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月度事件     
中国股市“黄金元年”2006年12月14日,上证综指冲破2245.55点,刷新了中国股市创立16年来的最高点。业内人士指出,沪指新纪录诞生,仅仅是中国股市“黄金元年”的圆满收官。在许多技术分析人士的眼中,攻克历史大顶才能叫反转行情,否则,只能把行情级别定为反弹。尽管如此,由于5年来市场已经发生天翻地覆般的巨变,因此在更多机构的眼中,2245点的攻克,只不过是牛市行情中的一个小站,象征意味重于实质意义。将2006年称为中国股市的“元年”,并将未来的十年称为“黄金十年”——这个响亮的口号得到市场各方的强烈反响。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2.
《中国总会计师》2011,(1):24-25
1990年的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一声锣响,开启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新篇章。 他们,或是中国资本市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或是中国证券市场的“大国医”,或是资本市场的“操盘手“,或仅是股市中一个小股民,他仃见证了中国股市二十年的发展,共同演绎着中国股市的传奇……  相似文献   

3.
4月,“历史新高”之类的字眼对于持续沸腾的中国股市,已经变得毫无新闻价值。市场舆论很安静,没有听到更多的惊喜,当然也没有唉叹。此时此景此势,再说“泡沫”、“风险”、“过热”不仅不顺人心,且难离书生之见。警示已很多,但我们还想提醒读者,在股市炽热的时候该想些什么?  相似文献   

4.
中国股市最大的国情是股权的分裂,股权结构的规范化是当前的首要工作。由此基础出发,判断中国股市的“泡沫”成份大多都是结构性泡沫,不能用总量办法来解决结构矛盾,国有股减持争论的背后是市场“三公原则”和法治精神的觉醒。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和大趋势下,中国股市只能根据国际惯例来调整政策和重布结构,尽管这是一条荆棘之路,但却是走向“市场化”广阔天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市场经济论坛第十七次研讨会,10月15日在科学会堂举行.会议主题为“股份制在我国的定位与股市问题”.参加会议的有老中青经济学家二十多人.何伟主持会议.于光远在发言中说:近三个月来,股市变动很大,不论就指数来说还是就成交额来说,都是这样.股市带有很大的投机性,这正常不正常?何为正常?现在道德主观主义盛兴,老是说应当怎样,不应当怎样.我看最好少点“应当”,多点客观规律.对投机性,要做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6.
《西部财会》2005,(7):2-62
4月27日,必将是一个载入中国股市历史的日子。继去年2月2日推出《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后,国务院召开专门会议部署资本市场改革发展重点工作,并明确表态“要下决心解决影响资本市场发展的难点问题”。在股市创出六年新低,无数投资者亏损累累、极度迷茫的关键时候,政府再次出手“救市”了,其中透露出的三大积极信号不容忽视!第一个信号:国务院开始亲自  相似文献   

7.
严睿  袁绪亚 《英才》2008,(7):92-95
当3000点的政策底再度被击穿时,中国股市似乎输掉了最后一屡“遮羞布”。所有预期,所有评论,所有传闻,都是在看空市场,甚至“推倒重来”的说法也日渐高涨。  相似文献   

8.
《中外企业文化》2002,(2):14-15
如果只评选一人作为2001年中国股市的风云人物,无疑吴敬琏将是首选。中科创业事件曝光后,2001年1月14日,吴敬琏携2000年首先指出网络股充满泡沫的余威,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怒斥黑庄,说“中国股市连一个规范的赌场都不如”。吴的“股市论”在2001年掀起轩然大波,它深刻影响了2001年的二级市场和市场监管方式。他发出的声音,往往被每一个投资细心倾听。  相似文献   

9.
声音     
想说就说 进入还是退出? “如果连擦鞋匠都开始涉足股市,那就到了退出股市的时候了。” 进入?还是退出?对于近亿中国股民来说.并不是一个问题。因为连和尚.学生都冲进来,股市变成了“庙会”。有人创作“股歌”.有人提议设立“股市节”。  相似文献   

10.
资讯     
观点: 梁定邦:我国资本市场将出现两个转变 中国证监会首席顾问梁定邦说,中国未来5年将保持7%的经济增长、机构投资将继续增长,金融服务业的兼并以及建立“一站式”服务等积极的改革措施,都将有利于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两个转变:即主要的融资渠道将由银行转移到资本市场,融资范围重心将由国际市场转移到本土市场。 金融改革的短期目标是挤出股市银行资金和泡沫 国内部分银行信贷资金直接或间接进入股市,企业不愿投资实业,造成整体投资不振。股市泡沫已形成、金融资产膨胀,但有关部门打压股市的政策却充满矛盾,造成股市暴…  相似文献   

11.
350年VS14年     
近年来,随着股市的持续低迷,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逐渐丧失,中国股市"被边缘化"、"被殖民化"的说法四起。中国资本市场向何处去?《伟大的博弈》或许可以向正在现代化道路上匆匆前行的中国提供一个历史的参照。 从华尔街350年的历史和中国证券市场14年的历史的比较中,也许我们能够看到中国资本市场的出路所在。在很大程  相似文献   

