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造成河北与京津巨大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政策落差大。北京和天津处于政策的高地,河北处于政策的洼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明显的短板。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是要缩小,而不是扩大差距,应该把拉平京津冀的政策差距作为协同发展的重要目标。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北京、天津的差距缩小了,就能够为北京、天津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2.
生态补偿是跨界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政策工具。迄今为止,京津冀大气治理生态补偿机制仍未出台,严重制约着京津冀生态环保协同发展做深做实,创新思维方式、构建非传统领域生态补偿理论体系是当务之急。厘清了传统生态补偿认识误区,创新性地提出了生态补偿支付原则统一框架,将"污染者付费原则"(PPP)和"受益者付费原则"(BPP)统一在"改变者付费原则"(CPP)分析框架中,为京津冀大气治理生态补偿机制设计提供了思想前提和理论基础;通过构建京津冀大气治理CGE模型具体测算了特定大气质量控制目标下河北应获得的生态补偿额。这对于加快补齐京津冀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短板、有效弥补河北大气治理资金需要、强化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全国和其他重点区域大气治理具有普遍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有利于促进京津冀整体经济进一步增长.同时,京津冀对水资源需求势必会进一步增加.而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相对稀缺,不同区域、不同行业水资源使用效率的差异较大.如何改善和协调京津冀各区域各行业水资源使用效率,对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京津冀投入产出表的线性规划模型,测算京津冀农业、工业和服务业部门的水资源使用效率发现:整体而言,京津冀水资源使用效率在不断提高,但是农业用水效率远低于工业和服务业;从地区上看,河北服务业与工业用水效率较高,而北京和天津的服务业用水效率相对较低.据此文章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以提高和协调京津冀地区水资源使用效率,促进京津冀经济的协同发展和整体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相似文献   

4.
研究背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提到要大力发展河北,推进京津冀共同发展.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该战略旨在通过协同的发展方式,协调京津冀区域的各个经济主体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多方面的发展差距.2016年为开局之年的国家"十三五"规划又明确指出: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来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其中河北要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和京津科技成果转化.衡水市作为冀中南的一个地级城市,经济总量偏小、水平不高、产业结构滞后.在国家大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衡水市全域第一次被纳入国家战略,被《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列为重要节点城市.如何精准地承接京津的产业转移,即如何科学规划,避免定位重复和承接无序竞争对于衡水市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来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城市群内城市发展质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京津冀城市群呈"双核心"发展,群内城市发育不均衡,有效的协同发展机制面临新机遇。本文从智慧化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四个维度,构建了城市群城市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京津冀城市群地级城市发展质量,以及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内核心城市发展质量做了对比评价。研究表明:北京和天津的城市发展质量指数高于河北11个地级市,衡水城市发展质量指数最低,天津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质量指数低于城市群内其他城市,石家庄城市发展质量指数高于河北其他城市,上海城市发展质量指数高于北京和天津,北京在智慧化水平、公共服务水平方面的质量指数高于上海和天津,上海在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方面的质量指数高于北京。  相似文献   

