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越来越密切。许多国家之间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东北亚经济圈是由图们江区域经济合作、环黄渤海经济圈、环日本海经济圈等次区域经济合作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合作。由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还没有构建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因此该区域的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在国际关系趋于缓和和欧洲北美区域集团化加速发展的推动下,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步伐也大大加快。一个重要特点是,在西太平洋地区一些次区域性和小区域性合作有了显著加强,呈现一幅多层次的、相互交叉的经济合作结构,预示了本地区未来合作的方向。一近几年来次区域性合作在东亚的兴起在东北亚,环绕日本海和黄海的区域合作加快了步伐。  相似文献   

3.
图们江地区开发开放是构筑我国东北内陆腹地对外交往通道和窗口的战略举措,其不仅有利干维护我国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利益,而且符合我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局.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大图们江次区域合作作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示范项目,它必将随着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发展而率先发展.  相似文献   

4.
全球经济回暖并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背景下,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也面临新形势和新问题。东北亚地区当前域内双边经济合作关系日益加深,联合开发的共识已经形成,我国与东北亚区域主要国家的经济合作也进入新阶段,但东北亚区域合作协调机制还不健全。未来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需要继续关注如何在自身发展中创造共赢机会,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建立东北亚经贸合作区域是中国政府为推动中国与东北亚国家经贸往来和合作而采取的一项积极行动,旨在构建中国与东北亚国家互利共赢、交流合作、竞争开放的长期合作平台.由于东北亚地区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开放度和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同,各国实行的经济改革和发展思路不同,经贸合作水平也不一样.因此,提高东北亚经贸合作水平的主要途径有:建立跨国经贸合作区;积极参与东北亚地区次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发展中俄边境贸易;加大我国东北地区全面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力度等.  相似文献   

6.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合作系统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亚地区具有地缘优势和较强的互补性,但是缺乏全面地的实质性的合作,特别是在能源安全领域。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合作是对东北亚区域各国都十分重要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采用系统工程中的解释结构模型分析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合作系统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而构建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合作系统的结构。并对其系统结柏进行分析,为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合作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合作系统由信用子系统、行为体需求子系统和经济依存子系统构成。在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三个子系统的相互关系将影响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合作的模式和水平,并促进合作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与新一轮科技革命使各国经济利益联系日趋紧密,但由于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世界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面临严重威胁。为此,现阶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多边行动、协调行动。中国坚定推进扩大开放,重视以周边整体为基础的全面规划与构建,把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作为构建新型伙伴关系的重点,其中东北亚的地位举足轻重。中国努力推动东北亚区域性合作机制建设,促进东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因此,应以双边合作带动三边、多边经贸合作的重要突破;努力实现中日韩经贸合作的重要突破;加快推动东北亚经贸合作与"一带一路"对接;务实实施产业项下的自由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8.
苑基荣 《经济视角》2006,(11):42-43
目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明显落后于世界其他地区,就与经济合作相关的因素而言,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具有自身的局限性。例如,安全形势复杂,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各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经济体制不对接;一些国家只有局部地区位于东北亚,而其经济重心却位于其他地区,如俄罗斯;美国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裹足不前。从这些特点可以看出,制约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不利因素确实很多,但这不意味着东北亚地区缺乏合作的可能和美好的前景。东北亚地区各国经济的互补互利是推动其合作的内在基础,中日韩经济一体化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9.
东北亚区域信息产业发展策略研究卢晓宾目前,有关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等方面问题的研究已颇为深入,但唯有信息产业问题的研究无人问津,而恰恰作为经济发展支柱的信息产业,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至关重要。为此,本文拟就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信...  相似文献   

10.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思想萌发干20世纪60年代末,真正得到区域内国家广泛重视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相对于其他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如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明显是松散和滞后的,合作层次还处于比较低的层面。随着“天安号”事件的发生,美韩、美日军演如火如荼的进行,本来已经高速发展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列车”突然降速,东北亚区域的关键词由经济发展转向地缘政治。纵观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历史与现实的制约是造成这一局面出现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前景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经济合作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国际化条件下加快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了世界各国,国际经济联系与合作更加密切,各国都在适应和利用这个大趋势在毗邻国家之间建立多样的经济合作组织,签订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或建立关税同盟。作为全球性经济组织重要补充的多样化区域经济组织,是走向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一、推进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当前,世界350个国家中有300多个处于区域经济中。在号称世界经济三大板块的西欧、北美和东亚三大地区中,欧盟、北美…  相似文献   

12.
韩倩 《时代经贸》2007,5(11Z):126-126,128
本文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个表现侧面即全球性的经济组织和区域性的经济组织来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3.
2005年9月,东北亚经济合作暨大图们江区域投资论坛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图们江区域开发项目第八次政府间协商协调会议以来,有关图们江地区开放开发和延边发展问题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如何适应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升温、经贸合作日趋增强的有利形势,及时找准工作切入点,加快推动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为了推进区域性国际进程而形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组织,一般可以分为区域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现在存在的很多重要性的区域组织基本都是经济一体化组织,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发展进程,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向前推进对于一个国家的经贸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必须要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进行研究与探索,并且寻找到合理的实现路径才有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更好地为地区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作用下,世界旅游业地位越来越重要。东北亚作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加强,东北亚国家间的旅游合作将对区域内国家间经济发展与合作产生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东北亚国家中国与日本韩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状况和旅游合作状况,以及制约三国旅游合作的因素,并提出促进三国旅游合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对包括东北亚区域经济在内的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和深刻影响。东北亚各国纷纷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与此同时,这些国家所面临的经济上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在这一情势下,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制度性合作,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由简单、初级的功能性合作向制度性合作的转变,成为东北亚各国面临的新课题,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其必要性凸显。本文从这些问题入手,比较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给东北亚各国带来的冲击,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东北亚各国区域经济制度性合作的必要性以及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制度性合作途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虽然在贸易、投资和地方性的双边合作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总体来说,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并没有重大突破。根据传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组成区域贸易集团的贸易创造效应会  相似文献   

18.
后危机时期以来,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存。因此,要加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制度化建设,建立区域安全共同体、能源共同体、货币共同体、自由贸易共同体、关税同盟和标准一体化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东北亚经济联合体。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表现形式 ,区域性经济组织的独特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中国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 ,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 ,应该在区域经济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 ,以迅速提升我国的经济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20.
邵冰 《经济纵横》2015,(2):59-62
我国沿边地区跨境经济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边境城市规模小、缺乏腹地支撑、产业基础薄弱;边境贸易规模、层次较低;边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通道不畅;受周边国家政治安全形势制约等。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形势下,东北亚国家、东盟各国、中亚国家日益重视与我国沿边地区的经济合作。因此,从跨境经济合作的运作模式、合作内容、合作机制及管理机制方面入手,探索促进我国沿边地区跨境经济合作发展的新路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