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近年来,村委会实行换届直选促进了农村干部工作方式的改变和村民民主意识的提高,村“两委”的责、权、利发生了较大调整,但少数村“两委”关系不协调,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及各项工作的开展。为此读者提出三条建议:第一,内强素质,夯实“两委”关系协调的基础。换届结束后,要突出《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学习教育,提高村“两委”干部思想认识,促使其各自摆正位置,明确各自职责,做到村支书工作总揽不独揽、村主任工作到位不越位。同时,要搞好依法行政、农业实用技术、村干  相似文献   

2.
时下,有些地方在村级组织建设中出现了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由一人担任(俗称“一肩挑”)的现象。表面看来村干部人数减少了,可实际运作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相悖,弊端甚多。一则“一肩挑”影响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进程。村民自治的重要特征是在村民委员会的组织下,村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村主任作为村民自治组织的负责人,是村民自治的直接组织者,应由村民选举产生,这也是村民民主权利的主要体现。如果让村支书兼任村主任,即使是由村民选出的,也在形式上会使村民感到自…  相似文献   

3.
“两委”不能合一,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协调好“两委”的关系,显然,在法治社会,这种协调有赖于法律。 事实上,很多专家、学者都留意到,“两委”关系之所以紧张甚至不可协调,主要原因就在于“两委”都没有很好地依“法”办事。然而,依法这个法又是什么法?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还是《中国共产党基层工作条例》? 我认为这个法不单要划分清楚责权,而且更主要的是规范好行政法律程序。农村自治过程中亦必然要与乡镇政府、乡镇人大、乡镇党委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这些关系必须通过法律予以确认。而这些法律不  相似文献   

4.
村民委员会直选后,有的农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不协调,出现了“四权归属”的争执:一是选人权。村委会的直选,虽然选举的主持者为村党支部书记,但由于候选人直接由选民选举,不少村支书产生了失落感,对直选有抵触情绪。二是核心权。支部认为《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农村党支部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既是领导核心,当然什么都得管。而村委会则认为自己是大多数群众选出来的,是群众的自治组织,村里的一切事情应该是自己说了算,出现了以中心代替核心的现象。三是财产权。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委会依  相似文献   

5.
海外扫描     
余维良 《中国改革》2003,(12):64-64
为规范村民委员会所管辖区域的称谓问题,笔者认为还是称“自治村”好。一个村民委员会就是一个“自治村”,一个乡设几个村民委员会就有几个“自治村”,同样,一个县、一个省设多少个村民委员会就有多少个“自治村”。这样,既解决了称谓问题,也便于各级各单位的统计工作,一举两得。那么,为什么要称“自治村”呢?理由有四:第一、称“自治村”,体现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关于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宪法第一百一十一条明确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据宪法的这一精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  相似文献   

6.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措施,是亿万农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一条明文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前不久,淮安市发生的一起镇政府撤换村主任,法院一审判决镇政府败诉的行政诉讼案件中,我们可以发现,农村改革愈深化,经济愈发展,实行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就愈重要。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组织法》)实施以来,通过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成员,实行村民自治,使一大批群众拥护、敢想敢为的村民走上了村委会领导岗位,特别是村委会主任岗位,农村工作有较大起色。但与此同时,一些地方个别村却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之间"两张皮"现象。"两张皮"现象表现在哪些方面?原因何在?如何正确处理好村"两委"的关系?本期"热门话题"编发的这组文章从不同角度对这些问题做了探讨,希望能给广大农村干部以启发。  相似文献   

8.
走好三步棋     
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不仅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英国党的执政 一项重要工作,贯彻实施试行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省实施办法十多年来,我省村民自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也促进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整个村级组织建设,主要表现为:通过开展民放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村级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农村的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各项决策更加民主,科学,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整体功能进一步增强,新的实施办法是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修订而成,更符合我省当前农村实际,它必将对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起到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又是对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意义深远而重大。对于乡村治理,我国"八二宪法"规定,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依法办理自己的事  相似文献   

10.
农村基层民主:我们仍然在路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11月4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施行5周年的日子。村民自治以及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经过多年的发育和实践,在逐步而又深刻地改变着中国农村的形态,用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副司长詹成付的话来说,“这个实践过程早已超出了单纯的村民自治,最主要的是对农民的思想启蒙,在农村引入了民主理念,在9亿农民中树起了一个大写的‘人’字。”然而,这一民主建设的进程正在进行之中。它在克服一个个传统体制固有的问题的同时,又不断地面对着“单兵突进”、配套改革还跟不上的新困惑。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施行5周年之际,我们编发了长期关注村民自治问题的山西省运城市民政局副局长魏荣汉先生的文章,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这个问题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要闻快报     
11月初,九届全国人大召开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第九号主席令,公布这部法律。这个法律从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同时废止。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共30条,较之先前试行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选人、议事、监督等3个环节上作了修订、补充,健全了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规定和程序,明确了党组织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完善了村民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2.
被村民誉为农村“小宪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1条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然而,一些地方的乡镇党委、政府随意撤换、任免村委干部,在当地造成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组织法》第三条规定,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党章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直接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这就明确了农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那么,如何正确处理加强党的领导与实行村民自治的关系,处理好村"两委"的领导被领导关系呢?笔者认为,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村党支部居领导地位,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村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党在农村的工作基础,是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值得注意的是,不能把这种领导核心作用理解为包办代替,不能过分强调党支部的领导作用而使村委会降格为村党支部的办事机构,也不能把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这两种性质不同的组织混为一体,而应按照在组织上分开、在职责上分开的原则,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使村"两委"在工作中密切配合,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是党领导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这是对二十年来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成就的高度概括和肯定,同时也为跨世纪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八十年代中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以后,辽宁省农村村民自治活动全面开展。省里制定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办法》和《辽宁省村委会选举条例》等法规,各市、县、乡、村也相应制定了各种有关村民自治的制度和办法,并在全省农村开展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  相似文献   

15.
村民自治,作为我国广大农村一项基本民主制度,其覆盖面正在不断扩大,目前全国60%以上的农村已经初步建立起村民自治制度。1998年11月,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通过,使农民当家作主终于有了法律保障。笔者就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基本历程、村民自治的...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通知指出,1999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对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农村改革发展和形势任务的变化,该条例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要求和实践需要,党中央决定予以修订。  相似文献   

17.
中国村民自治从发端到现在的十几年中,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以来,各地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了村民自己信任的当家人,村民自治工作得到了明显的强化.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莫过于一些地方由于对党支部与村委会的职能作用把握不准,引起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俗称"两委")的关系严重对立,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村民自治选举主要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村民委员会选举规程》为依据。但万村一法不仅难以适合各村村情,也无法充分体现村民自治精髓。作为村民自治的民主选举,应在国家大法的框架内建立配套法规,制定更适合本(各)村特点又切实可行的选举办法。要从根本上解决配套法规的“缺位”问题,一方面  相似文献   

19.
村民自治属于社会基层自治 ,是宪法所确认的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我国宪法第 1 1 1条规定 :“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居民选举。”这就是说 ,村民自治是包括城市居民自治和企事业职工自治在内的社会基层自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宪法所确认的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我国 1 998年 1 1月颁布《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其核心问题是村民自治的法律问题 ,至今已经走过了四个年头。在现代法治国家的建设中 ,借市场经济全面建成、民主政…  相似文献   

20.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研究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好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还需要我们进行充分认识与思考:什么是农村两委关系,两委冲突何在,对农村自治有何影响,两委关系如何调整,村干如何选拔考核,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如何创新,等等.正确理解并解决以上问题对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