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天空有一团充满神秘色彩的云,它并不是大自然中的云,却能呼"风"唤"雨",激起"雷电"交加,它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成为最具创新竞争力的朝阳产业。它是云计算产业,是以云计算技术颠覆传统IT产业脱胎换骨而出的新型产业。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雷电及雷电防护的基本现状出发,在考察当前我国雷电防护措施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探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中创新与发展雷电防护措施的具体路径,以期为提高我国雷电防护水平提供理论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雷击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危害有哪些?我们如何运用高科技手段防雷? 雷击是大气中一部分带电的云层与另一部分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是带电云层对大地间迅猛的放电,这种迅猛的放电过程产生强烈的闪光并伴随着巨大的声音。  相似文献   

4.
雷击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危害有哪些?我们如何运用高科技手段防雷? 雷击是大气中一部分带电的云层与另一部分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是带电云层对大地间迅猛的放电,这种迅猛的放电过程产生强烈的闪光并伴随着巨大的声音。  相似文献   

5.
宁凡  侯涛 《科技和产业》2024,24(7):82-85
传统的防雷方法主要采用避雷针、地网等手段来引导雷电流入大地,然而这种方法在应对电磁脉冲的干扰方面较为薄弱,导致防雷效果并不好。为此提出基于等效离子防雷技术的移动通信基站雷电防御方法。首先,确定等效离子阻雷的安装位置,以便很好地覆盖基站区域;其次,设置大气电场雷电阈值,实时监测雷电活动;第三,实施雷电距离警报,及时发出预警信息;最后,利用等效离子防雷技术改变雷电自然路径,降低雷电对基站的潜在威胁。实验结果表明:与避雷针和接地防雷技术相比,基于等效离子防雷技术的移动通信基站雷电防御方法能有效吸收和中和电磁脉冲,降低雷电对电子设备的干扰和损坏,防雷效果更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1.引言 雷电灾害是世界十大自然灾害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雷电的危害程度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7.
针对钢结构桥梁的传统尺寸检测工作存在数据获取效率低、实地操作困难和检测精度不高等问题,结合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给出一种基于三维激光点云数据的钢板组合梁构件多部位尺寸无损检测方法.主要步骤包括扫描设计、点云获取、点云预处理及配准、截面获取与尺寸检测.以某高速公路桥梁工程钢板组合梁结构检测为例,分别对比了传统尺寸检测方法和本文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无接触测量、高可靠性和检测范围全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文章统计分析了江苏宿迁地区1960—2008年各县观测站雷电目测资料,发现年平均雷电发生30~32天,5~9月为多发期,7~8月是高发阶段,发生时数占全年雷电总时数的近70%;统计分析2001—2008年发生的雷电灾害,发现年平均发生5次,有近70%的雷击灾害出现在农村。雷击造成人员伤亡主要出现在6~9月,正值水稻移栽、旱作物播种、稻田田间管理的大忙时间,提示应提高农民的防雷意识和雷电灾害防患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9.
"云"技术(cloud technique)这个概念一经推出,尤其是其中广阔稳固的市场空间、丰厚持续的商机利润和成熟可靠的网络技术,立即得到了众多IT厂商的积极响应与密切关注,并相继在近年研发和推广出相关网络服务型"云产品",如云安全、云搜索、云计算和云存储等.  相似文献   

10.
7月29日,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中心与深圳市佳信捷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物联云智能监控联合实验室"签约暨揭牌仪式在深圳举行。这是中科院云计算中心与珠三角地区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知识产权成果转移转化方面的一次重要合作,为推进我国在智能视觉物联云领域的核心技术产品研发与产业化进程开辟了一条新路。中科院广州分院院长黄宁生、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中科院云计算中心自动化所东莞研究院院长王飞跃、中科院云计算中心主任季统凯、深圳市佳  相似文献   

11.
梁宏 《科技和产业》2021,21(4):290-294
针对点云配准过程中存在的迭代次数多、易收敛到局部最优、配准时间长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成对点云对应关系优化的点云配准方法.首先利用快速特征直方图(FPFH)与特征优化生成初始的对应关系;然后通过检查对应点之间是否满足最邻近原则得到初始的对应点集,再对初始的点集进行L2范数比值判别,基本选择出正确对应关系的对应点集,最后通过交替优化计算点云的变换矩阵,实现点云的精确配准.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算法相比,该算法配准速度快,配准精度较高,并且对重叠度低、噪声大的点云具有很好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2.
管树森 《魅力中国》2010,(22):84-84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设备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一方面大型广电设备设备耐过流、耐雷电的水平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信号来源路径增多,系统较以前更容易发生雷电入侵,致使雷电灾害频发。前几年,我所在单位的部分由于防雷系统不尽完善,在夏季雷雨季节经常出现广播电视设备的电源部分、集成电路板的损坏。防雷成为广电行业一项迫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巨龙点晴──访外高桥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宋方生本刊记者苏端鲁武帝(梁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僧繇(张僧繇)画之……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妥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睛者见在。──张彦远《历代名...  相似文献   

14.
云计算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重点支持的对象,近年来,IT业界言必称"云"又掀起了一场"新概念"热潮。在憧憬、热钱、估值的围绕之中,"云计算"再一次蝉联了本年度的"IT最热词汇",而且是今夕更甚往日。云电脑、云手机、云电视、云存储、云搜索、云服务器、云会议、云打印,甚至云输入法……总之,这年头混IT圈,不戴顶"云"帽子,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然而,中国"云"们在天上飘了半天,还是只见打雷,不见下雨。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常见的自然灾害主要表现在暴雨造成的城市积水以及雷电的伤害等,极少发生地震、海啸、台风、雹灾、雪灾等巨灾.因此,国家的防御重点主要是在"防恐"、疾病、国防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云储能是一种新型的电网共享式储能服务形式,本次通过对云储能的基本商业模式、投资与规划、运行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探讨云储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雷电安防,高危行业和场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11·22"青岛黄岛油库爆燃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历历在目。在向国人敲响警钟的同时,更加激起了一位从事雷电安全防护的企业家良知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8.
娄淑珍 《改革与开放》2016,(13):118-120
在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应高度重视由信息技术引发的网络在线教育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资产评估学》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课程,如何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实现无缝对接,是这门课的难点所在.本文将研究借助互联网云平台实现翻转课堂教学的可能性和实施方案.以新兴互联网云平台为依托,亲身实践课程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翻转课堂教学的结合,使学生在有效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进行实战评估,从而实现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山区配电线路由于地势较高,因此容易受到雷电的侵害。在220KV以下山区配电线路设计防雷保护和接地装置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影响耐雷水平的关键因素,并以此为依据,降低或者消除雷电流在线路中的传递,进而降低雷电对线路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日本富士山     
<正>日本富士山,在晴朗的一天,神奇的云层在富士山山顶形成了一个奇特的环形形状,这是由于潮湿气流在高纬度遇到了例如山脉或者建筑等障碍物,阻断了气流的流通,随着空气中水分的凝结,下风侧形成了这样的奇特景观。The lenticular cloud sits atop the towering Mount Fuji,in Japan,in an blue skied da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