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文倩  薛瑞超 《商》2014,(25):242-242
通过考察国际分工方式的演变、发展及全球失衡出现的新特点,本文认为产品内国际分工是当前全球失衡形成的重要原因。在计量模型的构造中我们采用了VSS指标,对影响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程度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只有促进金融深化,提高制造业技术水平,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才能在国际分工新格局下处于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2.
从《国富论》前三章的角度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进行浅析与探讨,并论述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融入全球价值链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以期为我国制造业逐渐融入到全球价值链当中,提高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全球价值链分工贸易条件为衡量贸易利益的指标,测算了2002-2012年我国制造业的贸易利益;并基于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以国际分工地位为解释变量实证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试图从微观产业层面寻求改善我国制造业贸易利益的路径。研究发现:得益于我国制造业垂直分工程度的提高,绝大多数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贸易条件呈改善态势;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的改善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贸易条件有正向影响;技术水平对全球价值链分工贸易条件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国际分工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产品内分工成为当代国际分工的重要发展趋势。随着国际分工格局的不断深化,汽车制造业发展越来越呈现全球化特征。汽车跨国公司根据自身利益需求对全球生产网络进行整合,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生产资源。我国汽车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仍十分低下,在新国际分工格局中企业应根据自身已有条件找到最合适的切入点或价值环节,推进产品价值链升级,最终获取有利的国际分工地位。  相似文献   

5.
正在外向型增长战略之下,我国制造业的增长在生产层面依赖于国际分工体系下的全球和地区性价值链条,在需求层面依赖于国际市场特别是欧美市场的需求状况。近年来,次贷金融和经济危机不断冲击既有的国际分工格局和市场环境,由此引发对我国制造业增长前景的普遍担忧。为此,我们需要首先厘清我国制造业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性的具体实现机制,也就是说,全球和区域价值链条以及国际市场条件是如何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向影响我国制造业增长动力  相似文献   

6.
《商》2015,(3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产品内分工越来越细,并逐渐成为国际分工的主流形式。产品制造过程中的不同程序被分配到不同的国家,而每个国家则根据并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参与到国际分工之中,融入到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以期望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虽然我国的制造业在融入全球价值链后,获得了一些价值链利润,但由于创新能力不足以及跨国公司有意进行技术封锁等原因,使我国制造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本文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低端锁定"的原因后提出了相应的突破策略。  相似文献   

7.
刘月 《中国市场》2009,(18):16-17
全球价值链分工是专业化分工不断发展的产物,是当今国际分工发展的基本趋势,本文运用价值链理论,分析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特性,并且考察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的地位,认为中国的制造业应寻求产业结构升级,向全球价值链的上游发展,改善国际分工地位。  相似文献   

8.
制造业国际转移是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和发展的必然结果;东道国通过承接制造业国际转移,能够更多地进入全球工业体系之中,并通过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销售网络扩大出口,带动制造业出口结构的升级.本文根据我国制造业承接制造业国际转移的实际,对制造业国际转移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结构升级的贡献进行了论证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OECD-WTO最新国际投入产出表,通过测算1995~2011年中国不同贸易方式制造业部门的GVC地位指数,测度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国际分工地位。结果发现:不同贸易方式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存在明显差异,加工贸易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较低但大体呈上升趋势,而非加工贸易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较高但大体呈下降趋势;制造业不同细分行业的国际分工地位悬殊很大,电子及光学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及皮革制鞋业等出口主导产业国际分工地位较低,而资源密集型行业的国际分工地位较高。  相似文献   

10.
张凡 《商》2014,(31):86-86
通过对国际分工方式演变和发展方式变化的考察,本文认为产品内国际分工是当前全球失衡形成的重要原因。基于我国在分工中的弱势地位及所获贸易利益的对比,研究参与产品内分工的影响因素对我国未来产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把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置于国际分工的新格局下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中美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在于世界头号服务业强国与世界头号制造业大国之间在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上发生的结构性失衡。中美贸易失衡与全球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在自由化进程上的非对称性紧密联系在一起。考虑到全球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缓慢进展,以及中国对服务贸易自由化已经做出的承诺水平,中美贸易的结构性失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难以消除。  相似文献   

12.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升级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价值链分工是社会发展后的产物,而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处于低端的位置,严重制约了本土制造业企业的发展。从全球价值链的观点出发,分析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寻求我国制造业的的产业升级路径。  相似文献   

13.
价值链模块化、国际分工与制造业升级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在美、日、欧等国的计算机、电子、汽车以及通讯设备等制造业领域先后出现了“价值链模块化”的趋势,这不仅加速了国际制造业分工格局的调整,还有力地带动了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及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基于此,本文认为:我国应该抓住世界制造业价值链模块化的机遇,积极参与到国际制造业高端价值环节的分工中来,以提升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推动我国制造业升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WTO-OECD新发布的Ti VA统计数据为基础,从附加值贸易视角分析了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与外贸失衡关系,并引入社会网络方法,构建了制造业出口、服务业出口和金融中介进口相对比较优势,考察了中国的国际分工比较优势与外部失衡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的附加值贸易余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相对比较优势,双边附加值贸易余额与制造业相对出口比较优势、服务业相对出口比较优势显著正相关,与金融中介相对进口比较优势明显负相关。为了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中国不仅需要持续的产业结构调整,也需要坚持推进市场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并进一步提高开放程度。  相似文献   

15.
《品牌》2019,(14)
文章运用2000~2014年44个经济体的投入产出表,基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的视角,综合测算了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与分工地位、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并且实证分析了我国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其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通过投入国内外服务要素所实现的制造业服务化有助于我国制造业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并且随着制造业服务化水平越高,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分工地位越高。  相似文献   

16.
影响全球经济失衡的因素目前被归结为金融发展和国际分工优势上的差异。但这些因素并不完全是外生决定的,在不同国家或地区,这些因素之间的彼此联系也完全不同。基于这些经验事实,我们构建了一个初步的理论模型分析框架。研究发现:金融发展理论和国际分工优势理论在解释全球经济失衡问题方面都存在着缺陷;一国技术与金融创新能力、所处的国际竞争位置和其在治理全球经济失衡问题中的政策选择有着紧密的关系。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特点和所属阶段,中国在治理全球经济失衡问题方面应采取以技术创新为主、以有助于技术创新的金融创新能力提升和国际经济组织治理为辅的模式,而不能仅着眼于治理金融失衡或分工失衡。  相似文献   

17.
运用Hummels等人的研究方法,从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中的整体变化趋势、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垂直分工产业链中所处的地位、制造业内各行业具体在国际垂直专业化中的参与情况这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当前,全球价值链分工协作日益紧密,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中的国家和地区也越来越多,分工日益细化。本文以全球价值链为背景分析江苏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利用钻石模型的四个方面来选取相关变量,随后建立实证分析模型分析各因素对江苏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针对江苏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地位提升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制造业能否通过OFDI有效提升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是当前学术界普遍关注的前沿课题。本文在测度我国制造业行业GVC分工地位的基础上,运用1995年~2010年14个制造业动态面板数据,实证考察OFDI对我国制造业GVC分工地位的影响。结果表明,OFDI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这种积极影响在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中的表现大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与此同时,OFDI的价值链地位提升效应还要受到行业资本强度、所有制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徐强 《国际贸易》2007,(4):35-39
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引起广泛关注.在失衡格局的维系和发展过程中,多方面经济功能的国际分工关系都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