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嵇丽娜  刘方博  杨浩立  姚令华 《魅力中国》2010,(26):250-250,278
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英汉两种语言在思维方式上有很大不同,这些不同就导致了在语言结构上存在很大差异,具体主要表现在句子结构、用词倾向、句序、重心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思维与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语言的差异也在某些方面体现出思维的差异。中国人重主体思维,汉民族通常习惯以人为主体;而讲英语民族重客体思维,常常对客观事物给予更多关注。分析刘士聪先生的《英汉·汉英美文翻译与鉴赏》,从中对比得出汉英两种语言主体意识与客体意识差异的不同体现。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不同文字间的相互转换,同时还是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转换,希望如此可以帮助学习者对比掌握汉英两种语言的区别,为汉英互译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鉴于这一认识,本文从英汉两种思维方式的区别,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句子结构和语法范实际上的区别出发,试图寻找出两者在文化上的差异和渊源。重视并注意这一现象和问题对于我们顺利完成英语交际任务以及对英汉文学的认识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文化的影响,英汉两种思维方式的区别,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句子结构和语法范实际上都有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英汉两种语言所处文化不同,使用者的思维方式不同,因而英汉两种语言句法构成不同.在对英汉句法各自形合意合的特征进行简单的探讨后,本文基于句法构成特征总结在英汉互译时要注意形合意合的相互转换以及应适当采取增减译法,以符合英语的语法结构和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5.
谭海燕 《发展》2011,(6):131-131
语言是一种传达思想的工具,它不可避免地受到思维方式的影响,同时它又反映思维方式.本文通过对学生英语写作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引出英汉句子结构差异:英语的形合和汉语的意合,重点强调这两种语言的特点,并指出在英汉写作过程中,应遵循各自规则.  相似文献   

6.
吴娟 《魅力中国》2011,(2):250-251
谚语是特殊的语言句式,是意义完整的固定句式。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谚语为人们提供了特殊的视角去处理和理解文化背景。这篇文章从自然环境、宗教信仰、生活方式、文化传统、思维方式、人文思想和时间取向等方面说明和讨论了英汉谚语所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并且能从中得到一些英汉教学和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童谣 《魅力中国》2014,(13):236-236
日常交际用语是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在漫长的历史长河申,英汉两种语言各自形成了丰富的词汇,折射出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英汉两种文化在日常用语中产生的词汇差异做对比分析,有利于掌握礼貌规则,了解不同的社交习俗,以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8.
翟长红 《魅力中国》2013,(12):15-15
本文论述了中西方主体思维和客体思维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映射下的语言差异,并对其视角下的英汉互译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9.
语言、思维和文化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隐喻思维与语言以及文化与语言密切相连。由于英汉隐喻思维的异同,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之一——词汇,在不同的文化中其使用也存在着异同,词汇的异同反映着英汉文化的异同。通过隐喻,可以从英汉词汇中看出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人们思维和行为的方式。隐喻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语言与文化联系最为紧密的部分。英汉隐喻因环境文化、风俗文化、宗教历史文化不同而存在差异,大学生不应仅依靠在课堂上的学习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应采取多样的学习形式,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赵一霏 《魅力中国》2014,(20):252-252
修辞能够增强表达效果。使语言富有感染力,同时还能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文词不再单调。英汉两种语言在修辞手法上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由于本身语言、传统文化和思维方法不同.也存在着差异,尤其是这些区别给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带来了诸多困难。因此,本文先通过系统分析英汉修辞之间的异同点,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两种语言的基本特征,然后分类归纳出在英汉修辞方面的几种翻译方法,希望能够创造出更为理想的译文。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方文化存在很大差异,这导致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别.它是我们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障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本文通过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汉英语言的影响,提出英语教学策略,旨在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文化存在很大差异,这导致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别.它是我们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障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本文通过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汉英语言的影响,提出英语教学策略,旨在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典型的跨文化行为。由于英汉两民族在语言体系、文化背景、传统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有诸多差异,因此英语词汇汉译时必须兼顾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的不同,采取灵活、变通的角度转换,以准确地传达原语的信息。文章探讨了英语词汇汉译过程中的多种角度转换,以期为跨文化交际提供崭新层面。  相似文献   

15.
李阳 《魅力中国》2013,(8):286-286
人类的认知与语言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感官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经验。颜色词是颜色认知在语言上的反映。由于人类的共同直观感受及某种相似的思维方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形象色彩的感知及审美体验大体上是相通的,也就是说颜色词的联想意义有其共同之处,但由于民风民俗,地理环境,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文化背景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的颜色词不可避免地被赋予了各自文化的内涵,因此,颜色词的联想意义有时又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进行汉外颜色词的对比时,将表面的文化差异纳入认知研究的框架下,更有助于我们对文化差异现象,作出深层的抽象概括。  相似文献   

16.
田虎虎 《发展》2008,(10):126-127
动物词的文化意义反映了一个民族丰富的文化内容,而英汉动物词汇在文化意义上体现着很大的差异。本文首先借用他人的统计结果,从宏观上分析了英汉动物词汇的数量差异及原因,而后从微观角度,利用具体实例,对英汉动物词的文化意义作了对比分析。提出要准确理解动物词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必须把握好该民族的生活环境、生产方式、历史渊源、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审美趋向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翻译作为人类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是人类沟通和交流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项活动。由于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英汉两种语言在词义确定方面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文化的相似或相同,词义确定需要更多地考虑语境和搭配;文化的差异,则应更多地分析两者之间的不同思维。  相似文献   

18.
不同的语言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折射出各地的地理、历史、人文环境、宗教信仰、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不同,句式结构、语言表达形式和视点也不同。语言学习者必须充分注意跨文化修养和跨文化意识培养,留意东西方人思维差异以及应对策略,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和完善,以适应跨文化交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西方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导致了思维的差异,思维的差异又直接导致了学习者对语言的学习和掌握的差异。了解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培养英语思维,可以更好地提高英语学习能力,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避免思维方式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一要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二要充分认识语言的重要性;三要了解英语语言发展史,提高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20.
李立胜 《魅力中国》2010,(29):223-224
习语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的民族形式和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体现,简洁明快,寓意深刻,能清楚地折射出语言的文化特色。本文从英汉习语的角度探讨英汉文化在价值观,生活习性,宗教信仰,美学观念及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并采用跨文化的手段来剖析和透视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