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入世已经5年。一方面,跨国公司离我们更近了;另一方面,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跨国公司。我们与西方跨国公司的差距究竟有多大?本文以公司责任为话题,旨在对跨国公司的责任理念及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期帮助我国企业逐渐形成自己的责任理念,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中外管理》2007,(9):50-52
企业全球化的必经之路一定是成为跨国公司吗?全球整合企业在适应全球竞争中表现了哪些优势?没有走过跨国公司这一步,能直接跨入全球整合企业阶段吗?[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处于相对弱势状态下的中国企业如何才能抗衡跨国巨头?行业的后进入者怎么才能找到生存的立足点? 以弱胜强、以小搏大是绝大多数中国企业都必然面临的一个战略困境。即使是那些在中国市场上已经取得领先地位的中国企业,从全球的范围来看,它们的规模、实力与全球的跨国公司相比,弱势地位依旧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4.
在担任商学院教授的多年中,被问的最多也是最根本的两个问题,来自跨国公司的提问是:价格战什么时候在中国是个头?什么时候不会再遭遇中国企业这么恐怖的价格杀手?  相似文献   

5.
海信跨国     
张锐 《企业文化》2002,(7):49-52
长虹老总倪润峰相信,中国家电企业的出路只有扩大出口和技术创新,这事实上是中国企业成为跨国公司的必要条件;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过,要与狼共舞,必须首先使自己成为一只狼,这实际上已成为中国企业成为跨国公司的胆量和实力。解读中国海信集团的跨国之路,我们似乎找到了更明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6.
众多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而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这两种趋势提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企业如何化解跨国经营过程中所遭遇的多文化挑战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诸多跨国公司巨头纷纷在华设立研发中心,不少人曾乐观地认为这是从产品到技术的输入,然而,事实如此吗?他们给中国市场带来了什么?国内企业该如何应对?[编按]  相似文献   

8.
王琦 《中国企业家》2006,(17):78-83
全球化之风正越来越强烈地吹拂中国大地。作为中国最早萌发现代工商业的上海,依靠先天的地域优势和现代商业传统的熏陶,上海正在成为中国商业全球化的风向标。那些闻风而来的跨国公司似乎禅透了“得上海者得天下”的中国商界法则,100余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设立在上海,从上海觊觎中国市场,进而到全球市场。对中国本土企业来说,他们是否感受到了这种趋势?他们还会信奉“得上海者得天下”的信条吗?  相似文献   

9.
赵先进 《企业世界》2006,(11):36-37
在全球化时代,在国内面临众多跨国公司直接竞争的中国企业,如何实现企业的持续成长?这是摆在中国企业领导人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命题,同时也是中国企业要实现持续成长必须解决的现实难题。联想,TCL,万向,盛大等中国企业用实际行动破解了这一难题,那就是通过跨国并购实现企业的持续快速成长。  相似文献   

10.
一、会议背景入世后,中国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成长企业面对的最大竞争威胁不再是跨国公司,与跨国公司的竞争在中国市场早已存在。随着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大量涌入的国外专业化极强的中小企业才是成长企业的最大威胁。竞争压力增大的同时,投资与合作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成长企业如何把握机会迅速做强做大?资本运营比任何时候都重要。然而中国资本市场的不健全,大多数企业融资困难,决策者资本知识的匮乏都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为倡导对成长企业的关注、推动成长企业的发展,由国内唯一定位于成长企业的《当代经理人》杂志和北…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一个持久的热点话题。进入21世纪,一方面,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创新型的研发中心的趋势在加强,另一方面中国的宏观政策领域和企事业单位也都开始强调自主创新。那么针对中国市场,企业该如何才能获得好的点子?如何使用那些点子?如何做出重大决定?如何才能在合适的时间向市场成功地推出产品呢?  相似文献   

