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福建的农业,已和吴越、蜀等先进地区并驾齐驱:“东南诸郡,饶实繁盛,”“今之沃壤,莫如吴、越、闽、蜀”。的记载就是一个根据。其实,就福建而言,各个区域的农业生产发展是不平衡的,山区农业的发展虽有其特点与进步,但仍难与两浙平原地区相比较。沿海平原地区则是福建农业发展最快的地区,在许多方面与两浙有共同之处,它也代表当时中国农业经济的先进水平。 (一) 宋代福建路包括一府五州二军,沿海地区指福州、泉州漳州和兴化军四地,被称为“下四州”,《宋史·地理志》载其地共有二十六县,濒海者为十六县,本文所论,即以地为主。沿海地理形势的特点,正如《三山志》概括的那样:“福、兴化、泉、漳、于一道为控带山海之国”,负山滨海是其主要特征。所负之山,大多先是丘陵,土壤为岩石风化而成的红土,继而山岳,多属高峻,“穷崖绝岭”。这就孕育了众多的河流,闽江、木兰溪、晋江、九龙江分别横贯四州,泥沙的沉积,逐渐形成了大片沃野,这里土壤粗松肥沃,适宜于耕作,在宋代以前就多被垦种,至宋代,这样造田过程还在进行,  相似文献   

2.
(一) 福建三面环山,一面滨海,自成一格地理单元。境内山多田少,向为人稠粮缺之乡。入宋而后,海陬平静,人口逐年增加。两宋之交,华北人口被战祸驱迫,大量南下,人口骤然猛增。福、泉、漳州,兴化军沿海一带,尤其严重。依现代实测统计,沿海四州军面积,约达56,439平方公里,只占路总面积的46%。但人口却较建、南剑、汀州,邵武军上四州军为多。太平兴国五年(980),有户248,765,元丰三年(1080),跃为576,584,淳祐(1241—1251)中更增至741,188,递增率为100、231、298。“人口压迫生产力。”(马克思语)“以农立国’的陈俗旧规,经历着严峻的考验。“强宗右姓,力于兼并,游手隋农,因之以游荡”。拓宽就业渠道,解决农业以外人口的衣食问题,具有极大的紧迫性。早在仁  相似文献   

3.
清代前中期福建造船业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立国之初,统治阶级为了巩固新建立的封建政权,从顺治十三年(1656年)开始历行“海禁”,严格规定“寸板不许下海”和“片帆不准入口”;尤其为了打击郑成功所部抗清复明的活动,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开始在福建沿海推行“迁界”政策,强迫福州、兴化、泉州、漳州和福宁五府州的沿海居民内迁,远离海边,并设置所谓“界线”,对胆敢“透越”者施以斩首。“海禁”和“迁界”措施无疑沉重地打击了福建造船业,致使自宋元明以降十分发达的福建造船业一片凋零。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的福州、厦门、莆田、泉州和漳州沿海五市,即闽东南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宁德、南平、三明、龙岩四个山区地市,经济相对落后。为了缩小这种差距,省委、省政府在执行中央赋予福建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过程中,在80年代中期就把山海协作、共同发展作为福建发展全局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5.
最近,福建省进一步制定和明确了到“十五”末期基本建成全省“一纵两横”高速公路。“一纵”是指:同江至三亚国道主干线福建段福鼎~诏安高速公路;“两横”是指:北京至福州国道主干线福建段邵武一福州高速公路和漳州~龙岩~长汀(赣闽省界)高速公路。“一纵两横”高速公路的里程总长约1300公里,计划在2005年全部建成。其中,2002年完成“一纵”的建设,2003年完成漳龙段的建设,2005年完成三明~福州段、邵武~三明段、龙岩~长汀段的建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经济快速、持续、稳定增长,财政发展也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历史和自然禀赋的差异,福建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如果把福建九个设区市分三个层面(福州、厦门、泉州、漳州为第一层面,莆田、  相似文献   

7.
佛教的思想和文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影响很大,故近来对佛教史的研究渐趋发达,然多为佛教通史或断代史的著作,尤其是在国内学界,地方宗教史的研究尚属刚刚起步的状况,论著甚少。 福建的宗教,以其多神崇拜及区域性的保护神崇拜为特色,就闽南地区而言,厦门一带有保生大帝,泉州安溪有清水祖师,兴化莆田有妈祖林默娘,福州古田有三奶娘,而在漳州平和则有三平祖师。这些都是负有盛名的地方保护神,对这些地区的社会人文乃至社会经济都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很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生产活动的不断深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商品交换必然越来越广泛。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自然会逐渐形成各种经济活动的集中地——经济中心。福建省历史上也形成了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南平等各种不同类型的经济中心,并都起过一定的作用。现在,为了加快福建的四化建设,更应按照地区经济的不同特点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清代闽南乡族械斗的演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所谓乡族械斗,是指不同乡族集团之间的武装冲突。乡族械斗的盛行,反映了社会控制权由官方向民间的转移。清中叶前后,南方地区的福建、广东、广西、江西、安徽、浙江等省,普遍发生了大规模的乡族械斗,这是清朝由盛入衰的重要标志之一。福建东南沿海的漳州、泉州、兴化等地,早在清初已是械斗多发之区,清末一度演变为乡族割据局面,受到了历朝统治者的密切关注。其流风所及,对台湾、粤东等地的械斗也有深刻影响。本文着重考察清代闽南乡族械斗的演变趋势,并分析其社会根源。闽南乡族械斗的盛行,可以追溯至明代前期。咸丰皇帝曾询及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如何加快推进福建城市化,已成为福建全省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笔者认为,推进福建城市化,必须从福建的省情实际出发,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突出强化福州厦门两大中心城市,加快培育泉州成为省域中心城市,建构闽东南城市密集带,提升福建在全国的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