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2011,(8):54-55
巴西是世界第八大经济体,也是世界前十大能源消费国。由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生的巨大能源需求,巴西的能源产量在过去十年已大幅提高,尤其是石油和乙醇的产量增长迅速。能源消费情况近年来,巴西的石油、电力和天然气消费量快速增长,2009年巴西能源总消费量为2.21334亿吨油当量,其中石油消费占主要比重(达41.7%),其次分别为电力、甘蔗渣、木柴、天然气等。具体比重见下图: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油气资源分析 (一)中国石油资源总体观。 1.对中国油气资源应持“两点论”的分析。(1)中国是石油大国,虽然勘探难度加大,但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2)中国油气的“丰度”(每平方千米国土的资源占有量)明显低于世界平均值、油气相对贫乏。 2.对石油和天然气的比较。(1)石油已处于壮年期,天然气发展滞后,仍处于青年期;(2)天然气的资源当量值低于石油。  相似文献   

3.
世界石油经济格局及演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岱 《经济地理》1997,17(4):56-59
1世界石油资源分布格局1.1王世界石油储量增长较快1985—1996年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平均每年递增3.38%。比世界人口和石油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约高出2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世界石油工业对石油勘探开发投资的增加。在世界各地获得了一系列的油气资源新的重大发现。19%年全世界新增石油储量观.28亿t。其中非洲增长量最大‘其次为中东和美洲。1.2世界资源分布趋于集中的格局1996年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1380亿t‘天然气140万亿m3。其中、中东和独联体是世界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石油占全球总量的71%一天然气占世界总量的72%。其资…  相似文献   

4.
黄洁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9):F0004-F0004
一、“荷兰病”横型 上个世纪50年代来到70年代初,因荷兰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格罗宁根油气田)资源,加上世界石油危机的影响,荷兰政府决定发展油气产业,荷兰一夜间成为以出口油气为主的国家,荷兰的某些服务产业畸形发展.吸引了大量的低素质的劳动力就业,经济一派“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在中国能源战略中的地位与中俄能源合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中国能源安全现状及其特点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对于中国而言,能源,特别是石油安全主要是指“油源”和“油路”安全两个环节,这是当前中国油气安全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一)石油供需将长期相对不足。中国是个能源大国,但中国的常规能源①资源并不丰富,特别是石油。中国探明的石油储量仅占世界的1.4%,按国土资源平均,无论是资源量、储量还是产量,都明显低于世界均值。截止到2000年底,油气资源评价显示,中国石油可采资源量135亿吨,累计探明地质储量214亿吨左右,剩余可采储量25亿吨。近年来,中国经济对石油需求的年增长…  相似文献   

6.
休斯敦,这个在本世纪七十年代兴起的美国东南部城市,以世界“能源之都”而著称。美国油气产区散布于全国20多个州。其中位于所谓南部“阳光地带”的9个州,蕴藏着全美半数以上的石油和天然气。休斯敦是这9个州之一的得克萨斯州的首府。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使休斯敦从一个农产品集散地发展为全美最大的贸易中心和石油化工工业的心脏。  相似文献   

7.
当前,能源安全日益成为全球各国关注的焦点,中亚里海地区的油气资源走向也牵动着各方神经。据专家估计,中亚里海地区可开采的石油远景储量为200-300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7%,天然气远景储量则仅次于海湾地区。其中,里海含油气盆地被誉为“第二个中东”,是目前世界上最后一块尚待开发的大规模油气区。  相似文献   

8.
金庆焕 《新经济》2014,(10):65-65
我发言的题目是天然气水合物、油气资源和海洋权益.我们说要发展海洋经济,石油天然气包括天然气水合物,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根据联合国统计,世界海洋经济的比重,海洋油气在50%左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蒙特卡洛(模拟)方法的原理以及Excel软件强大的函数计算功能和图表功能,并应用Excel建立油气可采储量估算的数学模型,然后进行蒙特卡洛模拟试验,最终估算出一个具有一定可信度的、比较合理的油气可采储量数值。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意义重大,又任重道远。目前,我国已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并表现出了日益显著的重化工业特征。我国已成为世界煤炭第一消费大国,石油和电力第二消费大国。短时期能源消费剧增,使我国不少地方出现了“电荒”、“油荒”、“煤荒”,能源瓶颈已经制约了经济增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就国内资源状况而言,我国人均石油、天然气、煤炭可采储量分别仅为世界平均…  相似文献   

