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机整群抽样1200名女大学生,进行应对方式问卷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的测量。通过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自觉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女大学生比不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女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成熟的解决问题应对方式,而不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女大学生比自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女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不成熟的幻想应对方式;体育锻炼对女大学生形成成熟的应对方式产生积极作用,中等运动量的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随机整群抽样320名大学生,进行应付方式问卷和课外体育活动等级量表的测量。通过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自觉的经常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大学生比不自觉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成熟的解决问题应付方式,而不自觉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大学生比自觉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不成熟的幻想应付方式;课外体育活动对大学生应付方式产生积极作用,需要中等以上的运动量;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成熟的求助和不成熟的幻想应付方式。  相似文献   

3.
随机整群抽样234名大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测量。结果表明:自觉的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大学生比不自觉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的阳性症状痛苦水平低;参加中等运动量的课外体育锻炼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上最为明显;男大学生的"躯体化"因子分低于女大学生;男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显著大于女大学生的因子分。  相似文献   

4.
随机整群抽样234名大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等级量袁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测量.结果表明:自觉的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大学生比不自党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的阳性症状痛苦水平低;参加中等运动量的课外体育锻炼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上最为明显;男大学生的"躯体化"因子分低于女大学生;男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显著大于女大学生的因子分.  相似文献   

5.
赵艳玲 《魅力中国》2010,(3X):239-24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分析法等对豫北地区大学生双休日体育锻炼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豫北地区大学生参加双休日体育锻炼的总体现状比较令人满意,女大学生对短时间的体育锻炼兴趣较浓,乒乓球、篮球和羽毛球是大学生双休日体育锻炼的热门项目,场地不足和学习负担重是制约学生参加双休日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蒋万青  梅玲  章娟 《魅力中国》2010,(6):367-367
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职业青年体育锻炼行为现状进行了解。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职业青年的体育锻炼态度是积极向上的,锻炼价值观正确。他们的锻炼动机以强身健体为主。大多数职业青年选择集体性体育锻炼的形式,他们参加体育锻炼通常以与朋友同事一起活动为主。男青年多选择在晚饭前进行活动,女青年则倾向于在晚饭后进行体育锻炼。男青年倾向于选择锻炼强度较大、刺激性较强的项目,女青年则更喜欢能够瘦身塑形的小强度的锻炼项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广州某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的调查,考察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结果发现:大学生在使用应对方式时,更多地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女生比男生更喜欢使用"在与人交谈、倾诉内心烦恼"及"向亲戚朋友或同学寻求建议"的方式;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城镇的大学生更"改变原来的一些做法或自己的一些问题";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比独生子女的大学生更"坚持自己的立场,为自己想得到的斗争";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心理健康;消极的应对方式不利于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前,大学生羽毛球运动员,在应对方法上有一定的特殊性,在竞技运动中的应激情况经常要求运动员做出情境性应对选择,同一情境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或不同情境使用相同的应对方式对竞技结果的影响差别很大.大学生运动员就需要选择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杨科  宋建洪 《新西部(上)》2010,(7):249-249,253
本文通过对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动机的调查,认为大学生有着良好的体育锻炼动机,学校应积极地加以引导。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要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的需要,使之形成稳定的、良好的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方式,从而掌握几种终身体育锻炼的方法,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网络嵌入性表现为两种方式:基于产业市场选择的结构嵌入和基于亲情人缘的关系嵌入。创业网络嵌入性和竞合关系存在明显交互作用,技术型创业更倾向于结构嵌入,会产生竞争过强而合作不足问题,可以通过第三方治理、中介机构等方式实现竞合张力平衡。而商务型创业更倾向于利用亲朋人缘进行关系嵌入,但会产生过度嵌入和认知偏差,可以通过市场契约等方式鼓励竞争、激发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11.
张晓霞 《魅力中国》2014,(19):228-229
以2013年贵阳探矿机械厂在职员工参加体育锻炼现状为研究对象,对贵阳探矿机械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群的基本情况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贵阳探矿机械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低于全国同行企业的平均水平。从性别上看,男性“经常参加锻炼”的比例略高于女性;年龄上呈现典型的马鞍形分布;员工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也就越强烈;在工种分布中呈现出智力型工种“经常参加锻炼”的比例高于体力型工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侧重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现状,并以哈尔滨为例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调查显示,社区居民有55.1%每周参加次体育锻炼的时间不少于30min,青年和中年经常锻炼的比例(28.8%、47.8%)低于老年人(62.3%)。哈尔滨市社区居民经常锻炼率处于较高水平,但中青年人群的体育锻炼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武汉市部分独立学院残疾、体弱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残疾、体弱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不积极,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动机.  相似文献   

14.
金晶 《魅力中国》2010,(6):235-23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从中体验到体育锻炼的愉悦感,能调节个人的情绪,缓解由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压力,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一切有利于积极主动学习,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终身体育锻炼的体育资源都可以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5.
张进须 《魅力中国》2010,(36):27-28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到我校高中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是比较高的。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能真正自觉参加体育的人数并不高,认识和行动存在一定的距离,缺乏自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本人就如何提高我校高中学生有计划自觉地参加到课内、课外的体育中去,从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基础提出了一些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康晶  王伟 《理论观察》2006,(1):116-117
当前,部分女大学生体育锻炼存在自卑、怕苦怕累、审美观扭曲心理。消除这些心理障碍,应开设体育心理学课和心理普修课,加强校园体育文化课改,加强美育教育,改革体育课程模式等,增强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信心和勇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学生MBTI人格类型与创造力倾向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MBTI人格问卷和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对3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创造力总分与MBTI的内-外倾维度、感觉-直觉维度存在显著相关,外倾者比内倾者更具有创造力,直觉型比感觉型更具有创造力。结论:对大学生进行创造力培养应考虑其人格类型。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查分析表明:西安市大学生对体育学习与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是良好的,已经具备了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认识基础.但是大学生实际参与锻炼与从识有较大的差距,表现为锻炼频率较低并且每次锻炼时间较短.其主观因素是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客观因素是运动场地缺乏、没有时间、缺少锻炼伙伴.可以通过组织体育锻炼俱乐部、开展体育锻炼知识专题讲座等,增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提高体育锻炼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9.
对300名大学生作问卷调查,对比分析了锻炼动机。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在健康、能力、乐趣和社交动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外貌动机明显强于男大学生,外貌动机是她们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内在心理动力;江西省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强度排序是:健康>乐趣>能力>社交>外貌,个体、性别、社会和环境等因素是引起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选取贵州省1796名农民,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安全感量表,使用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农民多倾向于采用积极应对,安全感处于中度水平;积极应对与安全感是正相关,消极应对与安全感是负相关;人际安全感和确定控制感对应对倾向有预测作用。结论是安全感与应对方式存在一定的关联,对应对倾向有较好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