12.
荷属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受跨国公司投资所青睐的热土.荷属跨国公司目前在中国的投资情况如何?发展趋势又是如何?本文从荷属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总体发展规模、投资强度、投资方式、投资产业和地区分布以及投资项目的技术与管理出发,对荷属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状况进行详细分析,给出了这些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3.
一、症结在哪里许多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了中国企业成长过程中存在着人力资源这一难于突破的瓶颈,这似乎使中国企业陷入二律背反的情状之中。中国具有人力资源的优势,但在企业的竞争力方面,又恰恰在人力资源方面缺乏一种强有力的竞争态势。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中国企业能否成功与跨国公司抗衡?关键在于企业的人,在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在竞争中无论是抗衡,还是比较,跨国公司既是中国企业的对手同时也是参照系,甚至可以说是老师。我们在竞争中可以学习很多新鲜的经验,同时也可以发现许多成长中的问题,而有大量的是可以被我们避免的。  相似文献   

14.
张小明 《人力资源》2006,(4S):44-45
当前,国际投资新的变化趋势之一,是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日益全球化。跨国公司在境外设立的研发机构不断增加。如日本注册资金逾10亿日元的制造企业,拥有海外研发机构的占10%以上。而美国园其高科技的先天优势,已成别国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最集中的“磁场”。跨国研究机构肆无忌惮地抢夺我国极其紧缺的研发人才,我国企业科技研发人才流失惨重。然而。据一份新的调查显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基地并没有从事核心或尖端技术的研究。而是从事低层次技术的开发。让人不能不生疑的是——跨国公司用那么高额的薪酬抢夺到我国顶尖级研发人才,仅仅是做一些与其身份与能力不配套的低级技术开发吗?决不是.那么他们抢夺中国研发人才的真正目的又在哪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刘戈 《中外管理》2008,(8):68-68
理念更需本地化 作为一个舶来品,“雇主品牌”在国际上也是一个新概念,即使是在最成功的跨国公司里也只是近十年才关注。可以说在雇主品牌建设上,中国企业与国际先进企业的起步距离并不十分遥远。  相似文献   

16.
曾鸣 《中国企业家》2004,(7):125-126
面对严峻的挑战,中国企业如何直面与跨国公司的第二阶段的竞争?上文的分析揭示了产业因素、本地化因素和内部管理因素之间以及这三个因素和环境的互动决定了中国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势力消长,并影响着未来竞争演化的方向。未来的竞争,是企业在本地化因素、产业因素和内部管理因素三方面全面竞争的时代。跨国公司面临  相似文献   

17.
知识联盟是战略联盟的一种,是从知识角度来分析联盟的动机与内容。广义地说,它是指企业与企业或其他机构通过结盟方式,共同创建新的知识和进行知识转移。 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知识是国内企业在作联盟伙伴决策时出现外向偏好。发展中国家企业知识存量有限,与先进跨国公司联盟无疑是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渠道。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联盟的主要动机是,学习中国本地化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占领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18.
近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跨国公司的业绩显著下降,纷纷进行裁员来应对危机。这一金融危机对我国IT业的影响也已逐渐显现出来,与国际市场关系密切的某些公司如联想也将进行裁员。看来,2009年中国IT领域也将迎来一个“冬天”。现在人们关心的是,中国的IT企业如何“过冬”?尤其是关心本来就很弱小的中国软件业如何“过冬”?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化竞争格局向中国市场的纵深推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营销竞争变得愈加激烈。中国企业想要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打造本土营销的双重优势。孙子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何打造本土营销的双重优势?一是发挥中国企业的弹性战略与灵活战术;二是学习跨国公司以顾客价值为导向的战略韧性与精益模式,加快锤炼自身营销体系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20.
信誉应当说是惠普公司多年来一直非常重视的话题。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的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的正面竞争和正面冲突。我们面对的是一些非常强大的,同时也是非常讲究信誉的这样一些企业的时候,就不得不重新思考:在未来的市场上我们如何竞争?因为这些跨国公司在市场经济的环境当中,已经生存了几十年,已经摸索出一套体系,如何提高并保持在业界的信誉,对我们的很多企业来说,还处在学习和建立这样一个过程。应当说从竞争的角度是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