社会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儒家"义利观"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很多深层次的内涵对于政府行政伦理失范的治理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我们应弘扬儒家义利观中的合理成分,将其与当今政府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政府关于"义"与"利"方面的文化与信仰,以促进政府行政伦理建设,建立诚信政府,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收入分配悬殊已到了非常严峻的地步.实现公平正义的分配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从起点公平、规则公平、结果公平的含义分析出发,对功利主义、自由主义、罗尔斯主义等观点进行考察后发现,诺齐克崇尚权利的"持有正义论"与罗尔斯的"最少受惠者福利最大化"两种理论的结合,对我国和谐社会下的公平分配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具体而言,当前中国分配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应致力于机会均等、权利保障和保护弱势群体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首要价值目标,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关键,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保障。  相似文献   

14.
正义感是人类以实现正义为目的的一种美好情感,是人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情操.一个以正义感调节的社会,人民幸福,社会稳定有序.和谐社会是一个制度正义的社会.制度正义既以正义感为前提,又以正义感为当然表征.因此,和谐社会亦是一个充满正义感的社会.在当前,正义感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和紧迫.对于道德教育来说,这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问题中,最突出的仍然是民生问题,它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解决新时期的民生问题必须要有行之有效的政策支持。民生财政的终极目标就是关注和改善民生,通过对民生财政的内涵和政策趋势进行研究,可以从制度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也是今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构建者。重视并加强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挥高校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既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论述了高校图书馆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及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了高校图书馆面对和谐社会如何向社会开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小康社会”是一个让中国大众很容易理解的生活质量状态,如何用量化指标描绘“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全面小康”社会的这一新目标,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及其目标确定的原则,评价全面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应基本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制度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