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陈菊 《房地产导刊》2003,(72):28-31
近几年住房投资每年以1000亿的速度增长,市场呈现供需两旺的态势,这是一个人的经济环境。房地产行业发展与国家的人均GDP有关,中国人均GDP只有800美元,城市人均GDP不过1300美元,房地产刚刚进入起步阶段,在人均GDP由目前的水平上升到8000美元过程中,我国的房地产行业都会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另外,中国面临的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过程,目前中国城市化水平还低于第三世界的平均水平,所以城市住宅的发展是长久的、持续的。城市房地产市场是一个有潜力的市场。  相似文献   

2.
人均GDP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经济指标,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全国GDP总量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自然、经济、人口环境等各方面的差距使得我国各省市间的人均GDP有很大的差异。研究这些差距能够给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指导,从而进一步加快各省市间的均衡发展,减少地区差距,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石梓涵 《价值工程》2011,30(3):322-322
人均GDP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本文在相关背景下收集了1978-2008年中国人均GDP时间序列数据,应用了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利用模型预测了2009,2010年人均GDP数值,对制定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个国家或地区税负水平的高低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讲,在经济越发达、人均GDP越高的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的税负承受能力越强,而在我国却呈现出税负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逆向性变动的趋势。文章利用人均GDP指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其对税负的影响,并探讨了逆向性变动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个国家或地区税负水平的高低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讲,在经济越发达、人均GDP越高的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的税负承受能力越强,而在我国却呈现出税负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逆向性变动的趋势。文章利用人均GDP指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其对税负的影响,并探讨了逆向性变动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均GDP是体现一个地区发展状况的综合指标。本文针对湖南省历年人均GDP数据构建混合时序模型,并预测下年人均GDP数值,揭示该省人均GDP的潜在发展规律,以此为地方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董瑞征 《价值工程》2019,38(4):38-41
我国城市化水平一般是指居住在城市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它反映一个地区城市发展的水平,也反映了该地区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而城市化水平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的指标,城市化水平预测是将定性问题用定量结果表示出来,对其研究成为科学评价我国城市化水平的重要课题。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最为密切,其中关系的数学模型主要分为这三种类型,分别为线性关系、对数曲线关系和Logistic曲线关系,本文以广州市的人均GDP作为自变量,城镇人口比重数据作为因变量用这三种模型进行拟合分析,结果发现线性关系的拟合效果,最后利用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与线性回归结果进行对比,得出BP神经网络的预测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王德青 《数据》2009,(7):52-53
运用可视化方法的必要性 在对社会、经济、技术系统的认识过程中,都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表现系统特征和运行状态的指标数据信息。例如,要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观测的指标有:地区生产总值、劳动生产率、税收、人均GDP等;要衡量一个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也需要观测很多指标,如:工业总产值、非农业人口数、人均住房面积、工资总额、城乡居民储蓄率等等,  相似文献   

9.
文摘荟萃     
《数据》2003,(7)
全面建设小康与总体小康的差异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到2002年底,我国人均GDP只有800多美元,仍属于中下收入国家的水平,仅相当于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2.3%。而按照全面小康的目标,到2020年,人均GDP将达到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总体小康的侧重点是解决温饱,提高物质文明的水平。全面小康社会,不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还特别注重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总体小康是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发展水平相差较大。西部地区10个省市区,面积占全国的一…  相似文献   

10.
2012年12月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研究2013年经济工作时指出,"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这被视为淡化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标的信号。GDP是对一国产量的标准测量指标,表示该国居民在一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总和。GDP不仅能反映出经济增长的速度,还能反映民众的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正因为GDP有此功效,GDP的增长率成了衡量一个地方社会经济面貌和官员政绩的重要指标。然而,这种单一的考核体系,一段时间以来不仅造成一些地方发展惟GDP论,也使得一些官员对GDP顶礼膜拜,把做大GDP看作关系自己未来升迁的决定因素。在惟GDP这一"指挥棒"的指引下,一些官员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人均GDP、人均第三产业总产值、人均地方财政收入、进出口总额、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等9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福建省9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其进行了聚类分析,进行分类比较,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薛丹  李现总 《价值工程》2010,29(17):109-110
本文以山东省为例,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来研究山东省人口流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山东省的人口流动与人均GDP之间有显著的关联性。其中,流入人口对经济的贡献大于流出人口的贡献,流入到城市的人口的贡献大于流入到乡村的人口的贡献水平。  相似文献   

13.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经济快速发展,但是我国东西部的区域经济发展出现较大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东部发展较快,但是中西部由于受地理位置的约束,造成经济发展迟缓。东部和西部的人均GDP和居民收入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国家需要出台一系列的区域发展政策来实现宏观调控,通过运用财政政策,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黄宜  赵光洲  王艳伟 《价值工程》2013,(32):182-183
本文以云南省为例借鉴STIRPAT模型从人口、城市化率、GDP总额、人均GDP、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单位GDP能耗、煤炭消费比重共7个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进行研究,构建了影响因素的方程模型。最后对相关影响因素的影响关系及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辽宁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三次函数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剖析辽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演变规律,对于揭示辽宁经济增长的真实性,体现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探讨环境污染变化的影响机理,进而提出相应的改善环境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二氧化硫、烟尘和粉尘为研究对象,建立多个环境经济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辽宁省单位GDP三种废气排放量与人均GDP的关系都基本符合三次函数.  相似文献   

16.
《Economic Systems》2022,46(2):100982
Economic growth is driven by numerous factors. However, traditional economic theory focuses on certain key reasons, while ignoring the impact of other factors. Since 1978, China has achieved unprecedented economic growth, but also faces low per capita GDP. To clarify the driving forces behind this situation, we used per capita GDP to represent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performed total factor analysis based on 13 variables in 7 socioeconomic dimensions using panel data from 30 Chinese provinces over the 40 years since China opened to the west in 1978. We found similar determinants in different regressions. Internal trade, privatization and investment were the primary factors driving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Surprisingly, we found that the contribution of foreign trade to economic growth (per capita GDP) was weak. Education had a much smaller contribution t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sing per capita income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to provide a robustness test, we found that China’s income distribution has not paralleled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benefits of GDP growth to citizens must be improved. China’s experience demonstrates that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require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many factors, and that different policy preferences should be adopted to meet diffe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7.
The authors of this paper adopt a Solow–Swan model extended to include demographic variables to analyze the overall effect of demographic transition on economic growth. The results, based on data from seventy countries over the period 1961–2003, reveal that GDP per capita growth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growth differential between the working-age population and the total population, and negatively related to child and old-age dependency ratios. Based on these results, they find that population dynamics explain 46 percent of economic growth in per capita GDP in China over the period 1961–2003, 39 percent in India, and 25 percent in Pakistan. Furthermore, population dynamics are expected to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in India and Pakistan over the period 2005–2050, and a negative effect in China.  相似文献   

18.
影响幸福的因素有很多,例如经济、婚姻、国家政策.但在北川这个经济和人均GDP还不发达的地区,通过发展旅游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收入仍然是提高当地百姓幸福感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proposes an easy‐to‐use nonparametric indicator for club convergence, or convergence within clusters of countries: it measures whether the modes of the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per capita distribution become more pronounced over time. Relying on changes in the critical bandwidth for unimodality, the indicator is a dynamic extension of concepts from often‐used multimodality tests. Its evolution suggests the new empirical result of a ‘millennium peak’ in club convergence in the worldwide GDP per capita distribution. The club convergence movements of the 1980s and 1990s, when groups of poor and rich countries converged to two separate points, was followed by a de‐clubbing movement after the turn of the millennium.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