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劳工保护在历史上成为一个国际性问题之初就是和公平贸易的诉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将劳工权益保护与贸易挂钩一方面可以更有效地保障劳动者,另一方面也可能制造阻碍自由贸易的非关税壁垒。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在全球化进程中地位日益凸显的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引入劳工标准都会导致自身内在利益的追求与外在道德形象维护的矛盾。不可回避的一个事实是,当今世界的国际贸易交往中,劳工权益保护问题的重要性被提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高度,不论在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的层面,还是在跨国公司和非政府组织的层面,劳工问题已深深嵌入到跨国贸易活动中。  相似文献   

2.
王铂 《商场现代化》2009,(25):14-16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们倡导建立一个统一的国际劳工标准,为此应在国际贸易协定中引入劳工条款。然而劳工条款可能作为贸易壁垒而阻碍贸易,虽然贸易本身对劳工标准的影响并无定论。该文从S-S定理出发,分析贸易对我国劳工标准的影响机理,并通过对我国三大工业部门的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来验证。结果表明,贸易改善了我国劳工状况,有利于提高劳工标准。  相似文献   

3.
张静宜 《消费导刊》2010,(4):116-116,135
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问题,一直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争议的焦点。由于全球化发展最快的领域是贸易,而全球化的社会层面问题主要涉及劳动者的基本权益,近年来国际贸易与国际劳工标准问题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对国际劳工标准的界定及其历程和特点的总结,针对国际贸易实践中的劳工标准问题,对我国与贸易有关的劳工标准问题的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贸易与劳工标准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年国内外有关国际贸易与国际劳工标准问题的主要文献进行了梳理,在这个问题上,国外的相关研究主要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探讨了劳工标准是否应当纳入国际贸易规则体系;劳工标准水平对于直接投资流入和贸易的影响;贸易措施是否是执行劳工标准的有效手段;是否应该设立统一的劳工标准以及如何监督和评估劳工标准的执行情况等.国内研究则多集中在以探讨国际劳工标准时我国对外贸易的可能影响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WTO制度的调整对象能否扩展到"贸易与劳工"问题至今尚有争议.发达国家为了维护对市场份额的占有,积极倡导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劳工组织对劳工标准的推行配合下,在WTO体制内提出贸易和劳工议题.从多边贸易体制本身来说,WTO已经为贸易和劳工问题的解决留下了制度空间.从发展态势上看,WTO与其他国际组织的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蓬勃发展都将对WTO贸易和劳工议题的谈判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WTO制度的调整对象能否扩展到“贸易与劳工”问题至今尚有争议。发达国家为了维护对市场份额的占有,积极倡导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劳工组织对劳工标准的推行配合下,在WTO体制内提出贸易和劳工议题。从多边贸易体制本身来说,WTO已经为贸易和劳工问题的解决留下了制度空间。从发展态势上看,WTO与其他国际组织的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蓬勃发展都将对WTO贸易和劳工议题的谈判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欧美等发达国家将劳工标准与贸易挂钩由来已久,不仅通过制订国内法实行单边挂钩,阻碍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而且试图将此问题纳入多边贸易体制之下。本文通过对SA8000标准与国际通行的劳工标准的比较,分析了SA8000体系的实质及其与“劳工标准与贸易挂钩”问题的关系,并对其在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下的发展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国际劳工标准对我国外贸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飞速发展,国际贸易与国际劳工标准问题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通过分析国际劳工标准对我国外贸产生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在政府、企业、法律等方面提出我国应对国际劳工标准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国际劳工标准问题及其最新发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国际劳工标准是当前国际贸易领域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阐述了国际劳工标准的含义,分析了发达国家要求将国际劳工标准纳入国际贸易体制的原因,介绍了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劳工标准问题上的斗争,以及近年来国际劳工标准的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际贸易活动的不断深化,贸易范围由简单的有形货物贸易到现今的无形服务贸易,规范贸易活动的体制和法规也不断健全,与此同时,各国也设置了许多新的有形或无形贸易壁垒,这些贸易壁垒不仅仅涉及到产品方面,还包括生产要素层面,其中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纳入到WTO体制框架,而国际劳工标准这个作为规范生产要素中"人"的条款却因其复杂性,始终悬而未决.本文将从标准的复杂性、与全球贸易的联系、进入WTO的障碍和新的发展方向对国际劳工标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虽然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内是否将国际贸易和劳工标准挂钩争论激烈,但由于该问题的现实性,国际贸易与劳工标准挂钩已出现多种实现模式并存的局面。文章对现有的国际贸易和劳工标准挂钩的主要模式从约束性、经济性和有效性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各种模式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模式发展的近期方向将是ILO和WTO的充分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2.
:国际劳动力流动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但受到各国针对外国劳动力流动政策壁垒影响,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受到限制。文章利用收益函数和间接贸易效用函数,探讨外国劳动力流入的工资、数量和技术转移问题与东道国外国劳动力流动壁垒形成的逻辑关系,从理论上证明国际劳动力流动壁垒的形成机理,从而说明各国在设计外国劳动力政策时,主要以此三方面为主要考核因素,保护东道国居民福利。   相似文献   

