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华军 《财经研究》2007,33(1):36-43
需求定律是经济学分析的理论基础之一,品牌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为引入品牌的需求曲线或考虑选择成本的需求定律。把品牌引入经济学中后,品牌信用度的提高使需求曲线右移并变得更为陡峭,同时品牌信用度的提高改变了需求曲线的位置,使得均衡价格提高,均衡数量增加,增加了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提高了社会福利水平。文章为“品牌战”替代“价格战”提供了理论依据,即通过品牌建设提高品牌信用度,使得在价格提高的条件下需求量增加,而这只有在需求曲线改变位置时方能做到。  相似文献   

2.
基于品牌经济学的名人代言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品牌经济学的框架下,分析了名人代言提高销量和价格的机制以及名人代言策略成功的条件。认为名人代言实际上是一种品牌联合策略,通过名人品牌与原产品品牌形成联合品牌而改变了品牌信用度,从而改变了消费者的选择成本,改变了消费者的需求函数从而改变了销量或价格。通过引入品牌契合系数构建联合品牌函数,分析了名人代言提高品牌信用度的条件。通过联合品牌信用函数分析,本文证明,只有当产品品牌和名人品牌的品牌信用、二者品类契合系数均达到一定水平时,名人代言策略才会成功,还证明了品类契合对于代言成败影响超过了名人本身的品牌信用度,选择名人代言的第一要素是品类契合度,第二才是名人品牌信用度。  相似文献   

3.
品牌的经济学分析:一个比较静态模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现有的经济学理论和模型中缺少全面针对品牌的分析,导致品牌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混乱.在选择爆炸式增长的经济条件下,品牌对消费者的选择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对品牌选择的经济学分析显得更为迫切.品牌的经济学本质是降低消费者的选择成本,进而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选择,而消费者选择又决定了厂商的销售量和利润.我们在经济学的框架下,以品牌为研究对象,建立起一个比较静态模型,对品牌进行经济学分析,得出消费者均衡和厂商均衡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快乐品牌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消费进入更高层次的情感消费时代,尤其以娱乐为首的快乐消费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消费者对快乐的需求催生了一大批快乐品牌.本文运用经济学偏好理论阐释快乐内涵、特征及产生根源,并运用品牌经济学原理对快乐品牌进行分析发现,成功的快乐品牌满足消费者对"快乐"需求这一单一利益点.快乐情感的特性决定品牌品类具有高度敏感性.正确的品牌延伸策略使得目标顾客对品牌记忆持久.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品牌经济学的框架下,从授权方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品牌授权的作用机制.授权方在转让品牌使用权后,会面临一系列风险,主要体现为品牌信用度的变化.通过将品类粘合度和反向影响度引入授权方的品牌授权信用函数,笔者分析了品牌授权获得成功的条件.研究表明,只有当授权双方的品类粘合度较高、被授权方自身的品牌信用度达到一定水平并且授权数量一定控制在企业能够掌握的范围之内时,品牌授权才能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商业集群品牌资产的经济学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了商业集群品牌资产的特征和功能,然后从经济学剩余和品牌租金的角度对商业集群品牌资产的性质进行诠释,最后以湖南邵东商业集群为例,阐述品牌资产管理对于保持地方商业集群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尽管克服不确定性的工具多种多样,但是我们认为在过剩经济和买方市场条件下,只有开创一个具有较高品牌信用度的品牌,通过该品牌影响其所在供应链的终端消费者才能最终实现该目的。  相似文献   

