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担保物权会发生竞合的现象已为民法理论及立法所肯定。本文对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这三种典型担保物权竞合的位序规则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公示公信在先原则是确定担保物权竞合时的位序规则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孙成 《时代经贸》2011,(16):70-70
担保物权是指以担保债务的清偿为目的,而已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物或权利设定的定限物权。作为一项古老的制度,担保物权的价值经历了从单纯的保障主债权的实现到现代的融通资金的变化。本文简述了这一变化过程,分析了变化的原因,并探讨了此种变化在我国《物权法》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动产抵押登记制度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大陆法系民法传统认为,抵押只能设定在不动产上。至于动产,在担保物权方面,只可设定以移转占有为要件的质权或在特定情况下发生法定的留置权。留置权为法定物权,指债权人占有债务人的动产,于一定条件下,依法律规定当然发生的担保物权,其在实务中较为少见,故不具有重要性,而动产质权,作为动产担保的传统方法之一,系指因担保债权,占有由债务人或第三人移交的动产,并可就其卖得价金优先受清偿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规定:建筑工程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优于抵押权和其他债权;消费者交付购买商品房的全部或者大部分款项后,承包人就该商品房享有的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不得对抗买受人。《物权法》规定,预告登记具有排斥任何第三人未经债权人同意而取得指定的不动产物权的效力。笔者曾就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保全登记进行探析,并提出"以预告登记保全我国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设想。在这一设想基础上,就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与相关权利的冲突处理作进一步探析。  相似文献   

5.
林业物权是权利人对森林、林木、林地等森林资源享有的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权,以及与森林、林木、林地有关的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和《森林法》是构建我国林业物权制度体系的主要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6.
最高额抵押制度是随着经济生活的发展,为了迎合连续陆交易所提出的简化担保程序和成本的要求而出现的一类特殊抵押权制度,已经为许多国家陆续接受。我国《担保法》规定:本法所称最高额抵押,是指抵押人与抵押权人协议,在最高债权额限度内,以抵押物对一定期间内连续发生的债权作担保。《物权法》第203条规定“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对一定期间内将要连续发生的债权提供担保财产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抵押权人有权在最高债权额限度内就该担保财产优先受偿。  相似文献   

7.
许建苏 《经济论坛》2007,(19):138-139
一、浮动抵押的含义及特征 所谓浮动抵押,是指权利人以现有的和将有的全部财产或者部分财产为其债务提供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约定实现抵押权时的动产优先受偿.  相似文献   

8.
张旺 《经济研究导刊》2007,(10):137-139
优先权是优先权人依法律规定就债务人财产优先于其他债权人受清偿的权利.针对目前争议较多的《合同法》286条规定的建设工程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的定性问题,通过比较不同的观点,认为286条规定的是优先权.优先权的成立条件为债权因建设工程承包合同而生、建设工程为发包人所有、建设工程的性质适于换价.建筑工程的优先受偿权优于约定抵押权,其担保的债权范围为报酬请求权、垫付款项请求权,供优先受偿的标的的范围以标的物的价值因建设工程而增加的部分为限.  相似文献   

