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主成分分析法作为一种有效的综合评价方法,可以客观、全面地考察农村公共服务评价的各项指标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绩效水平的影响程度,进而从中找出影响其供给绩效的主要因素;同时还可以比较和发现各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及其差距。以福建省9个设区市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为例,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从而为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绩效水平提供决策依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杨海钦 《经济师》2005,(10):24-25
中国“三农”人地关系紧张、农民增收缓慢、乡镇体制不顺、教育文化水平落后和公共产品供给短缺的实际情况,促使我们必须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大乡镇机构改革和建立乡镇村一体的自治行政体系等制度创新方面做文章。同时,加大政府财政支农力度,在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公共卫生保障制度和基本义务教育制度等方面大幅度提高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这是我们破解“三农”问题的方向和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乡镇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是县域科学发展的支撑点和增长极,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方法,以山西省孝义市为例,对孝义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以期为进一步健全孝义城镇体系及科学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从2004年开始试点乡镇"三农"服务中心的建设工作。它的出现整合了现有资源,搭建了服务平台,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完善。因此,尝试构建一套乡镇"三农"服务中心的绩效评价体系,提出了有关评价的设计原则、方法、步骤与标准,以期为完善乡镇"三农"服务中心的工作,提升其服务水平提供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5.
创新评价是创新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其对企业创新投资决策及管理活动意义重大.以2000-2010年创新评价为篇名的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共词分析方法进行高词频分析、多维尺度分析和知识图谱分析,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去综合研究创新评价的研究热点,指出“模型”、“体系”、“方法”、“技术”等属于创新评价研究的重点领域,并结合典型文献研究分析创新评价的发展趋势,指出知识创新评价问题也日益成为创新评价的一个新兴领域.知识创新评价可以借用技术创新评价研究的模型、体系和方法,但要对其内涵及边界进行准确界定,否则容易混淆相关概念,导致知识创新评价研究与其他创新评价交叉在一起,从而无法真正推动知识创新评价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6.
农村金融服务对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前,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呈现日益扩大及多元化的趋势,但农村金融服务不论是在体制设计,还是在需求的满足程度上,都存在缺陷,已经成为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大制约因素。为此要进行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提高服务效率,为农民增收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7.
农村金融服务对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前,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呈现日益扩大及多元化的趋势,但农村金融服务不论是在体制设计,还是在需求的满足程度上,都存在缺陷,已经成为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大制约因素。为此要进行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提高服务效率,为农民增收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8.
以“农为本”一直是我国的优良传统。随着“三农”问题的提出、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实践中发现,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对破解当前城乡二元结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村民是否能够有效地参与乡村公共服务体系中,既涉及到乡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和服务性政府的转变,也涉及乡村基层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2010—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及环保减灾五个维度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熵值法、Moran指数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的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总体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但维度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服务和环保减灾服务是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提升的核心驱动力,而教育文化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则成为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提升的短板。(2)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区域差异显著,整体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的分布格局,且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关系。(3)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升级对本地区和邻近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提升具有促进效用;农村人口密度则对本地区和邻近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提升具有负面影响;城镇化对本地区和邻近地区农村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具有相反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对现有农户模型的分析与评价,展开关于农户模型建模体系的研究.该研究以“农户(微观)模型构建”、“农户(异质)行为求解”和“微观宏观一体化”为视角,将可应用的各类农户微观模型、模型求解(估参)技术及宏观经济连接模型进行模块化的分项阐述,并提供了连接各个功能模块从而实现农户模型一体化建模的技术途径.该研究在提出农户模型综合集成建模思路的基础上,进一步评述了未来拓展农户模型研究的评价标准及模型改进重点,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拓展思路和框架.  相似文献   

11.
张陆  郭正模  薛梅 《经济师》2002,(11):11-12
文章对我国目前“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关键作了研究。指出导致我国在 2 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重新出现“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 ,在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中出现了土地承包、使用权的“固化” ,我们可以在农村中广泛实行土地承包、使用权抵押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 促进黑龙江省三农问题的解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目前因农村金融体系的不完善,致使农村资金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直接导致农业、农村、农民无法得到充分有效的金融服务,“三农”问题越发突出。通过研究我省“三农”问题的表现、成因以及现有农村金融体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了构建一种以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发行为主体,以其他金融组织为补充,以担保、保险企业为保障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3.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乡镇负债破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家为我国“三农”问题政策的制定起了关键性作用。我国的“三农”问题具有长期性,要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逐步解决农业、农民这一弱质产业和弱质群体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进城的体制障碍,化解乡镇债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省级财政)应当埋单。  相似文献   

14.
“三农”是“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通用代名词。解决三农问题。就是要对“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求解时策。本文对我国“三农”现状、发展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潇君  马晓冬  朱传耿  李浩 《经济地理》2012,32(12):133-139
在探讨了公共服务内涵的基础上,利用不平衡指数模型、标准差和熵值法揭示了江苏省农村公共服务的区域分异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农村公共服务发展呈明显的梯度差异,农村公共服务总体水平呈现自南向北递减的分布特征;相对于农村的人口规模、行政区面积、乡镇个数,农村公共服务的发展存在明显的非均衡性,苏南和苏中的地区的农村公共服务的均衡度较高,而苏北大部分地市的农村公共服务的均衡度较低;不同地市不同类型的农村公共服务呈现差异化发展的现象。但是,江苏省农村公共服务的区域差异小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最后提出了促进农村公共服务区域均等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陕西省的区域经济和交通运输体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作为综合评价模型,对陕西省区域经济和交通运输体系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弹性分析,对两者间的适应度进行测度。较好地解决了区域经济和交通运输体系两大多指标复合系统的评价问题,从而为实现区域经济和交通运输体系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关于构建农村电子商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国内外学者对信息化评价体系的研究,本文根据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基础发展条件及数据可得性可用性的考虑,试图建立农村电子商务评价体系,以期对我国区域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进行衡量和比较,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真 《经济问题》2005,(2):55-57
围绕“三农”问题理论界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在吸收对“三农”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认为“三农”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解决“三农”问题,既要通盘考虑,更要重点突破。具体是:突破农村问题的重点是推进农村市场化改革;突破农业问题的重点是走以农业产业化为实现形式的工业化道路;突破农民问题的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现阶段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来,“三农”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许多专家、学者对此从不同角度、不同切入点、采用不同分析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一、对农村公共产品的界定学者们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所谓农村公共产品,是相对于农民“私人产品”而言的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用于满足农村公共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涉及农村公共设施、公共事业、公共福利、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具体包括:义务教育、计划生育、优抚救济、社会保障、社会治安、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供水、供电、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环境综合整治,防灾减灾、气…  相似文献   

20.
财政研究2006.5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与财政政策/娄洪财税政策促进社会公平分配的总体思路/苏明等稳健财政政策的新导向:刺激消费需求/肖学完善财税政策促进自主创新/曲顺兰等补充养老保险税收优惠度的定量分析/张晓云关于“三农”政策的思考/王朝才提高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研究/徐双敏中国县域财政能力差距分析/龚莉等农民工社保模式与内容研究/宫春子等农业经济2006.5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服务体制的重构/谢来位用“三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有益尝试/王联实农村资金外流与农村经济发展:体制困境与求解路径/张国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