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衍生金融工具是在货币、票据、股票、债券等基本金融工具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是金融创新的产物,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将其定义为“任何形成一个企业的(已确认或未经确认的)金融资产并同时形成一个企业的(已确认或未确认的)金融负债或权益性工具的契约”。它所具有的衍生性、  相似文献   

2.
金融创新工具对传统会计模式的影响陈惠锋一、金融创新工具的产生和发展金融工具是使一个主体(企业)形成金融资产(已确认或未确认),同时使另一个主体(企业)形成金融负债或权益证券(已确认或未确认)的任何合约。据此,金融工具有传统的金融工具与衍生的金融工具之...  相似文献   

3.
郭继宏 《财会学习》2006,(12):38-40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下称"金融工具准则")将金融工具定义为:"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本文仅探讨金融工具准则第七条中有关"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及"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国际金融市场大规模的创新浪潮中,具有保值和规避风险功能的衍生金融工具应运而生,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愈高,使得衍生金融工具在我国迅速发展,交易量不断增加,势必要求会计对其带来的经济业务进行连续、系统、综合地反映与监督,本文将结合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做一探析。一、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定义为:是指能引起一个企业产生一项金融资产,以及能引起一个企业产生一项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约。根据美国会计准…  相似文献   

5.
金融工具会计问题(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金融工具会计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 1.金融工具会计的研究对象。 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个企业金融资产并形成另一个企业金融负债或权益性工具的合同。这里所说的金融资产,包括:(1)现金;(2)从另一个企业收取现金或另一金融资产的合同权力;(3)在潜在有利的条件下与另一个企业交换金融工具的合同权力;(4)另一个企业的权益性工具。 这里所说的金融负债,指属于下列某项合同义务的负债:(1)向另一个企业交付现金或另一金融资产的合同义务;(2)在潜在不利条件下与另一个企业交换金融工具的合同义务。 美国的FASB将…  相似文献   

6.
终止确认是指将一个已确认的项目从财务报表上注销的过程,具体到金融工具则是将已确认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从资产负债表上消除。以金融资产为例,简单的终止确认可能是直接的转让交  相似文献   

7.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38项具体会计准则,其中涉及金融工具的准则有四项,即《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这四项准则各有侧重、相互关联、逻辑一致,形成一个整体,对目前企业涉及到金融工具业务的会计处理提供了较为完整的指引。财政部发布的金融工具会计四项准则既借鉴了金融工具国际会计准则的标准,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国情,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实质上趋同。其中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嵌入衍生工具及其会计处理、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减值以及公允价值确定等做出了详细规定,使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的规范与国际会计准则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8.
衍生金融工具冲击下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缺陷及弥补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衍生金融工具冲击下的会计制度缺陷 衍生金融工具是指在金融产品的市场交易中,以基本金融工具如货币、股票、债券等为基础,从中衍生或以创新组织的方式产生出种类繁多的新金融工具,是我国金融产品交易全面市场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包括金融远期、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互换等各种衍生工具,其依赖利率、汇率、商品或股票的价格及其他指数所形成的"合约",都具有强烈的金融投资风险性和金融企业未来权利与义务的不确定性,需要会计予以确认、计量和披露,而现行会计理论及制度体系均以"现实或未来可确定价值"为基础,相对于"现实或未来不确定性价值"的衍生金融工具来说,就显得无能为力.下面从会计要素、会计属性、会计确认和会计报告等主要方面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9.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CAS22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解释及相关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的金融资产。例如,企业为充分利用闲置资金、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发布的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IAS NO.39)中的定义,“金融工具”是指同时增加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和另一个企业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约。“衍生工具”是指具有以下特征的金融工具:一是其价值随特定利率、证券价格、商品  相似文献   

11.
陆敏 《上海会计》2008,(6):20-24
衍生金融工具作为防范风险的一种契约,起初并未在表内确认。我国原有会计准则体系中没有金融工具方面的准则。随着我国金融业提速发展、全球金融创新浪潮冲击以及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化,相关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制定便应运而生。我国近期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新准则中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不但规定了确认标准,还将确认细化为初始确认与终止确认。本文以会计的基础理论为切入点,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2.
金融工具是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在成为金融T具合同得一方时,应当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票据、垫款、贷款、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债权投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衍生金融资产等。  相似文献   

