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公司治理产生于现代公司制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根据OECD《公司治理原则》(1999),公司治理是指“对工商业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制度体系”。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内部治理结构与外部治理结构两部分。所谓内部治理结构,是指由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三方面形成的管理与控制体系。外部治理结构包括:外部市场治理机制(即产权市场和职业经理人市场)、外部政府治理机制(即政府对一、二级市场的管制)以及外部社会治理机制(即中介机构的信用机制)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财务信息质量问题引起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影响财务信息质量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企业产权关系混乱,内部人(指独立于股东或投资者(外部人)的经理人员掌握了企业实际控制权,在公司战略决策中充分体现自身利益,甚至内部各方面联手谋取各自的利益.从而架空所有者的控制和监督,使所有者的权益受到侵害。)  相似文献   

3.
王志伟 《企业研究》2006,(10):56-57
一、公司治理中的投资者利益保护问题:理论与证据 1932年,Berle和Means在《现代公司与私有产权》提出了一个基本问题,在现代公司制度中,大部分公司资产实际控制在经理人手中,而经理人在控制资产时只抵押一小部分私人资产,甚至没有资产抵押.这种情况下,经理人会按资本投资者的利益而行动吗?这是比较早的提出股东与经理人目标不一致问题的文献,这篇文献的一个推论是,在公司内部需要建立一种制度来限制经理人的权利,保护股东的利益。Miller和Modigliani(1961)提出了“股利无关论”,该理论认为在一个无税收的完美资本市场上,  相似文献   

4.
海外之窗     
海外之窗墨西哥的内部审计———墨西哥内部审计师协会黄玢(译)李学柔(审阅)在墨西哥,内部审计领域正在进行一场革命。由于股东的多样化和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墨西哥证券交易市场,人们所熟知的、传统的管理模式正在发生变化,许多以前为政府拥有或控制的公司现在被私...  相似文献   

5.
企业股权转让是指公司股东依法将自己的股份让渡给他人,使他人成为公司股东的民事法律行为。股权转让是股东行使股权经常而普遍的方式,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东有权通过法定方式转让其全部出资或者部分出资,即股东向股东或股东以外的人转让个人全部或部分股权。这种股权转让所涉及的企业名称变更或房地产的产权名称改变情况,笔者认为不应归为房地产转移登记。  相似文献   

6.
强化公司治理完善控制环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以使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笔者认为,惟有强化公司治理,才能净化控制环境。与发展国家相比,我国的公司治理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缺陷,严重“污染”了控制环境,防碍了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首先,股东的权益意识淡薄,对经营者的约束虚化。在上市公司,主要表面为:(1)国有股权缺位,被授权者(董事长)与授权者之间往往缺乏刚性的契约约束,所有者的代表被经营者同化,成为所有者对立面的现象时有发生;(2)散户股东主要以二级市场的“逐利”为主,对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内部控制兴趣不足,大股东或经营者侵犯中小股东的权益时,散户股东往往选择“用脚投票”,而不是“用手投票”,更不是“用脑投票”。在这种缺乏股东监督的不成熟股东文化氛围下,内部控制更多地维系在经营者的觉悟上,而不是奠定在制度安排的基础上,不确定性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7.
张泓 《特区财会》2001,(12):20-22
从公司制企业的发展规律看,企业的控制权通常掌握在较大的股东和管理者手中。从取得控制的过程看,他们都掌管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掌握着公司的内部信息。人们将这些掌握着公司决策权和控制权的人(包括大股东、董事、监事、经理等)称为“内部人”。而实际上,“内部人”是泛指大股东或经营者。这个概念的实质是指掌握企业内部信息,掌握着企业决策和控制权的人。国企经营者在自己所经营的企业,也是掌握企业内部信息,掌握着企业决策权和控制权,符合“内部人”特征。“内部人控制”是企业经营者利用其“内部人”身份通过与员工共谋取得企业控制权的相当大部分,并以此来侵蚀作为“外部人”股东合法权益。而实际上,我国国企的内部人控制中的内部人员主要是经理人员,而职工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参加公司决策和影响分配。  相似文献   

8.
公司控制权的分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学的意义上,通常把基于特定资本的产权所衍生的经济主体之间的一系列相互关系称为“权力”。权力来源于特定资本的产权、不完全契约和产权主体执行权力的能力。经济主体之间通过交易把基于其财产的部分或全部权力让渡给共同的组织如公司形成了公司的法人权力,这些权力由于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具有不对称性,它们以不同经济主体在公司总产权中占的相对优势为标准在公司内部分配。所以股东、经理人和技术人员控制企业都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其完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玉珍 《财会通讯》2008,(12):71-72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其一,强化控制环境建设。首先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设立合理的组织机构,明晰业务单元的产权,确认相关的管理职能和报告关系,为每个组织划分责任权限。公司内部的组织与管理机构主要包括股东会(或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经理班子和监事会。规范建立股东会与董事会、董事会与经理班子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并积极探索采用新的监控方式,以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性;  相似文献   

