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计重收费对遏制超限超载,保护公路桥梁,整顿和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湖北省高速公路、长江大桥从今年4月1日起实施计重收费后,恶意超限车辆大幅减少,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计重收费后超限车辆的单车收费额大幅提升,受利益驱使,少数车主千方百计偷逃通行费,各种新的逃费形式层出不穷。这些计重收费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直接影响了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秩序,扰乱了运输市场,我们在收费工作中应予以高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称重传感器选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 计重收费是一种通过安装在高速公路出口收费车道或开放式收费站收费车道的称重设备对载货车辆进行称重,并在标准收费基础上对超载重量加收补偿性费用的收费方式。计重收费能有力遏制对道路破坏性使用的严重超载运输现象,也是通过经济手段治理超载运输的长效方法。称重系统作为计重收费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计重收费能否公平和顺利地实施。本文就称重系统中的关键设备称重传感器进行介绍及比较。  相似文献   

3.
货车计重收费自2004年4月在湖北省实施以来,利用计重收费的经济杠杆有效遏制了超限超载车辆在高速公路的行驶。但是,部分司机采用不规范行车或利用人工作弊等手段干扰计重系统的车辆称厦值,逃逸收费。其中主要包括变速、走S形、压秤边、点刹车、使用干扰仪器等,导致称重数据偏轻,达到少缴通行费的目的。利用双秤台计重设备,可避免或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减少通行费的流失。  相似文献   

4.
计重收费是借助动态称重设备,根据计重质量及费率方案确定公路通行费收费额的通行费征收方式,是一种全新的货车通行费计量方式。实施计重收费必须考虑多种因素,如计重收费费率方案、称重设备的可靠性、系统的兼容性等,其中以费率方案的确定最为重要。费率方案制定是否科学、合理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计重收费的成败,过高的收费标准将增加运输业主的负担,无法保证计重收费的顺利实施;标准过低将降低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的运营效益,影响收费还贷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在2005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交通部部长张春贤在谈到超限超载的问题时字里行间流露出了极大的关注和深深的忧虑,治理超限超载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他在报告中指出,要充分利用经济调节手段.解决超限超载问题,在收费公路上推广计重收费。计重收费之于治理超限超载,究竟有多大的希望?如何理性看待计重收费?也许闵江的这篇文章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计重收费是指在收费车道上安装动(静)态秤重设备,当货车通过秤重设备后+系统自动秤出其轴重并计算出总重,对货车按其总重量来收取通行费的一种收费模式。计重收费改变了货车由人工判别车型的收费方式,克服了空车、重车乃至超载超限车仍按同一标准收费的弊端,体现了多载多交、少载少交公平合理的收费原则.避免了因车辆“大吨小标”收费员与司机产生争吵的现象,减少了收费中人为的因素,同时对规范汽车制造和汽车改装市场.遏制车辆超限运输,保护公路财产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计重收费是车型收费的改革,是一种新的车辆通行费征收方式。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计重收费是遵循超限治理的原则。当车辆超限达到一定限度时,对于超限部分是带有惩罚性的成倍加收通行费,因此对超限的判定和计算是广大货车司机关心的焦点。在2000年,交通部2号令规定了公路车辆轴载质量和总质量的超限限定标准,其中轴载质量限定标准对应了七种轮轴类型。将这七种轴型以1~7的数字表示时,一辆车的车型便可由对应的轮轴类型代号组合标识,也就是后来治理超限时所常用的轴型编号表示方式。在计重收费实施的初期,收费系统对车型识别的数据协议中,也采用了类似的表示方式。随着治理超限的不断深入,许多车辆通过轴型的改装以达到较高的轴载限定标准,  相似文献   

8.
计重收费运营管理现状 湖北省高速公路、长江大桥于2003年1月1日零时起正式实施联网收费;2006年4月1日,开始对载货类汽车实施计重收费,全省高速公路计重收费采取"标准车型、标准装载、标准收费;标准车型、超限装载、超限收费"的原则进行收费计量.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计重收费标准已经确定,省内17条共1544公里的高速公路从6月16号开始,将全部进行计重收费。据甘肃省交通厅副厅长王繁己介绍,此举意在加强对超限超载运输车辆的管理,有效保护路桥设施,降低事故频率,保障交通安全畅通,经省政府同意,在全省高等级公路实行计重收费。甘肃省各高速公路于6月1日开始模拟运行计重收费。  相似文献   

