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媒介即讯息”是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著名论断,它曾被誉为媒介研究的“哥白尼革命”,即扭转了以往媒介研究偏重于媒介内容的局面,将注意力引向传播媒介本身。在报纸、广播、电视占据主导位置的大众传播时代,“媒介即讯息”理论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贬斥为“技术决定论”。而在互联网兴起之后。媒介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和社会构型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媒介即讯息”作为媒介研究技术取向的开创性理论,在媒介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其进行内涵外延的廓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麦克卢汉大师曾说,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在几百年后的今天.用这句话来形容“手机”带给我们的随时随地,即时即兴的媒介接触和体验,似乎十分妥帖。[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喜欢标新立异的天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理论。他认为媒介是人的感觉能力的延伸或扩展,是个体认知世界的辅助“器  相似文献   

4.
在媒介与身体关系的研究框架下,“时空伴随”是新传播形态的表征,即新传播技术下人与人之间“无身体接触”和“无媒介连接”。“媒介即人的延伸”这一观点被反转了,身体成为媒介的延伸。这一反转重新定义了人的存在方式,改变了我们的身体体验观念,开创了新的社会尺度。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传播学家M·麦克卢汉曾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中提出“媒介即讯息”理论,他认为:“任何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日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对于品牌传播和产品营销最大的影响,是从依托于传统媒体的步步为"营"到实现数字化包裹下品牌传播活动的"一步到位"。每一次传播技术的革命都在印证着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论断,数字化浪潮在席卷全球之时,毋庸置疑地开始再次翻滚营销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张洋 《网际商务》2014,(2):76-78
著名媒介学者麦克卢汉曾下过一个精妙的定义一一“媒介是人体的延伸”。人的身体能力是有限的,而媒介却延伸了它的可能性,每一种媒介都是对人类身体有限性的一种延伸方式:广播延伸了听力、报纸刊志延伸了视力.电视则同时延伸了人的听力、视力。循着麦克卢汉预言的轨迹,已经迈入互联网时代的我们,对此论断并不难理解一一无远弗届的万维网延伸了我们的肢体、感官乃至精神。通过网络,我们能和地球上任何一个人在瞬间发生联系,也能轻易地获得地球另一端正在发生的新闻,跟着多彩多姿的文字影音资料游历世界、拜访世人….  相似文献   

8.
谷艺萌 《商》2014,(6):154-155
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强调了媒介技术对个人及社会的决定性影响,指出了媒介本身对个人及社会来说才是最重要的讯息;福柯的微观权力观同样肯定了媒介在权力运作中不可或缺的位置。本文试图以“媒介”的概念为中心,从“媒介即讯息”和“媒介即权力”两个方面来对媒介与社会的关系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9.
汪星州 《商》2014,(16):119-119
1964年,加拿大人麦克卢汉发表了其代表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提出了"媒介及讯息"的论断,一时间有关"技术决定论"的争论层出不穷。也许谁都没有想到,半个世纪后,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革新深刻的影响甚至"决定"着社会的变革,尤其是新闻业界的革新。有媒体将2013年称之为"大数据元年"①,似乎一夜之间几乎所有世界级的企业,都将业务触角延伸至大数据产业。  相似文献   

10.
张霁 《华商》2008,(15)
梅罗维茨在麦克卢汉"媒介即信息"理论和戈夫曼的"戏剧理论"的基础上讨论了电子媒介下(主要是电视),"场景"的改变如何影响人的社会行为。本文立足于网络媒体,以媒介与环境、环境与个人行为的关系为视角点,探讨网络如何影响传播环境,造成传播空间的改变从而影响人与人之间在信息交流过程中的社会行为,并产生出强大的互动效应。  相似文献   

