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毛艳华 《南方经济》2018,37(12):129-139
湾区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和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但粤港澳区域是"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和三种法律体系"的跨境合作,这与国际典型湾区和国内主要城市群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因此,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是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的核心问题。笔者在对现有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的基础和障碍,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异质性制度下的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实现要素跨境顺畅流通、区内营商规则对接、区域合作机制创新。作为一种成功的异质性跨境合作模式,欧盟基于要素便利流动、市场体制接轨、多层治理合作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启示。因此,粤港澳大湾区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改善营商环境,加强湾区市场体制对接,消除要素跨境流通障碍,强化湾区跨境政策协调,形成湾区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的背景下,汕头经济特区提出打造大汕头湾区城市格局,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战略。本文从汕头当前面临的一系列机遇和挑战着眼,提出从创新、开放、生态等方面入手,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的"大汕头湾区城市格局"。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和发展引擎,其与大湾区的协同发展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选取了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统计部门公布的相关经济数据和人口数据,综合运用空间引力模型、比较优势模型等,从经济引力协同度、产业结构协同度、人才比较优势协同度、和营商环境协同度4个方面创新构建了深圳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综合协同发展指数模型(CDI)体系,对深圳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各相关城市的协同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4.
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中国加快融入全球化的重要举措。明确粤港澳大湾区空间联系,有利于提高湾区凝聚力和全球竞争力。通过城市流强度和引力模型量化分析之后发现:粤港澳大湾区整体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城市之间已经形成初步的产业分工,但是产业同构现象依旧存在;中心城市在湾区内发挥了主要的对外服务作用,但内部发展不均衡,多数城市存在经济发展与对外服务能力不匹配的问题;广州、深圳辐射周边的能力最强,珠江西岸发展水平和周边影响力落后于东岸。优化粤港澳大湾区空间结构的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跨境协调机制,明确城市定位与合作分工,推进基础设施共建共管。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区位熵、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实证分析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金融集聚促进大湾区经济增长,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同时,大湾区建设形成的"吸虹效应"明显,引致周边地区的金融资源向大湾区集聚,不利于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从金融的具体表现来看,银行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最为突出,证券业和保险业的作用尚不明显。因此,在广东省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优化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资源配置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2010年国家着手重点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目前已初步具备了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三地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有着密切的往来和相同的文化根基,粤港澳三地在经济、文化等层面的相互交融,有力的推动了大湾区的文化产业。基于此,本文着重探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优势、发展策略以及文化产业的繁荣给大湾区带来的深层价值。  相似文献   

7.
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形成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与"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同等重要的国家战略。深圳作为湾区的地理核心,具有创新引领、产业融合、开放度高等优势,深圳航空(以下简称深航)是本土第五大航空公司,是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重点研究深圳航空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的战略布局潜力并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粤港澳大湾区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为澳门的发展打开了新的空间,然而,澳门自身的条件劣势及外部冲击都给澳门融入大湾区发展之路设立了重重险阻。本文研究分析澳门在面临大湾区建设中遭遇的瓶颈、自身存在的优劣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会,探索澳门如何精准发展城市定位,寻求与湾区其他城市合作共建共赢之路,推动澳门更好的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发展广州、深圳、香港等几个地区的邮轮旅游经济是建设"9+2"世界级城市群旅游协同发展互利合作的重要手段。为了研究粤港澳大湾区邮轮旅游发展状况,本文分析了大湾区邮轮旅游市场发展的三个历程,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的邮轮市场在2016年已经进入了发展期。随着"国际邮轮港建设"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被提出,大湾区邮轮旅游迎来重大机遇,但广深港三地的四个邮轮母港群之间的融合发展成了一个新的挑战。在大湾区邮轮市场特色不明显、港口众多的情况下,发展邮轮旅游需要建立邮轮港口竞合机制、创新产品分销渠道和发展邮轮旅游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务院正式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正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热门地区之一。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出发,通过收集全球四大著名湾区的相关数据并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湾区经济在发展初期,进出口贸易是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政府也应为湾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和较为完善的制度环境;随着湾区经济规模的扩大,良好的产权制度能充分发挥市场推动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成为湾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11.
