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部地区是位于我国腹地的山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和安徽六省。中部地区在全国的总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没有中部的发展就没有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没有中国的崛起。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的不均衡经济发展战略致使东部沿海地区与中部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区域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出现了“中部塌陷”局面,为消除经济发展中严  相似文献   

2.
80年代的10年间,中部六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比全国平均低0.3个百分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绝对额与东部差距扩大。弥补中部经济塌方的出路在于对外开放。中部地区既要靠国家优惠政策,又要靠自己努力,扬长避短,走向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3.
邢震 《经济论坛》2004,(19):23-24
我国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六省,它们位于我国内陆腹地,起着承东启西、接南进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作用,在我国地域分工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社会经济角度看,中部地区近几年发展相对缓慢,与东部差距拉大,与西部差距逐步缩小,如果中部地区不加快发展,则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将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在我国农业信贷市场不完善、信贷规模区域差异明显的条件下,农业信贷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行政性垄断对农业信贷收入分配效应的影响,并利用2000-2006年我国2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农业信贷规模较小的地区,农业信贷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缩小农村收入差距;而在农业信贷规模较大的地区,农业信贷增加会扩大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而且,在农业信贷规模较小的地区,行政性垄断进一步强化了农业信贷缩小农村收入差距的效应;而在农业信贷规模较大的地区,行政性垄断则加剧了农业信贷扩大农村收入差距的效应.  相似文献   

5.
我国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面板协整与因果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运用最近发展起来的面板协整技术,分析了我国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全国以及东中西部的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尽管对于全国和东部地区,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并不明显,但对于中部和西部,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和短期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全国31个省份2852份农村居民家庭问卷调查数据,运用Gini系数等指标,对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现状进行统计测算;对我国现阶段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构建有序Probit模型,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户人均收入及收入差距由于农户基本特征、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政治资本不同,以及地理环境和地区差异而存在较大差异;六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国现阶段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已经超过了合理的界限;农户人均收入、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政治资本、地理环境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技术进步对中部六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萍 《当代财经》2006,(2):91-94
本文采用Panel-data模型对外商投资和专利申请授权数量对中部六省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商投资对中部六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小于东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专利申请授权量的影响大于东部和全国平均水平。在中部内部各省,外商投资和专利申请授权数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极小。本文的政策结论是:技术进步政策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应该而且必须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部六省对外开放态势及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六省的对外开放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但与全国乃至东部地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了对中部六省对外开放状况有个准确全面的把握和评价,文章对中部六省的开放度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谢里  谌莹  邝湘敏 《经济地理》2012,32(2):20-26
选取了1999-2008年中国制造业的数据为分析样本,构建了产业集聚及其与制度因素交互项共同影响中国地区收入差距的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分别从全国层面和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层面,实证研究了产业集聚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制度因素变量的交互项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要远大于制度变量本身所产生的影响,全国整体层面和东部地区的产业集聚水平提高将有利于缩小地区收入差距,而中部和西部两大地区的产业集聚水平提高将扩大地区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田亚平  李伯华  李吟  罗宇航  常昊 《经济地理》2011,31(10):1703-1709
根据2000-2009年湖南省统计数据,对湖南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进行了现状分析、因子分析和趋势分析。现状分析显示:湖南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在全国排位居中,在中部地区居高;长株潭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在全省绝对差距最大,相对差距最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绝对差距持续加大,相对差距增长近年趋缓。因子分析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区域城乡收入绝对差距影响最大,而农民人均纯收入对区域城乡收入相对差距影响最大;城乡居民收入、人均GDP、城市化水平、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比和农业财政支出比例均与湖南城乡收入分配绝对差距动态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性。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大于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照此下去,城乡收入差距还将继续扩大,只有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11%)略高于城镇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10%)发展时,湖南城乡收入相对差距才会开始呈现下降趋势。因此,控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关键就是要想尽办法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这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1.
周静 《当代经济》2021,(11):48-51
推动农村农业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离不开政府与市场的协同作用.本文利用2011-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比分析以财政支农支出为代表的政府财政措施和以数字普惠金融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工具在缩小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财政支农支出和数字普惠金融在一定程度上都能有效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在不同地区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其中,财政支农支出在东、中、西部地区都能有效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东部地区作用效果优于中部,中部优于西部;数字普惠金融在东、中部地区作用效果显著,在西部地区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陈利昌 《经济论坛》2005,(19):12-14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的地区差异。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的地区差异大。2003年广东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3.05,但省内地区之间的差异非常悬殊。由于地区之间的总体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厂东省发达地区城市居民与不发达地区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更大,如2003年,深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湛江农村居民纯收入的11倍,这表明广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地区之间的差异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特征及其地区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针对我国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特征而定义并计算度量城乡收入差距的泰尔指数,进而基于泰尔指数的变化分析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特征。主要结论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在波动中呈逐步扩大的趋势并体现出阶段性特征,经济欠发达、农业人口所占比重较高的西部、中部区域的城乡收入差距较大,而经济较发达,农业人口所占比重较低的东部区域城乡收入差距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4.
一、中部崛起的背景分析(一)中部地区发展的现状。中部地区(指鄂、豫、湘、赣、皖、晋六省)面积占全国的10.7%,人口占28.1%,是我国的人口大区、经济腹地和重要市场。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面对东部繁荣、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中部地区表现出较大的差距,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增长较慢。2001~2003年,中部地区GDP年均增长率低于东部1.8个百分点,低于西部0.4个百分点。在2003年全国经济增长前10个省份中,东部5个,西部3个,中部仅2个。中部六省GDP占全国的份额由20.2%下降到…  相似文献   