8.
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分析连锁经营共生机制及成功条件后就会发现,连锁经营共生会降低消费者在选购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和选择成本。由于连锁经营厂商选择具有合适条件的其他品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共生体,因而能够提高共生体品牌信用度,降低消费者选择成本,提高连锁经营厂商市场需求量。连锁经营共生成功的条件有二:第一,连锁经营厂商就近选择与自身品类相匹配的共生客体品牌;第二,连锁经营厂商尽量选择具有高品牌信用度或高于自身品牌信用度的共生客体品牌。连锁经营共生案例也验证了相关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通过对需求快速增长下企业应对策略的分析,建立理论框架以求找到影响食品质量的因素,并以乳制品为例应用该框架解释食品质量问题。当需求快速增长时,企业可以提高价格使得供需平衡,也可以降低质量使得供需平衡,企业最终的选择取决于两者的成本。而影响两者成本的因素有很多,如菜单成本、提价后市场份额的丧失、掺假被发现后的惩罚等。为鼓励企业选择提高价格而非降低质量的方式应对供不应求,建议政府采取加强监管、放松价格管制、开放媒体监督、鼓励品牌产品、引入高质量产品的竞争者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现代经济增长的综合分析框架:分工-制度-品牌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工带来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同时带来了交易费用的上升,因此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认为,制度安排通过降低交易费用,提高经济组织的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但分工和有效制度带来的产量增加和产品多样化却会导致消费者的选择成本上升,降低消费者的选择效率,从而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使生产和消费不能保持均衡发展,妨碍了经济增长。因此,讨论现代经济增长,必须把生产效率和选择效率结合起来。而品牌和品牌品类化正是产品多样化时代能有效降低消费者选择成本的工具和手段。分工及专业化与制度及其变迁从生产或供给角度解释了生产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而品牌从需求方面解释了消费者的选择效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和拉动作用,分工-制度-品牌模型可以成为当代解释经济增长的综合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1.
品牌民族情结是品牌经济学的重要元素之一,学界对其含义、维度和表征以及品牌与民族情结的关系,品牌民族情结在品牌经济学中的价值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情结是一种心理学的表达,民族情结具有鲜明而独特的民族心理特色.民族情结在品牌文化、品牌消费、品牌区域中呈现出强烈的倾向性,而这种品牌经济学的多样态展现,是学者广泛深入研究品牌民族情结的重要主题,也为拓展品牌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同样质量的两件商品,一件是品牌商品,一件是非品牌商品,一般来说,品牌商品的价格要比非品牌商品的价格高得多。对此现象很多人迷惑不解,认为这是消费者非理性的表现。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对品牌商品支付更高的价格,不是消费者非理性的表现,恰恰相反,这是消费者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3.
对软件盗版现象的一个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在一个“豪泰林模型”中,不仅分析了存在盗版的情况下盗版软件和正版软件的价格、需求和正版厂商利润,还分析了不存在盗版的民政部下正版软件的价格、需求和正版厂商利润。我们试图对以下事实作出经济学的面晨仅仅经验的解释:盗版降低了正版软件的价格、需求和正版厂商利润,降低了正版厂商R&D投资的积极性;盗版导致消费者剩余的增加。我们还得出以下结论:在发展中国家,盗版致社会总福利的增加;而在发达国家,盗版导致  相似文献   

14.
品牌延伸的简单经济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使用一种模型来分析品牌延伸——成功的品牌从起初母市场的延展到不同产品系列,该模型假设品牌地位是增加消费者购买愿意度的产品补充特征,我们的分析包含品牌延伸进入的一种模式:(1)具有较高品牌地位的公司偏向于将品牌延伸至“远离”其原先产品系列的市场;(2)分割的或不太集中且没有现有公司知名品牌的市场对品牌延伸进入更具吸引力。  相似文献   

15.
品牌首先是代表商品的一个独特的名字或排他性符号,其基本功能在于市场以及商品的区分和识别。可以从供给、需求两方面来分析。就品牌的供给面而言,品牌具有产权保护、形成差异、建立声誉等作用和功能。品牌供给的主要成本在于商标设计注册费、品牌塑造费用等。从品牌的需求面来看,品牌的存在大幅降低了消费者商品识别中的搜寻成本以及选择成本,而其弊端在于消费者必须要为厂商塑造品牌所花费的费用买单或被品牌所“锁定”。对供需两方面的分析,可以因之决定品牌塑造行为的强度。  相似文献   

16.
胡志刚 《经济与管理》2010,24(10):10-13,18
进入壁垒是新厂商进入特定产业(市场)所面临的一系列障碍,它是影响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传统产业经济学研究的进入壁垒一般基于厂商的非对称优势壁垒(如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等)或制度性壁垒(如政策、法律等)。但是,在高度市场化和宏观产业政策一定的条件下,非对称优势和制度性因素都无法真正成为阻碍厂商进入的壁垒。在消费者选择条件下,由品牌构筑起的进入壁垒将成为厂商竞争最重要的壁垒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品牌契约建立的基础是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品牌契约由非正式的品牌契约、正式的品牌契约以及品牌契约的实施机制所构成。品牌可以被看成是体现消费者与企业之间互为委托—代理关系的不完全契约,拥有完全信息的一方拥有剩余权,才能起到激励作用。企业只有做到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持续地创造出相对于竞争对手更优的消费者价值,才能确保品牌契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顾了以往学者对品牌个性、品牌认知、消费者自我概念和品牌关系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四者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模型引入了品牌认知作为中介变量,消费者自我概念作为调节变量,并对模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现实中,品牌价值作为经济学价值体系中的内容,它与劳动价值、效用价值与均衡价值均有着密切的关系。正确确立品牌价值与经济学价值理论之间的关系,是解决品牌资产价值来源的关键所在,同时也可以说明劳动价值、效用价值与均衡价值在品牌资产价值中的功效。该文在确定了品牌价值来源的基础上,构建了品牌资产价值的关系模型和品牌资产价值形成的过程模型,由此界定出了品牌资产价值的本质与关系体系。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大学生,同时在市场中也是作为一个消费者,消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占了极大的比例,能否合理的消费将直接影响我们生活质量的高低,所以对于“消费者行为”这一概念,我们要通论隐藏在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行为的动机,同时研究如何通过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研究从而使得消费者效用实现最大化,进而从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中推导出需求曲线.并且进一步分析价格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学以致用,所以,最关键的是,还要来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如何在生活中灵活的运用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来使合理理性的消费,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