呼若青 《科技和产业》2022,22(8):153-156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步入新发展阶段,东莞迎来新的发展战略机遇。在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定位的基础上,做好创新型人才引进和建设工作已成为东莞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如何推动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将东莞打造成创新创业人才高地、技能人才之都、人才生态最优城市,是东莞面临的重要难题。文中探究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东莞市创新型人才引进政策的现实情况,分析当前创新型人才引进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为东莞改进人才引进工作、优化人才服务和打造优质人才环境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湾区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版图的主要亮点,是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基于优越的基础条件和机遇,其目标是建设国际一流湾区与世界级城市群,发挥引领创新、聚集辐射的核心功能。为此,我们有必要吸收和借鉴国外湾区经济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从而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创新资源最富集的区域之一。为应对粤港澳大湾区进入深度老龄化的客观现实,必须借助新型养老模式来解决人口老龄化的养老需求。基于大湾区智慧养老协同发展的实际情况,亟待做好智慧养老顶层设计、构建智慧养老协同机制、优化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立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完善跨境福利衔接政策,以期推动大湾区智慧养老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在发挥“一国两制”优势、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互促进、利用区域空间组织推动自身发展等方面积累了值得推广的经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必须进一步探索适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方式。粤港澳大湾区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创造更加有利于经济主体与区位相互匹配的环境,构建政府、市场、资本、社会互补协同建设模式,有效发挥战略规划作用,创新“一国两制”下的治理体系,形成具有世界意义的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体系,塑造活跃的大湾区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15.
粤港澳大湾区项目,在针对教育方面的内容,皆在十九大报告、习近平视察广东重要讲话、两会中所提及并有所强调。本文主要阐述了湾区在教育建设方面的重要性及其意义,并结合国外三大湾区的特点,对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建设提出各方面改进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粤港澳大湾区是经济发展最为迅猛和高素质青年人口最为聚集的区域之一,对于形成我国全面开放创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港澳青年是内地与港澳两地和谐发展的友谊桥梁,他们的未来与祖国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内青年的发展问题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尤其是新时代下如何促进青年发展成为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在“一国两制”下,粤港澳大湾区的青年发展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目前存在港澳青年共享国家发展成果面临阻碍、内地青年在港澳被歧视现象多发、三地政策差异、营商环境和公共治理环境差异等几大挑战。本文运用青年社会学中的家庭—社会环境—社会政策理论框架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提供建设性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17.
专家观点     
<正>蔡毅:倡建港口航运物流协调统筹区3月4日下午,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岛各界联合会会长蔡毅在"全国两会粤港澳大湾区联合访谈室"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香港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与大湾区的港口形成联动,提供多样高增值的服务,比如航运保险、仲裁、保险、船舶租赁买卖等业务,将更有利于加强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蔡毅说,建议香港与广东联合成立港口航运物流协调统筹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粤港澳大湾区社会发展状况,通过选取一系列代表社会发展品质的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得到了社会发展品质指数得分矩阵。经过进一步分析和比较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社会发展质量,可以发现在大湾区城市发展中存在不协调、结构失衡等问题。针对此类问题,本文又提出了实现大湾区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建议和路径。这些内容量化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社会发展品质,丰富了理论范畴的研究,对大湾区城市的社会发展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卞勇 《开放导报》2021,(3):105-112
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面临多方面挑战.粤港澳大湾区具备较好的经济社会和低碳发展基础条件,可通过先行先试,探索率先实现"碳中和",为全国实现"碳中和"提供可复制可推广路径.粤港澳大湾区应突出自身优势,确保目标和战略具有引领性,同时化解在排放增长压力、资源禀赋短板和区域不平衡等方面的劣势,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实施碳总量控制,完善碳交易市场体系,推行有利于持续能源转型的系列政策,打造有利于减排技术发展的创新环境,构建有利于全民实践低碳的社会氛围,形成有利于湾区内部协同减排的政策,加快推进"碳达峰"进程,率先实现"碳中和".  相似文献   

20.
<正>全方位加大对大湾区战略布局投入,服务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作为世界经济版图的第四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近年来,国泰君安践行“金融报国”理念,积极服务国家战略,融入新发展格局,高站位、高起点、高标准谋划大湾区发展战略,将大湾区确立为公司战略“三足鼎立、多点开发”重要布局区域,全方位加大对大湾区战略布局投入,服务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