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而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在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当下我国的公平正义面临着收入分配不平等、机会不均等和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等方面的现实问题,我们需要从理念普及和制度构建这两方面着手,使广大人民群众践行公平正义的理念,切实有效的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企业对社会责任的缺乏在于制度安排的稀缺。因此,只有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才能促使企业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以局部和谐来实现社会的整体和谐。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可能性和长期性问题。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关键阶段。这既是加快发展的黄金期,又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流,长期稳定增长的国内经济形势,科学合理的国内发展布局,民主法制的不断进步,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因素。这些因素的不断发展并相互作用,为社会主义和谐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长期性构想,源于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解决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不协调需要很长的时间,实现社会和谐是一个分步骤持续推进的长期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4.
马玉梅 《企业导报》2012,(22):182-183
<正>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的社会主义,是和谐的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认为,未来理想社会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和人的精神高度发展的社会,是经济、政治、  相似文献   

5.
《秘书》2008,(11)
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作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内容之一的秘  相似文献   

6.
寇鹏飞 《活力》2005,(9):73-73
建设美好社会,实现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之日起就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不仅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客观需要,而且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的社会而且是人类与自身和谐的社会,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在我国现阶段,要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就要遵循新文化发展观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艺术职业教育只有在新文化发展观的指导下,改革创新,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艺术人才,才能创作出时代需要的艺术作品,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  相似文献   

8.
社会和谐和社会公正历来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境界。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为社会和谐和社会公正的实现开拓了更广阔的道路和提供了更强的动力。社会主义的企业,无论现实所有制的情况如何,都需要构建企业内外和谐  相似文献   

9.
王烈  张中侠 《人力资源》2007,(15):70-71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促进公平正义,是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和谐社会也离不开和谐人事,只有公平、公正的人事制度和公平公正的人才环境,才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而实现全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多少美好的愿望.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这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为实现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持续协调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为整个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和谐企业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是一个秩序井然、氛围祥和的社会,是胡锦涛主席概括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与民主法治的关系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但法治社会并不等于和谐社会。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和重要前提,而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理念的最终目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只有大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才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  相似文献   

12.
和谐指的是一种社会状态,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和谐,就不可能有什么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一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二要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三要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科学发展观反映的是一个新型的综合发展理念,它所追求的,就是文明发展、发展文明,这正是一种和谐的境界.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两者互为前提和保证,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才能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只有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才能保证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落实和科学发展目标的真正实现.要用和谐促发展,用发展促和谐.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不断探索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进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实现社会和谐,建设小康社会,始终是我们人类社会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始终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制胜法宝,在我党四代中央领导集体治国方略中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也为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涉及到劳动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构建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伟大实践中,重视协调劳动关系,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实现社会公平、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和基…  相似文献   

15.
陈巨宝  刘德明 《活力》2010,(12):101-101,10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我国的刑事政策必须切实紧紧围绕这一主题,服务于和谐、致力于和谐,才能完成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使命。社会决定刑事政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实行与其相适应的刑事司法政策。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是一个理想社会,自古以来便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目标.许多思想家都把社会和谐作为一种理想追求.在改革开放20多年后的中国,面临的是更大的机遇和挑战,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如何能够与时俱进、稳定发展,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党中央适时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合理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也反映了共产主义者的最终理想.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中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和谐社会,那时候几亿工人、农民都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反右、大跃进和十年文革,社会的不和谐几乎将中国推到了崩溃的边缘,在这个时期,中国的主要阶层都没有获得什么利益,中国被迫改革开放.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经济增长达到人均GDP1000美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带来不和谐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却与日俱增,群体暴力事件频发,大规模上访事件猛涨,这些都反复敲响着社会不稳定的警钟.中共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十分及时.当然,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从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对当前社会不和谐因素进行科学分析,才能找出社会不和谐的根源,才能解决不和谐问题,才能顺利通向社会主义和谐之境.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和谐社会理念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统一规律。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和谐社会理念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统一规律。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