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化工科技市场》2006,29(8):58-59
1)1~5月西部和东部地区进出口贸易增速在20%以上,增幅提高,东北和中部地区增幅回落。 1-5月,西部、东北、中部和东部四个地区进出口贸易分别增长26.04%,14.38%,17.21%和24.51%。与上年同期相比,西部和东部地区增幅分别提高4.28和1.57个百分点,占全国的比重分别提高0.05和0.43个百分点;东北和中部地区增幅分别回落12.26和10.76个百分点,比重分别降低0.32和0.17个百分点;西部、东北和东部地区的出口增长均快于进口增长,中部进口增长略快于出口增长。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贸导刊》2014,(16):13-14
一、上半年地区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我国地区经济呈现出两个积极变化:一是东部地区经济增速降幅逐渐收窄,呈现逐步趋稳的良好态势。二是中部地区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固定资产投资等增速居各地区之首。但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各个地区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东北地区深层次问题凸显,西部地医总体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地区经济增长格局呈现出“东部缓中趋稳,中部稳中有进,西部稳中有忧,东北降幅较大”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3.
2007年国民经济连续5年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央及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调控效果较为显著。但值得高度重视的是,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并有可能导致经济从偏快转向过热的风险仍旧存在,经济结构调整仍待加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五年增速达到或超过10%。在政策因素和国际市场因素的共同影响下,2008年我国社会总需求的强劲自发扩张势头有所减弱,国民经济运行将由过去五年的加速增长态势转为高位趋稳、小幅回落的态势。预计2008年全年GDP增速将从2007年的增长11.4%回落到10.8%,下降0.6个百分点左右。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增幅与2007年基本持平;第二产业增长12.6%,增幅比2007年下降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11%,增幅比2007年下降0.5个百分点。如果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低于目前的估计,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不够明湿,2008年经济运行将继续保持高涨的态势,GDP增速为11.3%,基本与2007年持平。如果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影响超出目前的估计,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非常显著,2008年经济增速将下降到10.3%左右。  相似文献   

4.
吴成浩 《市场研究》2009,(11):45-48
<正>一、引言2008年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地区工业生产增加值分别增长20.25%、21.08%和14.48%;我国西部的增速超过了东部地区,改变了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增速一直  相似文献   

5.
一、2012年前两个月地区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一)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工业总产值快速增长,东部地区增速和占比均明显回落2012年1—2月,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区域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9.4%、27.36%、24.4%和19.95%,保持去年中部、西部地区增  相似文献   

6.
中部振兴新战略:培育第二增长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五年来,东部与中西部在经济发展上的差异在继续扩大,东部地区GDP占全国的份额从1998年的58.12%上升到2002年的接近60%,相反,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中部地区GDP占全国的份额在呈持续性缓慢下降趋势,5年时间,中部地区GDP份额下降1.2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受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影响,下降势头有明显减缓。现在的区域增长格局是中部经济在缓慢“塌陷”,中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贸导刊》2009,(3):13-14
2008年,工业经济总体上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但增速同比减缓5.6个百分点。前11个月,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4066亿元,同比增长4.9%,增幅同比回落31.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造成的冲击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领域带来的冲击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2002—2007年连续6年增速在20%以上,2008年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进出口总额仍保持了17.8%的增速。同时,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不断增大,按照不变价计算,2002—2008年净出口对GDP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1.4个百分点,贡献率为13.4%,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贸易被看作经济增长的引擎,其增速普遍高于经济增速。近三年来,世界贸易增速虽然依然高于世界经济增速,但两者差距日益缩小。特别是受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和深化的影响,2008年世界贸易低速增长。按照不变价格计算,2006至2008年,全球出口增速分别高于GDP增速4.8、2.5、0.3个百分点,全球进口增速分别高于GDP增速4.3、2.5、0.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新华 《市场周刊》2005,(15):46-46
2005年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5年世界GDP增速将达到4.3%。中国经济在完成结构调整后。会进入良性增长的轨道。估计今年国内GDP增速在8.5%左右。  相似文献   