10.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它的完善与否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仅就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进进行探讨。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董事会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我国目前股权分散和流动的情况下,只能由董事会代表全体股东行使所有者职能,它对一个公司负有重要的受托管理责任。现代企业最大的特点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产权分…  相似文献   

11.
杜湘红 《价值工程》2009,28(2):153-155
控股股东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掠夺已经成为公司治理的突出问题。产权理论认为所有权与控制权的不对称是造成利益侵占问题的根本原因。包括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控制方式和股权制衡状况等内容的所有权结构特征,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控股股东的掠夺行为。据此提出了完善股权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控制权收益的含义对其进行经济学的分析,我们认为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偏离,是产生控制权收益的一般原因,控制权收益是一种产权公共领域中的攫取行为。同时,从控制性股东与其它股东的契约博弈看,政府的有效监管以及提高控制性股东掠夺行为的经济成本与法律风险,是抑制控制权收益、保护中小股东等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以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暴发后企业捐赠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并分别从公司自身性质(产权性质、行业性质)、内部特征(内部控制质量、信息披露质量)、外部环境(产品市场竞争、所在地区疫情严重程度)三个维度研究捐赠发挥的作用效果是否会因企业异质性而存在显著差异。实证结果显示,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企业捐赠对股票价格有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此关系会受到企业异质性的影响。具体而言,国有企业、受疫情负面影响严重行业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低的企业、信息披露质量低的企业、疫情严重地区所在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度高的企业,捐赠对股价的提升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内部控制理论研究一直没有统一的理论研究框架。本文从经济学理论出发,从企业不同利益相关者视角对内部控制的范畴进行解读,提出内部控制研究范畴的界定应考虑不同需求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Using a sample of 22,374 firms from 35 countries, we examine the role of creditor rights, shareholder right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determining corporate dividend policy. We find that, while all three variable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determining both the likelihood and the dividend amount, the effect of country-level creditor rights dominate. In subsequent analysis, we show that the outcome model is most effective in countries with strong creditor rights. When creditor rights are weak, creditors demand, and firms consent to lower dividends. These findings show that creditors, and not shareholders, exert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ver corporate dividend policy.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top executive turnovers using a sample of 81 turnovers and matching companies listed on the Copenhagen Stock Exchange. We find that poor market performance increases the probability of management replacements and that forced layoffs are value‐increasing events while voluntary resignations are value‐decreasing events. Large shareholders as active monitors, or part of corporate control, are not exhibited in the results. If large shareholders have any influence on CEO turnovers it is not revealed in our data. Indeed, separating control rights from decision rights does not appear to affect managerial turnovers. Copyright © 200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现行的国有企业的产权多元化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了分析,对普遍存在的几种典型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合理的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内部治理(股东大会、董事会、常务委员会、监事会、经理层);外部治理(政府、银行、外部企业)。并对完善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围绕会计准则的性质,从管理学和经济学两个视角进行诠释,试图通过会计准则性质的全新和全面释义,求解会计准则的管理意义和经济价值,并进一步为会计准则的后续研究提供新的命题与研究路径。从九个角度给出了会计准则性质的确认,研究认为:会计准则是一种经济规制(历史观)、是一组分配标准(经济后果观)、是一种平衡机制(企业定价观)、是一种决策和制衡机制(公司治理观)、是一种博弈均衡制度(博弈观)、是一种产权制度(产权观)、是一种契约装置(信息观)、是一种公共物品(公共选择观)、是一种评价利益关系的风险配置(契约观)。  相似文献   

19.
利用我国上市公司截面数据,研究了控股股东所有制性质的改变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总体上,控股股东所有制性质在国家股、国有法人股以及私有股之间的变更对公司业绩没有显著性影响。第二,同控股股东的国家股或私有股性质相比,控股股东变更为国有法人股更可能改善公司业绩。所谓"国有资本所有者缺位"主要体现在国家股所有者缺位。第三,控股股东的私有性质对公司业绩没有显著影响,这可能是私有控股股东隐瞒利润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We study the impact of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IPOs) on corporate innovations in China.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going public significantly impedes corporate innovations by lowering overall innovation quality. For firms with shareholders selling or pledging less shares after IPO, the number of patents increases, but the nonself-citations per patent decrease relative to matched non-IPO firms. In contrast, for firms with shareholders selling or pledging more shares after IPOs, both the number of patents and nonself-citations per patent decrease. The magnitudes of impact in the latter are stronger than those of former, supporting the initial governance force exit hypothe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