12.
股市魔咒     
中国股市“魔症”了! 自去年中国股市脱离“苦海”后,中国股民又体验了一把“火箭升空”的感觉。股市火箭从1300点起航,连续“穿越”2245点历史极限、3000点心理标线,摸高4000点似乎已无悬念。从大熊市中“生还”的券商们甚至已经开始为5000点、8000点造势。与券商们的“蛊惑”遥相呼应,有专家大胆预言,到今年底,中国股市市值将突破20万亿元,有望成为世界第三大股票市场。  相似文献   

13.
鲜资讯     
观点曾培炎:私有、合资享有同等入市权曾培炎(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日前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说,股市有涨有落,这是客观规律。中国的股市有十多年的历史,需要不断完善发展。股市是很重要的直接融资的渠道,有利于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我想,私有企业、合资企业只要符合上市的条件,都可以进入到股市。樊纲:为中国资本市场辩护樊纲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起点、动机与西方国家不一样。西方国家资本市场的起点是私有制,私人企业发展大了以后,需要进一步融资,需要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股票,于是出现了股票市场。而且,在有…  相似文献   

14.
事实证明,中国股市是一个是非之地。一直被作为“散户代言人”的张卫星总是遭到质疑,在业界眼里,半路出家的张卫星更像一名市场规则的颠覆者。张卫星是中国股市“股权分置”问题最早的系统理论阐述者。因发表“股权分置”理论认识以及提出最受普通投资者认可的中国股市全流通改革方案,获得国内媒体评选的十大年度人物之一。在他发表的大量关于中国股市的理论分析文章中,深刻揭示了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36岁的他因此被投资者誉为“中国证券市场民间思想家”等的称号。多年来,锋芒锐利的张卫星始终徘徊在主流经济学界边缘,像流行歌曲里唱的…  相似文献   

15.
股权分置改革以来,管理层为淡化自身对于股市的政策面影响也曾不遗余力。其间,更有一些高层人士清醒地认识到,尽管中国股市暂时还难以摆脱“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宿命,但是,“放”终归要比“收”更契合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6.
匡正 《企业导报》2001,(2):18-21
20世纪末,深圳股市的“中科创业”连续九个跌停板,不仅引发了中国股市的一场大地震,而且创下了新中国股市设立涨停板以来的记录。为什么几个月前还是风光无限、令市场投资者追捧的股票转眼间就成为了人见人怕的烫手山芋?这其中究竟有什么秘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广大中小投资者总是成为证券市场“黑手”的牺牲品。中国的股市究竟应当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中科系”现象透视》给您一个比较满意的答案。  相似文献   

17.
陈曦 《中国新时代》2012,(11):44-44
《中国新时代》:中国股市长期低迷,很多专家学者开始反思症结所在,您对此有何看法?邢国均:首先,我认为几个理论问题需要澄清。第一,“中国股市赌场论”,我几年前就写文章批评过。第二,“资金推动型市场”,这个问题像“吃饱了不饿”一样幼稚,任何国家的股市都是资金推动上涨的。只是如何推动,何时推动,在什么环节上推动。发达国家的杠杆机制作用范围广,运用灵活,其实是在扩大了交易风险的同时,也减少了资金投入的风险。第三,“零和博弈”,这一理论说股市上钱的数量不变,你赚的就是别人亏的,或者前面的人赚后面人的钱,这是荒诞不羁的说法。股市是典型的滚雪球效应,股价上涨时吸引大量资金投入,同时把这块蛋糕做大,投资者所应得到的蛋糕份额也随之增大,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8.
苏培科 《数据》2010,(6):18-19
本指望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给股市当“稳定器”,孰料却成了加剧市场波动的”助推器”,实际结果与设想初衷完全相悖。究竟是什么因素让其变异?股指期货究竟会给中国股市带来什么?  相似文献   

19.
股票和股市伴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一路走来,已历经了数百年的历史。股票,可以让人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一日之内沦为落破乞丐。因此,股市上的色彩变幻,牵动着众多股民的神经。作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股市行情也为各界广泛关注。尽管在空前的大“牛市”来临的时候,许多人不约而同积极地纵身股市,但股票和股市对普通股票来说,还多多少少遮掩着神秘的面纱。本期“经济史话”栏目开始刊登的系列文章,试图通过回顾股票和股市历史,介绍历史上难忘的股票事件,重申股市箴言——没有永恒的“熊市”,也没有永恒的“牛市”,“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相似文献   

20.
对国内外市场来说,中国下调GDP增长目标当然是很重要的信号。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宣读完,国内外的股市随即有了反应,尤以中国香港股市最为强烈。这条消息令全球金融市场资产价格纷纷下挫,尤其是澳元、欧元、股市及商品等风险资产。国际市场的担忧是。北京不再“保八”,不仅意味中国将面临经济下行的风险,也意味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将不会轻言放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