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京冀间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生态环境补偿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界定了生态补偿机制和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内涵,分析总结了建立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和政策法规依据。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建立京冀间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总体框架,即建立以国家补偿为主、北京市补偿为辅的跨界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京冀间基于水量分配的水资源利用补偿机制和省界水体水质明晰的水环境保护补偿机制。针对流域生态补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地区的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环境治理问题需要政府的力量,从竞争走向合作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财政行为的必然趋势,协同发展会对京津冀的环境补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财政视角构建京津冀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在对京津冀流域上下游地区居民补偿意愿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选择条件价值法和机会成本法对京津冀横向生态补偿标准进行量化,提出京津冀横向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获取途径以及完善有关生态补偿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构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绩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利益相关方问卷调查和政策系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进展开展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流域生态补偿探索进展较好,补偿资金成果较为显著,补偿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流域水质改善,带动了绿色就业机会,具有脱贫攻坚协同效益,促进了产业绿色发展,但是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持续性、资金项目机制合理性、实施保障能力建设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建议探索建立完善的流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完善流域生态补偿实施的技术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战略背景下,如何相应建立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以鄱阳湖流域为例,在简要论述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借助SWOT分析工具深入分析了鄱阳湖流域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内外部因素,并提出了加快补偿试点、完善相关法规、建立运行机制、深化科学研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思路与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意义重大,而且时机已经成熟。处理好四大关系是关键,中心城市与所在区域、北京与天津分工合作、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创新体制机制是保障,以顶层设计为统领,推进京津冀三地的战略对接;积极探索建立横向与纵向结合、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区域协调机制。立足比较优势,在利益契合点上率先实现突破。抓住战略机遇,在全面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实现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区际生态补偿促进区域间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广明 《环境经济》2007,(12):35-39
相邻的行政区域间存在生态依存关系,是发生区际生态补偿的根本原因所在。当前,区际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要以法律为保障,确立以国家为主导的模式。为促进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建立包括流域生态补偿、森林生态补偿、固体废物生态补偿、大气生态补偿、异地开发生态补偿等在内的区际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7.
钱塘江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乡安全饮用水问题的日益严峻,建立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迫在眉睫.本文以钱塘江流域为例,对水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钱塘江流域多数断面不符合浙江省水功能区划要求,跨界水污染现象显著.为改善流域水质,急需建立"污染者付费"的补偿机制.本文依据"治污成本"数据,测算了补偿标准,设计了"功能区目标水质差额法"和"出入境水质差额法"两种补偿方案,并模拟测算了杭州一桐乡断面的年度补偿金额.研究结论对于流域构建水生态补偿机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流域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予以适当经济补偿已经成为我国解决区域之间社会经济失衡、保护流域水资源生态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和迫切需要。在简要回顾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理论研究和实践模式的基础上,以江西东江源国家级水源涵养功能生态保护区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为背景,分析了在江河源头区域实施生态补偿的现实必要性及其政策法律依据;根据"受益者补偿"的原则,确定了东江源生态补偿主体和受体;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和"工业发展机会成本法"测算出生态补偿标准总额为51 335.2万元;以水量、水质和用水效益三个指标为基础,建立流域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成本分担模型并测算出流域下游地区广东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成本年分担份额为10 861.33万元,就东江源区域实施生态补偿应当遵循的原则和途径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9.
生态补偿是跨界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政策工具。迄今为止,京津冀大气治理生态补偿机制仍未出台,严重制约着京津冀生态环保协同发展做深做实,创新思维方式、构建非传统领域生态补偿理论体系是当务之急。厘清了传统生态补偿认识误区,创新性地提出了生态补偿支付原则统一框架,将"污染者付费原则"(PPP)和"受益者付费原则"(BPP)统一在"改变者付费原则"(CPP)分析框架中,为京津冀大气治理生态补偿机制设计提供了思想前提和理论基础;通过构建京津冀大气治理CGE模型具体测算了特定大气质量控制目标下河北应获得的生态补偿额。这对于加快补齐京津冀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短板、有效弥补河北大气治理资金需要、强化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全国和其他重点区域大气治理具有普遍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北京、天津、河北正在走向一体化,三地既是协同发展的合作伙伴,又是饱受严重大气污染之苦的难兄难弟。只不过,河北的地位一直比较尴尬。都说大树底下好乘凉,河北好多地方却是大树底下不长草。河北与北京、天津的发展水平,差的不是一两个台阶。媒体经常批评河北,说河北的钢铁以及各种小企业加重了北京、天津大气污染,却很少提北京、天津污染对河北的影响。多年来,河北一直全力以赴地保护京津生态屏障,保护北京饮用水源地。河北用水短缺,自己精打细算却要保证向京津供水。天津用水的93%、北京用水的80%来源于河北。为确保出境水质,张家口、承德、保定、唐山等地关停耗水和污染企业近万家。在滦河、潮白河、永定河流域的上游地区,持续实施水土生态修复与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700平方公里,实施稻改旱10万亩。最近十多年来,环北京地区共计完成退耕还林约590万亩,每年的经济损失约为30亿元。而今年一季度,河北由于环境治理就影响工业增速达4个百分点左右。要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地必须平等相待。河北要继续讲大局,讲政治,京津也要讲公平。相互之间的关系,应该变竞争为合作,变限制为支持,变责任为动力,变独立为统一。该贡献的一定要贡献,该补偿的也一定要补偿。生态环境指数(英文简称EI)是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指标,由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环境质量指数等5项指标构成。根据优劣程度,可以将生态环境划分为优、良、一般、较差和差五级。在实施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中,河北的生态环境具有影响全局的重大意义。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改善,必须搞清楚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基本情况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研究背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提到要大力发展河北,推进京津冀共同发展.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该战略旨在通过协同的发展方式,协调京津冀区域的各个经济主体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多方面的发展差距.2016年为开局之年的国家"十三五"规划又明确指出: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来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其中河北要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和京津科技成果转化.衡水市作为冀中南的一个地级城市,经济总量偏小、水平不高、产业结构滞后.在国家大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衡水市全域第一次被纳入国家战略,被《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列为重要节点城市.如何精准地承接京津的产业转移,即如何科学规划,避免定位重复和承接无序竞争对于衡水市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来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傅涛  李伟 《环境经济》2020,(8):36-41
作为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新安江试点从启动至今已进入第三轮示范,为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探索出一条成熟的实践路径。试点在推动新安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的同时,也实现了生态价值在上下游发生迁移。新时代背景下,新安江试点面临新的要求与挑战。如何形成以流域生态为主体的生态文明观?如何通过升级破除机制惯性和体制束缚?  相似文献   

13.
