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电子商务营销活动中的网络促销是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向虚拟市场传递有关商品和服务的信息,以引发消费者需求,唤起购买欲望和促成购买行为的各种活动。它与传统促销的区别在于没有空间限制,随时进行网络交流并有着双向沟通全方位的信息了解的优势。由于网店不如实体店有销售员的导购,网店更偏向于“拉”的方式,所以用促销作为打动消费者的利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网络促销是指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向虚拟市场传递有关产品和服务的信息,以引发需求,引起消费者购买欲望和购买行为的各种活动。网络促销策略是网络促销的表现形式,是由网络促销的基本方式有机组合而成的组合策略,它可以分为单一型策略、二元型策略和多元型策略。  相似文献   

3.
袁博 《企业活力》2006,(10):36-37
网络促销是指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向虚拟市场传递有关商品和劳务的信息,以启发需要引起消费者购买欲望和购买行为的各种活动。随着汽车销量不断增长,汽车厂商加紧了在国内构建营销服务网络的步伐。2005年汽车行业网络营销总投入超过6亿元人民币,其中网络广告超过3.5亿元;在北京,60%以上的用户买车前上网查询相关信息,通过新浪易车网上购车平台查询购车信息、找到经销商的潜在购车用户超过20万人其中直接提交购车意向的超过5万人。互联网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性价比最高的汽车经销商市场推广手段,但国内汽车网络促销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重点探讨汽车网络促销中的策略运用问题。  相似文献   

4.
促销活动快速成长,频繁的促销活动已经不能像以前一样吸引消费者。本文围绕促销方式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相关研究进行了评述,以期有利于推进促销方式的改进。  相似文献   

5.
鉴于促销活动的泛滥,消费者促销预期心理导致其购买意愿及品牌态度的变化这一促销遇冷现象于企业犹为困惑.本文基于"向后看"的视角,针对促销预期对消费者延迟购买这一具体现象展开研究,探究了消费者延迟购买行为的心理机制,从感知交易价值损失的角度揭示消费者延迟购买的本质,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模型,并基于此模型为企业提出相关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6.
国家工商总局日前召集10家网络企业举行网络市场促销行为行政指导约谈会,工商总局副局长甘霖指出,岁尾年末是网络促销活动的旺季,网络经营者要实事求是统计集中促销活动的成交量、成交额,不得进行夸大宣传,不得为促销实施者虚构交易或提供虚假用户评价;要严格履行承诺,不得对商品和服务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和表示,不得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不得限制、排斥其他经营者开展促销活动。甘霖强调,要加强对促销活动实施者的经营资质、身份信息排查,全面梳理近期网络商品价格,防范一些经营者采取先涨价后降价方法虚构优惠促销;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保障平台的正常运行,制定促销活动物流配送应急预案,在配送不及时的情况下,要向消费者做好解释。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研究、深度访谈和预调查,提炼了26个影响消费者网上冲动性购买的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和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将26个因素归纳为6类;采用主成份分析方法计算出6类因素权重从高到低依次是“降价让利促销”、“全面购物承诺”、“良好交易记录”、“优质互动服务”、“优良网店建设”和“详尽产品介绍”;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消费者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对网上冲动性购买有一定影响,但网上购物频率和购买产品类别对网上冲动性购买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促销越来越成为市场营销中的重要选项。促销是刺激消费者或中间商迅速或大量购买某一特定产品的激励工具。促销具有信息沟通、刺激和诱导三个明显特征。而互联网在充当信息沟通工具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互联网技术为网络促销提供了跨时空的新载体,它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以声音、图像、图形、文字和动画形式传播产品信息,而网络广告、网络社区、博客等沟通渠道的出现,使得网上沟通更为便捷。  相似文献   

9.
丁政 《企业活力》2005,(6):34-35
<正>企业产品促销按其作用方式不同,可分为推动式促销和拉动式促销两种模式。所谓推动式促销即是由企业向经销商促销,再由经销商向消费者促销的模式。而拉动式促销则是由企业将产品信息以某种方式传递给目标消费者群体,先赢得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好感或好奇心,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然后由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拉动经销商的需求,最终拉动企业产品的销售和生产。通俗地说,推动式促销就是卖家层层向买  相似文献   