11.
王婵娟 《商》2014,(24):217+212-217
引言 区域经济差异化增长在我国一直是一个突出的经济难点,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的总体发展趋势基本维持:东部地区发展快,中西部地区发展迟缓的局势。 据统计局数据表明,在1978年至2004年间,东部地区的比重由1978年的51.4%上升至2004年的58.4%;中部地区由1978年的36.6%下降为2004年的32.0%;而西部地区则由12.0%降至9.6%。而在政府加大了对西部的扶植政策后,西部地区的所占的GDP比重有明显的上升,但与东部地区的差异仍是有相当距离的。2010年东部地区占全国GDP比重约为57%,而西部地区仍然只占不到19%。  相似文献   

12.
新疆是我国未来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支点,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2008年新疆完成外贸额222.17亿美元,增速62%居全国第二位,在全国外贸额排名中上升到第12位,在西部超过四川居第一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2004-2009年地级市以上城市工业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Durbin面板模型探索环境规制、环境规制竞争与地区工业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关系。实证结果发现:(1)无论是全国样本,还是各地区样本,提高环境规制强度会减缓地区经济增速已经成为工业化推进中不可逾越的发展路径。(2)环境规制竞争对本地经济增长效应表现为明显的区域特征。东部和东北地区环境规制竞争具有正向增长效应,中部地区则具有负向增长效应,而西部地区增长效应不显著。这既为探索共生型环境经济政策,又为制定差别化环境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09年,世界经济将继续衰退,我国经济运行下滑的风险加大,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困难增加。在政府密集推出一系列保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下,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预计经济运行将会呈现出“前低后高”走势,全年经济增长在8%左右,低于2008年约1个百分点。预计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实现18%的增长水平,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19%,比2008年下降6.5个百分点,但实际增速回落幅度不大;出口将下降5%,进口将下降12%,全年实现贸易顺差3600亿美元,比2008年增加65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围民营企业对外贸易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对外贸易量年均增长高达30%以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后的2000年——2003年,民营企业进口和出口分别占当年全国进口的4.0%、5.4%、6.9%、9.2%和5.8%,7.4%、10.1%,13.7%,进口和出口总额增速高达40.4%,101.8%,52.8%、89%。2004年1——7月份民营企业出口达507.6亿美元,同比增长74.4%,进151达342.4亿美元,同比增长70.7%。鉴于国际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影响,本试图利用1994年—  相似文献   

16.
2005年.我国经济增速将回落至8.5%.经济增长在潜在经济水平的下限运行.需求拉动型物价上涨动力不足。物价上涨仍有一定的压力.预计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上涨4%,和2004年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17.
《大经贸》2012,(1)
世界银行已经在其《2012年全球经济展望》中调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预测。巴西的GDP4年增长率在2011年第三季度出现r停滞,2012年预计将增长3.4%,北2010年的记录低了一半。由于印度在2011年下半年出现了急剧减速,因此南亚也将结束为期6年的高速增长(2010年增速达到了9.1%)。预计2012年,该地区增长率将继续下降,只有5.8%。  相似文献   

18.
《国际市场》2008,(3):62-62
世界银行近日发布报告指出,当前全球经济前景出现弱化并存在着不确定性,但是2008年中国经济仍会保持强劲增长,但GDP增速可能由2007年的11.4%降至9.6%,并且有条件在必要时刺激需求。  相似文献   

19.
一、本世纪初以来南非经济进入较快增长周期,但国际金融危机后经济增长势头明显减弱 (一)21世纪以来南非经济快速增长 自1994年废除种族隔离制度以来,南非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1994-2000年经济平稳增长,2002-2007年则进入较快增长周期,GDP年均增速为4.78%。其中,制造业和采矿业是南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02-2007年的年均增长率为11.1%和8.31%;金融、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业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12月份,工业经济增速小幅反弹,景气度略有上升,其中高技术、节能环保产业增长较快,高耗能产业减速运行;东部地区工业增速明显回升,成为带动工业增速年底反弹的主要力量,而中、西部地区则不同程度回落。全球来看,工业经济依然复苏缓慢。预计2015年第一季度工业经济仍存在较大调整压力。一、2014年12月份工业运行情况(一)工业经济增速小幅反弹2014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比11月回升0.7个百分点,但依然比上年同期低1.8个百分点。从全年看,工业增加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