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经济地理》2012,32(4)
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对1993—2010年湖南省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动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劳动力成本、第三产业比重、聚集效应、市场规模和交通运输水平是正面影响湖南省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因素。其中,第三产业比重、聚集效应及劳动力成本的正向影响应是"十二五"期间湖南省计划大力引进外资值得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刘颖嘉 《经济地理》2012,(4):103-107
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对1993—2010年湖南省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动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劳动力成本、第三产业比重、聚集效应、市场规模和交通运输水平是正面影响湖南省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因素。其中,第三产业比重、聚集效应及劳动力成本的正向影响应是"十二五"期间湖南省计划大力引进外资值得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江春玲 《经济视角》2010,(11):12-14
第三产业作为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人类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产物,它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准。随着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本文借助1990—2008年样本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苏州市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吉林省第三产业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将吉林省第三产业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从吉林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角度和竞争力角度分析了吉林省第三产业现状,从而对吉林省第三产业结构与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据此提出建议,以期为吉林省第三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对就业增长贡献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春宇 《技术经济》2009,28(3):75-80
分析了1978—2007年黑龙江省三次产业的就业状况,分别计算了黑龙江省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产值弹性;运用VAR模型研究了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对黑龙江省就业的动态影响。就业产值弹性计算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第一、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其就业具有推动作用。VAR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发展是黑龙江省就业增长的格兰杰原因;黑龙江省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及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正向调整对就业增长产生正向影响,且影响期较长。  相似文献   

6.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实证分析--以天津和上海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蔡方  孙文祥 《当代财经》2003,(10):89-90
通过建立对第三产业各行业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天津、上海两市为例,对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发现不同地区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优势存在较大差异,对经济增长和就业会造成不同的影响。因此,各地应根据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当前的政策取向,确定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优先发展顺序。  相似文献   

7.
王军礼  徐德举 《生产力研究》2012,(1):180-181,261
文章以北京市1978—2009年间产业统计数据为例进行分析,得出我国都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发展总体情况是: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就业结构的变化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一定的一致性。虽然就业结构得以协调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滞后于产业结构,还有待于再调整;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其它剩余劳动力和就业的"熔炉"。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呈现明显的长期均衡关系。此结论为区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岳毅  张瑞芹 《经济师》2010,(2):51-52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发生了调整,特别是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贡献越来越大,并且在吸收劳动力就业方面作出很大的贡献,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通过线性回归的计量方法(OLS方法),对第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结构、贡献率及就业结构趋势等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最小二乘法是经济分析中应用最普遍的方法之一,我们应用最小二乘法分析第三产业发展对国民总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国民总收入是第三产业的线性函数关系。我们选取1978--2010年中国GDP和第三产业收入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建立模型分析中国GDP与第三产业收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对福建省最近20多年以来第三产业发展部分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直观展示和总结出该期间福建省第三产业发展指标的特征和发展规律。根据各项指标按年份划分不同的阶段,分析各阶段的特征。应用新预测方法,预测2009—2010年福建省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并得出经济发展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1.
冯慰荣  叶森 《经济地理》2002,22(2):137-141
我国加入WTO,总体上将给浦东的经济发展带来一些有利因素,同时也会给浦东带来一系列挑战。本文将就入世后可能给浦东的金融服务业、电信服务业、医药工业、房地产业等产业部门带来的影响作一剖析,并就浦东的应对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西北干旱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及其分形——以酒泉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西北干旱区城市酒泉市为例,运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对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研究.介绍了分形理论及其在城镇体系研究中的应用,对城镇空间结构进行定性分析;其次,运用分形理论中的网格维数和关联维数模型对城镇空间结构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具有分形特征,与定性分析结果一致;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城镇空间结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动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省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通过选取适当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分析年代,并建立了动态比较的计量模型,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该省各市州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进行了动态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总体上呈明显的非均衡上升趋势;转换能力的增长幅度变化大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不规则的"U"型形式;全省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绝对差异呈反"S"状扩大态势,相对差异则表现出跳跃式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1986年-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在对影响农民收入因素分类的基础上,选取了影响农民收入的17个代表性指标,在损失较少信息的前提下,将之提取为3个主成分,并实证检验了农民收入与这三个主成分之间的协整关系。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国家财政支农支出、农村物质资本投资及农民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农民增收有较大的正向作用;农业产业结构及三大产业结构变化对农民增收有较大的负向作用。最后,基于得出的实证结论,提出促进我国农民增收的财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魏伟 《开放时代》2010,(2):84-99
文章分析了热门影片《非诚勿扰》对同性恋的再现。通过对过去三十年同性恋题材一主要是男同性恋题材——的华语电影的发展进行一个简要的梳理,文章把影片关于同性恋的再现纳入一个不断变迁,映照社会政治和反思文化传统的话语体系之中。本文对这部影片相关剧情展开了细致的文本分析,围绕的中心问题是同性恋再现的公共性是如何在审查权威的监控下得以实现的。结合影片上映后引发的各方争论,尤其是来自同性恋社区和运动积极分子的反应,文章最后讨论了同性恋电影对当代中国同性恋社群争取公共空间,提升社会可见度,并最终实现平等权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解杼  张捷  刘泽华 《经济地理》2004,24(6):852-855
引入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对旅游客源市场的地理细分市场进行分析。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距离等常规旅游市场空间结构分析因子的基础上,引入若干表征旅游者行为与消费等指标因子,比照常见的几种旅游市场空间分析方法如引力模型等,对江西省国内旅游客源市场进行了多因素计量分析。文章对旅游者行为与消费因子的引入更为准确地刻划了旅游市场空间结构特征,并得出了核心客源市场。最后从客源地经济水平与旅游者行为与消费两个角度指出了旅游市场开拓的方向,为旅游地市场开发提供了科学方法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运用聚类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中国大陆中的27个省份地区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陆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相似的地区,社会保障支出效率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一般情况下,社会保障支出效率高的地区多集中在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因此,应运用经济手段,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不断完善中国大陆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周玉翠  廖荣华 《经济地理》2004,24(3):343-346,350
从理论上分析了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发散和收敛特征。文章以湖南省14个市(州)为研究的区划单元,从产出、产业结构、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等方面定量研究了1990年代以来湖南省区域差异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90年代湖南省区域差异并不是绝对的扩大,居民收入、地方财政收入的差异变化为“缩小-扩大”的波动。居民收入的差异远远小于人均GDP的差异。湖南省区域差异远远小于广东、福建、江苏、山东等沿海发达省份。  相似文献   

19.
芬兰虽为北欧小国,但自实施卓有成效的国家创新体系以来,通过独特的创新理念和创新实践,使其全球竞争力近些年来一直名列前茅,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学习的榜样。目前,浦东正努力建设成为自主创新的示范引领区,学习借鉴芬兰科技创新的成功经验,有利于浦东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探索一条具有浦东特色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复式"二元结构下西部城市化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刘科伟  胡浩 《经济地理》2002,22(3):317-321
在分析二元结构与城市化关系的基础上,对我国“复式”二元结构,即东西差异和城乡差异共同作用的背景下西部城市化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