11.
《国际广告》2011,(1):115-116
媒介行业正在经历着一场惊人的变革,其背后的推动因素是技术及其对传播机遇造成的影响。我们通过分析,今后可能出现的技术变革及其影响,对2014的媒介环境做出预测,无疑那些能够模糊传统媒介界线并与之“融合”的技术将对我们产生最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周丽 《商》2014,(19):117-117
网络时代的传播全球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本土范围扩展到了全世界,在这进程中,信息以空前的速度进行着自由流通和传播,同时也产生了信息的倾斜。以媒介全球化为前提,文化全球化拉近了世界各国的距离,同时也使各种的文化间问题与冲突愈演愈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本土媒介该如何应对媒介全球化带来的冲击与文化影响,将是一个紧迫而艰难的问题,本文将从媒介全球化分析与中国媒介现状分析两方面入手,由此探讨中国媒介在当下挑战中的应对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杨逐原 《消费导刊》2010,(4):253-253
当今社会是一个媒介化的社会。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把我们带到一个媒介化的社会。“无论是社会组织还是公众,从信息交流到文化沟通,都对大众媒介产生了高度依赖;另一方面,大众媒介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1]在这个社会中,传媒构造的拟态环境正在被人们密切地关注着,有人担心在电视环境下长大的一代,会因为患上媒介依存症而成为媒体的俘虏。日本传播学者中野收就认为,在大众传播特别是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其内心世界就像一个“罐状”的容器,他们只愿意沉迷于媒介中而拒绝把自身的内心世界告知他人,也不愿意了解他人的真实的内心世界,他把这些人称为“容器人”。  相似文献   

14.
刘娅婷 《中国报业》2023,(4):120-121
当时代从中介化向媒介化转向,大学出版社图书编辑遭遇的媒介化困境愈发凸显。本文主要以“媒介素养重塑”回答“在国家出版政策对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宏观要求下,大学出版社编辑该如何重塑媒介素养以应对新时代的挑战”,并提出了三点可供参考的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15.
1、《媒介》是国内媒介行业内一本定位于媒介产业经营的综合类刊物。提供与媒介行业相关的各类资讯,围绕着媒介主题,宏观上探讨媒介产业的现状、发展和趋势。微观上关注媒介个体的运营、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剖析与评价媒介的新动态、新观点、新模式、新技术。《媒介》以丰富准确的资讯、典型详实的案例、专业权威的研究、前瞻先导的理论,为媒介人提供智慧支持和决策的依据,日益成为媒介业内人士的专业助手。  相似文献   

16.
1、《媒介》是国内媒介行业内一本定位于媒介产业经营的综合类刊物。提供与媒介行业相关的各类资讯,围绕着媒介主题,宏观上探讨媒介产业的现状、发展和趋势。微观上关注媒介个体的运营、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剖析与评价媒介的新动态、新观点、新模式、新技术。《媒介》以丰富准确的资讯、典型详实的案例、专业权威的研究、前瞻先导的理论,为媒介人提供智慧支持和决策的依据,日益成为媒介业内人士的专业助手。  相似文献   

17.
1、《媒介》是国内媒介行业内一本定位于媒介产业经营的综合类刊物。提供与媒介行业相关的各类资讯,围绕着媒介主题,宏观上探讨媒介产业的现状、发展和趋势。微观上关注媒介个体的运营、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剖析与评价媒介的新动态、新观点、新模式、新技术。《媒介》以丰富准确的资讯、典型详实的案例、专业权威的研究、前瞻先导的理论,为媒介人提供智慧支持和决策的依据,日益成为媒介业内人士的专业助手。  相似文献   

18.
以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在校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从媒介接触与利用、媒介认知等纬度来分析当代大学生媒介接触的状况,旨在研究大学生接触、使用媒介的动机,受媒介影响的状况,以及对媒介的态度,从而探索强化媒介传播优势,以求能从整体上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9.
虽然没有人要求媒介代理公司应该全能,但媒介代理公司应该增加它的附加值。过去媒介代理公司所故的“加分”项目,在未来会变得越来越平常。  相似文献   

20.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媒介的政治和道德伦理属性十分必要和迫切。我们在实施媒介素质教育的时候,首先应当引导大学生抱着积极的态度来认识和理解媒介的政治属性,并牢牢把握我国媒介价值观的理论来源;同时,还要引导大学生理解和把握媒介的伦理道德属性,让大学生形成规范的道德伦理观念体系。形成与人为善的优良品德,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大众传播媒介中接受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最终以大学为阵地,逐步将媒介素质教育辐射到大众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