13.
国际贸易、技术变动对我国工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国际贸易、技术进步等因素对中国工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显示在1999~2009年期间,我国工业部门的劳动收入份额总体上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工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变动主要是行业内部劳动力再配置的结果;利用中国工业部门21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系统广义矩方法对国际贸易、技术变革对行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进行计量分析表明,国际贸易具有较为显著的提高我国工业部门行业劳动份额的效应,而技术进步则存在显著降低工业行业劳动份额的效应,这与我国工业部门在研究期内的技术进步具有劳动节约型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4.
国际劳工标准是一种规范全球范围劳工事务的制度。经济全球化导致劳工标准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发达国家采取了将劳工标准与贸易挂钩的方式推进劳工标准的实施,并在地区层次和双边层次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全球层次的谈判则陷入"囚徒困境"。这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劳工标准领域博弈的结果。中国在劳工标准领域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贸易逆差是否削弱了一国国际竞争力:美国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贸易逆差通常被认为会损害该国的国际竞争力。本文从美国巨额贸易逆差的成因入手,结合产品市场生命周期理论、国际分工现状两个方面分析逆差与竞争力的关系,认为美国巨额贸易逆差是美国经济增长与旺盛社会需求的结果,同时也是其国际分工、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产物,由此反映出贸易逆差并未削弱美国竞争力。诸如日本、德国及印度等多国经验也显示贸易差额与一国国际竞争力的分离关系。因此,当前贸易差额已不能成为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我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长期以来主要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因而,不可避免地被要求接受有关国际劳工标准的审核。国际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己经演变成为一种无法改变的趋势。这种趋势,一方面使得国际劳工标准在我国逐步推广,另一方面也给我国的对外贸易带来正反两个方面的重大影响。本文重点分析国际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的趋势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提出企业和政府应对此趋势的对策。同时,希望对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The tradition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ssumes that there is a substitu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migration flows. However, trade liberalization in Latin America has come with an increase in emigration. This article, based on an econometric analysis for the period 1981–2002, shows that there is a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One explanation is related to the Washington Consensus. In particular, higher labor market flexibility, in the context of trade openness, has resulted in higher levels of unemployment. Therefore, emigration represents a safety valve that reduces the pressure on Latin American labor markets.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俄经贸领域合作快速发展,劳务合作也更加紧密。黑龙江省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与俄罗斯在劳务领域的合作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不断发生的境外劳务纠纷不但损害了劳务人员的切身利益,扰乱了外派劳务市场的秩序,同时也造成了不良的国际影响。这其中有的是具备资质企业的管理漏洞造成的,也有劳务人员素质低、法律意识淡薄的自身原因,更多的是无资质公司、中介机构和个人的违规派出行为造成的。因此,为推动黑龙江省外派劳务事业的健康发展,规范外派劳务市场秩序,维护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论价值链国际分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由产业之间、产品之间向价值链分工发展。这种以价值链为基础的国际分工主要表现为:要素合作、中间产品贸易增大、外包的迅猛发展等。在这种分工格局下,一国的比较优势不仅体现在产业、产品上,更多体现在价值链上。各国在价值链上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它在国际分工中的利益分配。中国目前在国际价值链上处于不利地位,自主创新是改变这种不利地位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