15.
交通基础设施是助力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尤其在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均衡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农村居民地区间收入不平等的影响,选取我国23个省份作为研究区域,利用2010—2019年的社会经济数据,以农村居民地区间收入差距为被解释变量,公路网密度和铁路网密度为解释变量,建立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发现:公路发展会扩大地区间收入差距,铁路发展会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地理区位因素会对结果产生异质性影响,东部地区的铁路发展对农村居民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我国1987-2009年的相关统计数据,以全国和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为出发点,将区域教育发展、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经济开放度和政府经济行为等多个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因素同时纳入到面板数据模型之中,实证研究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与其影响因素之间是否存在Kuznets"倒U"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在全国范围内,教育产出、城市化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现象;东部地区的经济开放度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现象;教育投入、政府经济行为、产业结构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不存在"倒U"现象。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我们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和建议,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及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0年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以县级行政区为数据单元,从城乡、城镇、农村以及整体不平等性等4个方面测算和分析了我国居民收入的区域差距及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甚大,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的空间差异特征十分显著,总体基尼系数和城镇基尼系数都在国际警戒线以上。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空间分布呈现为北小南大、东小西大的特点,相对差距的空间分布大致与我国地形三大阶梯的走势一致;城镇居民收入从东部沿海向西北大致呈现为高—低—中—低的分布格局,农村居民收入空间分布呈现出北方沿边境地区和东部及东南部沿海地区高、两者之间低的格局;居民收入不平等问题突出,总体基尼系数为0.4764、城镇基尼系数为0.468、农村基尼系数为0.3703。缩小收入差距依然是今后我国各级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18.
郭惠英 《生产力研究》2005,(8):42-43,87
本文采用时间序列与截面数据相结合的方法,从收入水平的历史演变和收入来源演变两个方面对我国农村居民的地区间收入差距及收入来源差异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重点分析了西部12省区农村居民与全国的收入差距及收入来源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农村与发达地区的主要差异在于非农业收入增长速度缓慢。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0—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从全国、地区、省份不同空间尺度考察了农村居民收入不确定性对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1持久性收入水平提升对消费具有显著促进作用。2收入不确定性的区域差异显著,就总收入而言,中部最大,东部次之,西部最小。3总收入不确定性的形成存在显著区域差异。东部主要源自财产性、转移性收入不确定性,中部主要源自财产性收入不确定性,而西部主要源自工资性收入不确定性。4总收入及不同来源收入的不确定性对消费影响地区差异显著,其中总收入不确性促进了东、西部农村居民消费,但抑制了中部消费。5总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的不确定性对消费影响的省际差异不显著,但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的不确定性收入对消费影响的省际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0.
韩立红  王轶南 《经济师》2014,(7):180-181
黑龙江省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农村居民的比重较大,尽管最近几年国家实行新农村以及城乡一体化建设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是从统计数据看,黑龙江省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绝对收入差距与相对收入差距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为此,需要从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对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规范收入分配制度等方面入手来缩小黑龙江省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