生态补偿作为解决城市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协调保护方和受益方利益冲突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其中补偿标准是决定生态补偿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选取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广东省东江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分析现有补偿标准的基础上,运用生态保护成本法和条件价值评估法,分别从流域水源地保护方和下游受益方的角度对东江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进行测算,并依据下游用水量对补偿金进行分摊。通过测算,广东省东江流域上游六县生态保护总成本为105.38亿元,其中直接成本5.40亿元,间接成本99.98亿元,引入水质修正系数和水量分摊系数后,下游四市应补偿上游六县的生态补偿额度为24.69亿元。下游四市生态补偿支付意愿总额为5.91亿元,应支付总补偿额度超出支付意愿总额18.79亿元。因此,在充分考虑流域上游生态保护成本和下游支付意愿、支付能力的前提下,利益相关双方通过谈判、协商在生态补偿标准问题上达成一致,对东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流域生态补偿是流域管理的一种制度创新,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和配套政策是恢复改善生态环境和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解决汾河流域生态补偿问题,必须要建立汾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确定适用性的补偿原则、补偿方式和标准,同时适时制定生态补偿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5.
《商周刊》2015,(15)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北京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既有北京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和“大城市病”问题的内在困扰,更有非首都功能疏解给区域发展带来的机遇.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自今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以来,持续引发舆论聚焦,人们既关注中央的顶层设计,也关心京津冀三地如何落实. 7月10日至11日,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表决通过了《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确定了北京贯彻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北京按2017年、2020年、2030年三个时间节点,部署四个方面目标任务:疏解非首都功能、提升首都核心功能,控制人口规模、治理北京“大城市病”,创新发展、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高区域协同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保护区建设的区际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补偿机制及其建立是目前生态经济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区际生态补偿由于涉及到不同的行政区域,具有较大的实施难度。本文以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为例,从保护区改善水质所带来正面效益的角度,探讨了跨流域调水所涉及的生态补偿问题,提出了建立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区际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家推出"1+6"生态文明改革组合拳,其中《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明确了到2020年力争初步构建责任明确、途径畅通、技术规范、保障有力、赔偿到位、修复有效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其战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在疏解和承接过程中必定会产生对生态环境的损坏,这就涉及生态环境损坏赔偿问题。文章在有选择地分析了北京畜牧业和制造业功能疏解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后,探索了非首都功能疏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包括赔偿原则、建立第三方鉴定评估机构、评估指标体系及其环境损失的测算。提出保障非首都功能疏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运行机制,包括生态环境论证机制、生态环境税费征收机制、政策统领导向机制。  相似文献   

18.
导致滇池流域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生态补偿机制的缺失,构建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是未来滇池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环节。构建完整的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需要从确定补偿的依据、主体、标准和政策路径等核心问题着手。滇池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的实现形式可分为水生态保护(恢复)补偿机制和水污染补偿机制两种,具体类型包括城市水源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湖滨水生态恢复补偿机制、入湖河道水污染生态补偿机制三类。在生态补偿政策实践中,建议构建滇池流域水生态管理委员会;整合现有生态补偿法规,健全流域管理机制;建立流域水生态补偿基金模式的横向生态转移支付制度;拓宽生态补偿资金的筹资渠道,完善环境保护税收政策;开展绿色GDP体系认证,完善行政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19.
包路林 《经济论坛》2014,(12):25-28
张家口市与承德市境内有潮河、白河、黑河、洋河、桑干河等北京密云水库和官厅水库的上游河流,其水量与水质直接影响北京水源。本文通过分析北京、承德、张家口三地水资源的基本情况和合作的必要性,对以往的合作项目进行了简要总结,提出了水资源合作的相关建议,为探索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资源合作、生态补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生态补偿在国际上又称作生态系统/环境服务付费(PES),在生态敏感区发展有机农业并对其进行生态补偿尤为重要。论文通过对国内外典型的流域及水源地有机农业发展实践及生态补偿案例进行研究,并对现有的有机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和补偿机制进行探讨,针对中国南水北调工程沿线等水源地生态敏感区有机农业生态补偿,提出几点合理化政策建议:(1)水源区有机农业生态补偿应纳入流域生态补偿政策规划体系;(2)分区制定生态补偿政策,更灵活多样,避免补偿标准的单一化;(3)发挥利益相关方的积极作用,选好中间"人",建立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联动补偿机制;(4)建立生态补偿信用制度体系,强化政府监管下的多元化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