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型社会"建设是中央在新时期从国家改革发展的全局出发做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是武汉城市圈内各城市经济发展的引擎,也是湖北经济发展的契机.两型社会武汉城市圈的建设,是湖北产业结构优化的一个机遇.  相似文献   

2.
生产性服务业的兴起与壮大,已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源泉与动力。研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战略取向分析入手,探索了武汉城市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有利优势,最后提出了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依托长江、汉江生存发展的武汉城市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这头曾经威风凛凛却遭到人们长久遗忘的雄狮,在经历多年的等待和磨砺之后,终于等来了它的春天。在两型社会建设涌动的春潮中,兴业银行武汉分行创新推出能效贷款,为湖北环境保护开绿灯,为两型社会建设添活力。  相似文献   

4.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12月,武汉城市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面临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刻,武汉城市圈应该抓住机遇,创新发展,在构建"两型社会"过程中,促进武汉城市圈的经济发展,使其真正成为中部发展的战略支点.  相似文献   

5.
颜军梅  彭光辉  黄镇宇 《商》2013,(11):196-197
物流产业是湖北省、武汉市的重点扶持产业,但物流产业发展不能只停留在原来的模式上,需要综合考虑武汉"两型社会"建设总体需求,需要以新的战略来发展和规划武汉物流产业。本文旨在分析推进武汉在建设"两型社会"背景下,如何实现物流产业战略调整和规划新战略,并提出武汉物流产业实施新战略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一个社会的所有制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制约着这个社会的生产力能否迅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市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随着这种变革的发生,武汉市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这种变革已经不能适应中部崛起、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基于此,笔者在对武汉所有制结构的历史演变及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于完善武汉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和谐武汉,以及加快武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武汉城市圈成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成宁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研究和分析成宁市产业结构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向,对推动戚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要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立足当前经济低碳化发展的大趋势,在全社会尽快建立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相适应的健康文明的"两型"生活方式。2007年12月,武汉城市圈正式获批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城市圈紧紧抓住这个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9.
“两型社会”视角下的武汉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方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升  刘媛 《商场现代化》2009,(23):67-68
武汉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更有着百湖之市的美誉,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遗迹较为丰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武汉旅游业曾一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旅游环境污染,旅游资源枯竭等问题也日益明显。在武汉竭力建设"两型社会"的今天,应探究如何武汉旅游业的现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与应对方略,加快旅游这一世人公认的可持续发展重点产业在武汉的发展,促进武汉"两型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何晓春  金少策 《浙商》2008,(10):62-63
武汉城市圈: 以差异化建设两型社会 2007年7月,武汉城市圈获批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相似文献   

11.
2007年底,武汉城市圈获批"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两型"社会)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为青山区循环经济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本文在此背景下阐述了青山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三个层面,并提出在"两型"社会下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十二五时期,武汉全面实施中部率先崛起,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将给武汉餐饮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加快发展现代餐饮业,对于打造武汉中部食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改革开放30年,武汉餐饮业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世一、武汉餐饮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和特点1、改革开放起始阶段。  相似文献   

13.
结合武汉城市圈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发展两型产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是两型社会的建设的关键,并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思路,即在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和优化产业结构这三个方面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14.
现代服务业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有利于突破“两型社会”建设的资潭约束瓶颈,减轻“两型社会”建设的环境压力。实现经济可持续的发展。按照““两型社会”建设要求。基于城市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优势和劣势。提升武汉城市圈现代服务业,应明确发展思路,转变发辰现念,加快产业调整,加强市场监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同时,还应加快健全组织保障体系,开展田际交流与合作,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5.
结合武汉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新方案的实施,提出了武汉承接产业转移需要选择一个新模式的思路,并将其目标定位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循环经济建设;同时,打造出具有区域性和产业带动性的五大中心。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经济的一种变革,是目前最先进的经济形态、经济发展模式和理念,发展循环经济是武汉城市圈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武汉城市圈建设发展为契机,提出推进武汉城市圈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武汉建筑业服务外包优势和问题的研究,理清武汉建筑业服务外包思路,为"两型社会"建设和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与美丽中国建设的开展,乡村旅游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乡村旅游的发展成为武汉"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问卷调查方式及SPSS数理统计分析手段系统地对武汉乡村旅游消费行为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武汉乡村旅游消费需求的人口学特征、消费行为特征、消费结构特征和消费评价等方面的内容,以力图满足乡村旅游市场的消费需求,有效规划武汉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实现武汉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环境友好型是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一极,这是一条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是使我国最终走向"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对重庆、武汉两地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情况进行考察,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重庆蓝天工程、武汉碧水工程建设的经验,最终总结出对天津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0.
夏季 《商场现代化》2008,(16):82-83
"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武汉为龙头的8+1武汉城市圈的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物流地产发展的良好契机。本文通过分析武汉城市圈物流地产战略优势和物流地产运营模式,提出了武汉城市圈发展物流地产模式时应注意的问题,使物流地产服务于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