11.
我发言的题目是天然气水合物、油气资源和海洋权益。我们说要发展海洋经济,石油天然气包括天然气水合物,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根据联合国统计,世界海洋经济的比重,海洋油气在50%左右。第一,什么叫天然气水合物?1778年和1811年英国化学家首次在实验室中合成了天然气水合物。1934年美国科学家首次在美国东北部输气管道中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因为天然气水合物是今后的重要能源,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从1998年就开  相似文献   

12.
东海油气资源争议升级始于2004年5月27日,即日本杏林大学平松茂雄教授乘飞机调查我国东海天然气开采设施建设情况。5月28日《东京新闻》登载了“中国在日中边界海域建设天然气开采设施”和“日中两国间新的悬案”的章。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的石油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最近10年里,整个世界经济快速增长,使得世界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能力达到了极限。现已探明石油可采储量约2600亿吨,至今还剩1400亿吨,目前年产量约34亿吨。按年均需求1.5%~1.8%的增速,今后尚可延续开采35~40年。尽管谈论石油枯竭为时尚早,但石油可采量越来越少已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油气生产国和出口国,中俄油气合作对于推动两国经济的共同发展,提高两国间的贸易水平,促进东北亚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俄之间的油气合作互补性强、合作基础好,其战略地位没有替代性。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对中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俄罗斯推进远东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俄能源领域合作将呈现石油、天然气等一起发展、东线西线并举、上游下游协调推进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到2007年底,我国内地亿吨大港由2006年底的12个增至14个,至此,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拥有亿吨港口最多的国家。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1月,日照港年货物吞吐量突破亿吨,成为全国沿海第9个亿吨港,山东省第2个亿吨港.此时,距离日照港正式开港开放的1986年,恰好过出了20年。开港20年,成就一个亿吨港,这在中国港口发展史上乃至世界港口发展史上,不能说是绝无仅有,也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17.
“十一五”期间,日照港按照“扩能上量、强化管理、做强做大、搏击双亿”的总体思路,港口规模持续扩大,设施设备日趋完善,通过能力翻番倍增,管理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了由亿吨大港向双亿吨强港的嬗变。炫耀夺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在所有的能源类别中,石油一直是全球消费比例最高的能源。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也急剧增多。而与之相应,我国还需要在节能减排、改善能源构成等方面加大力度,特别是在"十二五"时期,大力发展无碳能源和低碳非化石能源无疑是长期的战略方向,但由于我国在新能源及水电、风电、核电等方面发展还很有限,大幅度增加天然气在一次消费能源中的比例成为必然。石油和天然气需求的走向影响着我国油气政策的制定,因此,对我国的油气需求进行合理的预测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而建立准确有效的石油和天然气需求预测模型,针对世界油气市场的变化,快速、准确地预测出油气需求,并对相关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则能更好地提高政府决策的预见性和及时性,确保我国油气市场和国民经济健康合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旭丽 《经济视角》2008,(11):60-62
中国西部地区具有明显的油气资源优势.发展西部石油工业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主要含油气地区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吐鲁番-哈密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和柴达木盆地。新中国成立以来,西部地区石油天然气工业得到长足发展,先后开发建设了新疆准噶尔、塔里木、吐-哈、青海、长庆、二连、玉门、四川等油气生产基地,原油天然气产量持续增长。特别是1996年以来,国家加大了西部地区石油天然气开发力度,西部石油天然气工业增长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20.
新疆的油气资源丰富,在新疆建设油气通道具有资源优势和地缘优势,对国家能源战略安全,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新疆油气通道建设是以乌鲁木齐为枢纽,沿第二亚欧大陆桥综合运输体系,构建面向东部、联接周边国家的油气资源战略通道.油气通道建设的布局是要“重点加强中路,适时拓展南北路,形成管网”.本文提出要将新疆油气管道建设纳入国家能源战略规划,加强新疆石油、天然气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多方式解决资金问题,促进管道运输科技进步,确保管道运输的安全性,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