10.
2006年4月1日零时起,湖北省对载货类汽车实施计重收费。对于货车流量和超限比例均居全省之最的湖北京珠高速,实施计重收费后,将会在防止费源流失、治理超限超载和保护路基路面等多方面发挥极大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计重收费是一种新的收费模式,无疑会产生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将会给我们工作增加很大难度和压力,如处理不当,将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尽早发现问题并采取确实可行的处理方法,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高速公路计重收费的实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作为我国中原地区物流交通要道,超限、超载车辆对于省内高速公路的损毁程度不容忽视。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保护国有资产、为了促进我国物流市场的合理竞争,高速公路对货运车辆计重收费势在必行。但在计重收费的实施过程中,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者,计重收费的设计者还在不断地探索、修正和创新,最终实现合理计重收费抑制货运车辆超限、超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概述 从2003年起,部分省市试行对载货汽车实施计重收费、超限运输实行加重收费,对恶意超限运输车辆实行处罚的新的收费方式.截止到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区的高速公路都实行了计重收费.通过运行几年来看,计重收费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既实际又科学合理的收费方式,而且已被广大运输司机和高速公路业主认可.  相似文献   

13.
计重收费系统在寒冷地区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计重收费是借助计重收费系统,根据计费质量确定收费标准和费用总额的一种公路通行费征收方式。计重收费是公路通行费征收方式的调整和完善,目前已在全国24个省(市)收费公路上实施。黑龙江省冬季漫长且寒冷,平均气温-14℃,最低气温达-45℃~-50℃。经调查,在与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高速公路上存在的超栽、超限等问题而设计的高低速称重系统,可以在不干扰其他车辆正常行驶的情况下,分别对可疑超载车辆进行计重收费、超载罚款、卸货处理。  相似文献   

15.
<正>弯板式动态称重设备作为计重收费的主要车辆载荷检测设备在各省计重收费中得到了一定范围的应用,本文根据弯板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对其在计重收费应用中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前言计重收费作为我国公路收费的一种模式,在我国大规模实施已经接近十年,基于"多用路者多交钱,少用路者少交钱"这一基本原则,"使车辆的通行费支出与其对公路的磨损程度成正比关系,通过经济手段消除车辆超限超载运输的利益驱动,适当降低合法运输业户的运输成本,规范货运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公路桥梁,保障交通安全畅通,促进交通事业健康发展"。(交公路发(2005)492号《印发收费公路试行计重收费指导意见的通知》)。动态车辆载荷检测设备作为计重收费中的主要检测设备,其称量精度、使用寿命、稳定性、综合成本等几个方面因素对计重收费的顺利实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弯板式动态车辆载荷检测设备作为目前主要使用的几种检测设备之一,有着其专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合法运输车辆计重收费标准设计与仿真 交通部2005年颁发了一系列旨在控制公路运输超载超限的文件,其中交公路发[2005]492号文件提供了计重收费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计重收费是遵循超限治理的原则。当车辆超限达到一定限度时,对于超限部分是带有惩罚性的成倍加收通行费,因此对超限的判定和计算是广大货车司机关心的焦点。在2000年,交通部2号令规定了公路车辆轴载质量和总质量的超限限定标准,其中轴载质量限定标准对应了七种轮轴类型。将这七种轴型以1~7的数字表示时,一辆车的车型便可由对应的轮轴类型代号组合标识,也就是后来治理超限时所常用的轴型  相似文献   

18.
自2003年部分省市试行对载货汽车实施计重收费起至今,计重收费工作整体开展顺利,有效遏制了超载超限现象,保证了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行,促进了公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计重收费的过程中也出现了逃漏车辆通行费等违法现象,引起了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速公路计重收费现状,指出了第一代计重收费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缺陷,并分析了新型计重收费设备的特点,以期为高速公路工作者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01年,江苏省提出了“按照通行车辆的车货总质量收取通行费”的计重收费方式,目的是利用价格杠杆结合行政手段,有效遏制公路超限运输的泛滥。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证明,“计重收费”对治理车辆超限运输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目前,青海、河南、江苏、山东、安徽、四川、福建等地也已经或即将实行计重收费。  相似文献   

20.
计重设备稳定可靠运行的要点和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全国大部分高速公路都已经实施了计重收费。从对已实行计重收费的高速公路收费情况分析来看,计重收费势在必行。计重收费充分运用了经济杠杆,对遏制超限运输、保护路桥设施有十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