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节约型社会通过在社会生产、消费、流通各个领域采取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了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是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自然资源持久利用和社会持久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综合信息     
《中国工会财会》2005,(10):44-45
我国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迅速行动起来,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加快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要落实科学发展观“规划是城市管理的第一要务,市长是城市规划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相似文献   

3.
税收在节约型社会建设中具有增强市场主体的社会节约意识、促进资源节约技术的开发和使用、鼓励企业循环利用资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但现行税收政策还存在资源税的征收范围较小、缺乏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税收政策、涉及环保的税收政策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调节力度不够等问题。完善税收政策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应调整资源税、适时开...  相似文献   

4.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经验、从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决策。它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的长期福祉,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重大意义。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金融博览》2005,(12):4-5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经验、从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决策.它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的长期福祉,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重大意义.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承载了越来越重的资源、能源压力。国务院明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商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溽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茄。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国家长远发展的定国安邦大略。税务机关作为肩负国家财政收八职能的政府部门,必须对自身节约状况与职能进行重新审视并加以调整,努力构筑“节约型税务”,提高机关行政效能。  相似文献   

7.
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建立节约型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城乡建设模式.为此,河北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明生态村的创建活动.规划到2005年年底将10%的行政村建成明生态村,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省农村基本建成明生态村的目标.通过明生态村的创建活动,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让整个社会注重资源节约,是党和政府的一项战略决策,同时也是全社会的一种共识。国务院于2012年8月出台的《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行动指南。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创造创新科技、推动文化传承和创新,实现服务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载体,在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文章探讨了在建设节约型高校过程中财务人员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晔 《金融博览》2005,(12):9-9
循环经济是一种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现代经济发展模式.它主要是通过对传统行业进行技术改造,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以保护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推动、技术支撑、市场驱动和公众参与等方方面面的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10.
马传骐 《新理财》2013,(8):22-23
产业与产品结构调整将是一种综合变革。作为CFO,我们的专业与职业判断会促进这种变革的进程。CFO应该在这个变革中找到切入点、明确位置、发挥作用、实现价值。国家关于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调整已有数年,而我们也一直在探索:从围绕出口导向型向内需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从成本优势转向技术优势及新成本优势的转变,建立环境友好型与社会节约型社会,在资本进化过程中有效控制资产泡沫化等等转型的关键问题。如今,"稳增长、调结构"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中国汽车行业和企业来说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11.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要想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战略任务,金融系统能够也必须发挥重要的作用。金融系统不仅自身应当以建立“节约型行业”为目标,更应该发挥其特殊的“杠杆”效应,结合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国家宏观调控手段,共同实现我国经济增长形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最小代价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减少资源浪费,共建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转变服务方式与建设节约型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一时期来,全国上下各行各业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大力倡导和努力实践建设节约型社会,这足一项符合国情、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并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建设节约型社会,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主要是服务方式的转变,是对人、财、物等资源的充分利用与节约。当前国家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方针,对于加快何推动商业银行服务方式的转变无疑是一个强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王荣 《现代会计》2005,(6):28-30
2005年6月30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温家宝总理的讲话语重心长、一针见血:“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的生存和远发展。”作为与社会经济活动、生产经营活动密切联系的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全民族大行动中又能做什么呢?笔者认为,会计人员应积极、自觉地投入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潮流中,充分利用会计的核算、监督职能和“精打细算”的职业优势,倡导节约、反对浪费、增产节约、节支降本,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自己工作单位的长远利益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4.
加强人民银行分支行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能源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从探讨节约型央行机关的内涵和建设节约型机关的必要性入手,分析当前央行分支行能源消耗及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央行分支行创建节约型机关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新形势下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长远发展方针,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迫切需要。降低行政成本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财政支出和行政经费是衡量行政成本的重要指标,本文旨在通过对财政问题的研究,分析行政成本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寻求控制和降低行政成本的有效途径和财政政策,以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周海鸥 《证券导刊》2009,(47):20-20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低碳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开源节流,对缓解能源供需矛盾,改善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循环经济不仅可以缓解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压力,更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径.构建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强化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对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财政研究资料》2004,(24):24-24,F003
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从根本上缓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矛盾和环境压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9.
社会信用作为制度环境的核心构成,对企业的变革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等部委推动的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显著提高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水平。作用路径及经济后果检验发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要通过决策优化效应和资源虹吸效应两条路径作用于企业数字化转型,并最终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拓展性研究发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在信息不对称较严重和经济地位较低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此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所形成的制度型信任与方言和儒家文化所形成的关系型信任在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呈现出替代效应,即制度型信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关系型信任的不足。文章揭示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形式,为我国持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助力实体经济转型乃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发展循环经济不仅可以缓解资源压力,而且可通过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径。本文通过分析金融支持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不足,揭示金融支持不足的内在原因,提出了改进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