10.
《企业经济》2019,(4):75-82
通过回顾网络口碑对购买意愿影响的相关研究,构建了网络口碑来源特征与信息特征对保健食品购买意愿影响的研究模型。通过问卷星在线收集数据,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方法验证了网络口碑来源特征、信息特征与保健食品购买意愿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来源特征与信息特征均正向影响保健食品购买意愿,网络涉入在网络口碑来源特征、信息特征对保健食品购买意愿的影响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保健食品企业应从增强口碑发送者专业性、提高同嗜性口碑占比、增强口碑传播平台可靠性、提升口碑数量与时效性、多角度降低消费者网络涉入感知这五方面开展网络口碑营销。  相似文献   

11.
陈如慧  杨强 《价值工程》2021,40(1):52-54
实体交易方式下,消费者通过所见所闻来判断所售产品是否值得购买,但在线上零售环境中,所展示的商品信息并不周全,存在一定购买风险,其消费行为是在带有不信任成分及高度感知风险的背景中进行.对网络店铺商家而言,如何提升顾客对于自身店铺的可信性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文献梳理与调查问卷,分析了影响网店可信性的因素,并对最终购买意愿产生的影响,为网络零售企业的发展提出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12.
越来越多的商业企业重视节日的促销作用。尤其是随着感性消费时代的来临,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和购买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把握节日消费市场的热点和需求变化趋势,做大做活节日市场,是企业促销的主要任务。节日促销主题可以遵循简单、精辟、适合等几个原则来执行。只有结合当地的节日商业氛围与消费特征,制订出新颖的促销活动,才会使促销取得成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张倩 《价值工程》2014,33(33):196-198
网络团购以价格低廉、简捷方便等显著优势吸引中国消费者。网络团购的特点、网络团购吸引消费者的原因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意愿,通过相应的策略可以提高消费者网络团购的意愿。  相似文献   

14.
王炘  魏茜 《企业导报》2010,(1):148-148
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网络来开展营销活动,在网上进行购物的消费者数量也是逐年攀升,研究网络环境下消费者购买行为特点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涉入理论的视角,可以将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分为高度涉入和低度涉入两大类,并分析了网络环境下这两类决策过程的购买情景。  相似文献   

15.
消费者再购买行为是网络商家的利润保障,而研究网络再购买意向可以很好的帮助预测网络再购买行为。文章综合了以往对网络再购买意向影响因素的研究,提出网络再购买意向是网络购买意向、网络购物经验和感知转换成本三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并在整合技术接受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网络再购买意向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6.
以天猫、京东品牌运动鞋购买者为调查对象,结合从众理论、归因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运用SPSS19.0和Amos17.0软件,考察了在线负面评论与网络购买意愿的关系,提出用消费者品牌认同调节变量来解释两者的差异性。研究发现:在线负面评论数量、内容质量、评论者资信度以及评论强度对网络购买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消费者品牌认同在负面评论和网络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中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并且对不同维度的负面评论和购买意愿之间的调节效应也显著不同。据此,对B2C商家营销提出相应建议:控制好负面评论,加大网站品牌推广,增强顾客对其网站的品牌认同,以促进消费者的网络购买行为。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子商务模式的普及,如何从消费者的视角出发研究网购购买意愿可以为提高网络购买成功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将研究消费者个性特质通过TAM技术接受模型影响网络购买意愿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网络口碑以新型的传播方式,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日趋重要.虚拟社区成为口碑传播的一种重要的媒介环境,本文从虚拟社会资本的视角,探讨口碑影响力的内在机理.理论假设虚拟社会资本中结构维度、认知维度和关系维度通过对口碑搜寻主动性和信息价值的影响,作用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实证分析基本验证了研究假设,为虚拟社区的运营管理和企业的口碑营销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电子商务的几何倍增以及人们网络消费热情的高涨,仿冒品也开始大量地充斥着网络消费领域。根据消费者在购买时对所购产品真伪的知晓程度,仿冒品可以分为欺骗性和非欺骗性仿冒。网络消费者对价格是非常敏感的,跟其他消费者一样,他们购买仿冒品的决策过程也是复杂的,其中价格是一个重要的参考要素,探讨消费者购买仿冒品的价格这一主导因素及其作用机理,能为网络销售商制定策略提供有针对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消费者冲动性购买行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传统实体购物环境中,关于网络购物环境下消费冲动性购买行为的研究较少。文章借鉴传统购物环境下的消费者冲动性购买行为模式框架,探求在网络购物环境下外在刺激因素、消费者个体特征及限制性因素对消费者的影响,以此分析消费者在网络环境下的冲动性购买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