13.
新会计准则将对中国金融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已上市或拟上市的金融机构。本文以《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一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为例分析、说明新准则相关规定对金融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云凌 《会计师》2013,(12):6-7
政府有关部门运用BT、BOT等模式进行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后使得投资建设的企业存在较大的回购风险。回购的不确定性不利于项目公司实现其利润的确认。本文从金融工具利用的角度,分类阐述存量资产的盘活渠道,并以卖断式信托融资方式为案例详细分析了如何有效利用金融工具创新融资方式,以有效化解回购风险,使企业顺利收回投资确认利润。  相似文献   

15.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不符合传统会计理论有关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条件,而长期被作为表外业务处理。随着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迅猛发展,需要突破传统会计对会计要素的界定,确认衍生金融资产和负债,将其从表外处理变为表内处理。为适合其特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分为初始确认、后续确认和终止确认,其会计计量应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为维持企业外部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对重大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信息应予披露。  相似文献   

16.
吴革 《上海会计》1997,(3):30-31
自本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领域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即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是包括金融业多方面创新的总概括,其基础为金融工具创新。大量新型金融工具的不断涌现,如远期合约、期货合约、期权合约、掉期交易等衍生性金融工具的出现,必然要求会计信息对其带来的相关经济业务进行反映,金融工具会计也应运而生。目前,尽管一些国家的会计界,包括国际会计组织(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对金融工具这一新领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研究和探索,但至今金融工具会计仍面临着许多难解之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对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和披露…  相似文献   

17.
熊鹭 《金融会计》2008,(7):18-21
创新金融工具的所得征税因其对传统所得税制带来的挑战和征管的复杂性特别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采用合理的方法来确认创新工具的收益和损失,OECD国家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本文通过比较目前OECD国家在确认创新金融工具收益环节所得税时主要采用的四种方法,结合我国的实践,提出对我国的创新金融工具征税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8.
创新金融工具的所得征税因其对传统所得税制带来的挑战和征管的复杂性特别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采用合理的方法来确认创新工具的收益和损失,OECD国家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本文通过比较目前OECD国家在确认创新金融工具收益环节所得税时主要采用的四种方法,结合我国的实践,提出对我国的创新金融工具征税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9.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1994年1月公布的E48征求意见稿为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确认提出的主要标准是:相关的所有风险和报酬实质上已全部转移。1995年6月,由于人们对E48中提出的对金融工具进行确认和计量的标准存在着争议,因此,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公布的第32号国际会计准则为《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而确认和计量部分则被搁置下来了。直至1999年3月才补充颁布第39号国际会计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在第39号准则的第27、35、57段中,则对金融资产、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和终止确认的标准予以改变了…  相似文献   

20.
宣和 《金融会计》2006,(4):21-22
要理解金融工具确认,可能需要先搞清楚在会计上“确认”是什么涵义,而这往往是大多数会计实务工作者所不认同的一个说法。在许多会计实务工作者看来,几乎每天都在做“会计确认”的工作,难道还不知道什么是会计确认吗?但如果我们真要给会计确认下一个定义,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在这里,我们不去深究其中的理论问题,只是引出一个为多数人所接受的“结论”:会计确认是指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和确认标准的项目计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其涉及到以文字和金额表示一个项目,并将该金额计入资产负债表或收益表的总额。简单地讲,会计确认就是要将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先给贴一个标签(是资产,还是负债,或是其他会计要素),然后判断一下其是否符合某些特定的条件,如符合就将其作为一项资产、负债、收入或费用来核算。比如说,如果是资产,就要看其是否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取得这项资产的成本能否可靠计量。假定不能确定其成本(哪怕是可以合理地估计),企业怎么记账,记多少?举一个更具体的例子来说,企业购建了一幢建筑物用来办公。既然能办公用,那么就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同时这幢建筑物的购建价款通常也是一个“确定”的数,’那么企业就可以将其确认为一项资产,并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假定将该幢建筑物替换成一笔客户贷款,读者一定会轻易地作出类似的分析。但是,如果将该幢建筑物替换成客户贷款以外的其他金融工具,比如说贷款承诺、购入的期权、签订的债券远期合约……,可能就会有一些读者不知如何“分解”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