9.
当前全球经济萧条,建筑业的发展也受到了影响,有关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实践运用逐渐增多。当同一建设工程上存在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在建工程抵押权两种权利竞合时,各种权利的平衡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最高院规定了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优先于抵押权,但因为建设工程价款优先权缺乏公示性而制造了司法适用上的困惑。本文提出通过建立承包人优先受偿权登记制度和加强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建设贷款的监管,可以平衡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和抵押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代位权的行使效果归属,理论上有"入库规则说"和"代位权人优先受偿说"之争。"入库规则"定位于债的保全,以合同的相对性为基础,意在平衡当事人利益;"优先受偿规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债的相对性原理,更注重对代位权人的保护。一般认为,我国合同法采用代位权人优先受偿规则,而实际上,将《合同法解释(一)》第20条解释为"代位权人优先受偿"并不准确,应结合"入库规则"对其作出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温敏 《经济师》2003,(6):68-69
文章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解释进行了阐述分析 ,并提出其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优先购买权存在于共有关系中,为了更好地发挥该制度在稳定共有关系、平衡各方利益等方面的作用,有必要对优先购买权的适用范围、法律性质、适用条件等予以理清.在共有人之间的优先购买权以及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与租赁关系中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发生竞合时,还要解决它们之间何者优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民法典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占有主要地位,在进行民法典中担保物权的体系重构研究时,应从全方位的角度和不同的类型进行区分,了解民法典和担保物权的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民法典中担保物权的体系重构研究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留置权与动产抵押权都是法定担保物权,抵押权标的物和留置权标的物的条件互不相对抗,所以在实践中存在两权在同一标的物上设定的情形。本就此种情形下留置权应优先于动产抵押权的观点,从经济分析、法律救济、风险规避、公平原则、效益原则等方面做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5.
从体系解释的角度而言,可以认为中国《物权法》没有明确承认物权行为的独立性,但《物权法》似乎考虑到了其与《合同法》第51条的协调,而承认了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的区分原则.如果不承认物权行为的独立性会对民法的逻辑以及实践都有所伤害,还可能伤害意思自治与法律行为制度.既然承认所谓债权合同与物权变动效果相区分的原则,而债权合同又不包括物权变动的目的与效果意思,只能承认物权行为的独立性.在一个买卖物的交易中,有物权合意的存在,实为逻辑的必然,且此逻辑不伤害法益,无变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倪峰 《经济论坛》2008,(10):126-127
担保物权制度既是保障市场交易安全的基本手段,也是社会经济的有效调节工具。一个国家的担保制度与其资本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担保制度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或者金融市场的晴雨表。我国新《物权法》的颁布施行为担保物权植入了很多市场化的元素,促进了商业银行抵押业务的发展。相较《担保法》,《物权法》担保物权的立法进步对融资市场及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段卫华  樊鸿雁 《经济论坛》2004,(16):125-126
当同一抵押物上存在两个以上抵押权时,就会产生抵押权的顺序问题,这是一个在实践中经常发生的问题。所谓抵押权的顺序,亦称抵押权的顺位、抵押权的次序,是指同一抵押物上存在多个抵押权时,每一个抵押权人行使优先受偿权的先后顺序。相对于一般债权而言,无论抵押权的先后顺序如何,抵押权人就抵押物卖得的价金均优先于一般债权人受偿。而对  相似文献   

18.
巩燕 《经济师》2002,(4):82-83
在民法领域中 ,民事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是两类基本的民事责任 ,我国《民法通则》专设“民事责任”一章 ,就两类责任分别做出了规定 ,但民事关系的复杂性和民事违法行为的多重性 ,常使这两类责任发生竞合的现象。文章指出 ,解决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的竞合 ,是各国民法对多重性违法行为作出承认和解决时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草案)》中提出破产企业劳动债权优于有担保债权受偿,引起众多争议。从社会收益角度看,这种顺序安排在我国是实现公平、维护稳定和有效激励对劳动债权受偿之社会监督的有益的举措,从社会成本角度看,时下反对这种顺序安排的人士所考虑的担忧或者是缺乏根据的,或者是可以通过完善配套制度来防范或解决,或者相对于社会收益而言是值得牺牲的。建议破产法草案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对不同性质的劳动债权区别对待,缩小这种顺序安排对社会信贷和企业债权人带来的可能的损害。建立针对劳动债权的审查机制以防给欺诈破产和恶意破产留下可乘之机。在破产法之外,建立针对企业欠缴社会保险费用的公示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不区分物权登记效力与合同效力,合同的效力就有可能由一方当事人决定,这显然有悖于民法理论。因此,坚持区分合同效力与登记效力,是遵循民法基本理论、保护合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现实需要。物权登记的效力由《物权法》规范,合同的效力由《合同法》决定;登记效力指向物权,合同效力指向债权;合同效力取决于合意,物权效力取决于登记。科学认识和运用不动产物权的登记效力,正确行使物权,有利于更好地实现《物权法》确定的“定分止争、物尽其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