6.
提高资源环境绩效是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的核心与关键。在构建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测度并分析2005-2015年京津冀地区静态环境绩效水平。利用Malmquist指数动态分析法将环境绩效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并探讨分解指标对环境绩效的相对贡献。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环境治理投入与产出水平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北京和天津的总体环境绩效水平要远高于河北,2005-2011年京津冀地区的环境绩效水平排序为北京、天津、河北,2012-2015年京津冀地区的环境绩效水平排序为天津、北京、河北(2013年除外)。河北省环境绩效水平较低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技术进步缓慢与全要素生产率偏低。Malmquist指数呈现出一定的波性,这主要是由技术变化指标波动所致。最后,就如何提升京津冀地区环境绩效水平,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很多,但从长远看,要完成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任务,解决好北京的“大城市病”问题,天津的发展潜力问题,河北的产业发展问题,目前应着重在加强顶层设计、促进产业一体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连接河北、北京和天津。建立和完善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现流域生态的共建共享共赢是必由之路。为此,文章提出了流域生态补偿规划引领、水质水量双补偿、多层次沟通协调的永定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思路和科研支撑流域补偿试点、第三方编制生态补偿试点规划方案的建议。探索永定河流域水质水量生态补偿机制可以为北方类似河流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借鉴,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协同发展社会学理论研讨会在河北省保定市隆重召开.来自北京、天津、辽宁、河北等地的专家学者围绕京津冀产业对接升级、功能城市、京津冀地区反贫困、京津冀环境协同治理、京津冀地区文化认同以及公共服务等主题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10.
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为契机,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产业协同发展势在必行.通过分析,本文认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应以京(廊)津为主轴,重点打造津秦唐沧东部滨海发展带和京保石发展带.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要突出北京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和高精尖产业集聚区和天津现代制造业中心地位,加快北京非核心产业功能向天津、河北疏解,加大河北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力度,增强河北的腹地支撑作用.为此,要加强组织协调和规划引导,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加大科技创新、金融创新支持力度和人员交流水平,实现三地产业优势互补、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地区雾霾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方法归纳总结出京津冀地区雾霾产生的原因;其次,运用计量经济学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不同原因对京津冀的影响程度;分析得出:建筑粉尘对京津区域雾霾产生影响最大,汽车尾气对河北雾霾产生的影响最大;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京津冀要采取联动措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京津区域可征收建筑扬尘税、推广新型建筑材料等,而河北可增收尾气排放税、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  相似文献   

12.
<正>李惠茹等著/人民出版社出版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率先实现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以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特别是应对大气污染问题,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中之重的工作。河北大学李惠茹教授等撰写的著作《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研究》对此作了系统深入研究。该书强调以区域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关联性为基点,从区域一体化重构视角,以新区域主义论、协同论等理论为基础搭建分析框架,将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作为研究范式,以如何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为研究主题,跟踪分析李惠茹等著/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3.
正蓝旗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概况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和优化京津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减轻风沙危害,紧急启动实施的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生态建设工程。工程区西起内蒙古的达茂旗,东至河北省平泉县,南起山西的代县,北至内蒙古自治区的东乌珠穆沁旗,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及内蒙古等五省(区、市)的75个县(旗),工程区总人口1598万人,总面积45.8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0.12万平方公里。工程确定了以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生态、经济和社会相结合,政策引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指…  相似文献   

14.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是一个不断演化的动态系统,良好的创新环境有利于系统演化。应用Logistic增长模型分析了创新主体间的竞争演化和协同创新演化,在分析演化机理的基础上对京津冀区域的生态位适宜度及进化动量进行了评价,发现北京的生态位适宜度远远高于天津和河北,河北省的进化动量高于北京和天津,说明北京创新活动所需资源的满足程度较高,河北省创新活动提升的空间较大。最后,构建了京津冀协同创新生态系统,以实现京津冀“1+1+1>3”的效应。  相似文献   

15.
采用状态空间模型分析方法探究了京津冀金融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京津冀三地的财政缺口、固定资产投资与金融机构资产对GDP均有正向的拉动作用,但影响弹性不同。财政缺口每增长1%,对GDP增长的影响在河北和天津两地为0.4%,北京为0.07%;而北京的固定资产投资弹性系数大约为0.7,该指标远高于河北和天津两地。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京津冀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利用2000—2016年京津冀产业用水数据,分析了京津冀不同时期用水量、产业用水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北京总用水量(34.3亿~40.5亿m~3)与天津总用水量(19.1亿~27.2亿m~3)先减少后增加,河北总用水量(182.6亿~212.2 亿m~3)呈下降趋势。京津冀农业和工业用水总体呈降低趋势,城市用水呈增加趋势。天津、河北主导用水产业是农业,北京主导用水产业由农业(43.90%)变为城市用水(74.48%),主要受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京津冀产业结构向第一、二产业比重降低,第三产业比重升高的方向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会影响用水量和用水结构变化。研究可为京津冀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及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论京津的发展对河北的影响《冀京津经济关系研究》课题组在我国经济地理和区域经济的地图上.最引人注目又存在巨大发展潜能的是京津冀地区。40多年来,处在这一地缘关系中的河北省,一方面作为"首省"受到来自北京的特殊影响比其他省区要多;另一方面,天津曾是河北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求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政策实施效果,以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应用合成控制法科学评估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政策效应,在此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探讨政策效应区域异质性的原因。结果表明: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政策效应具有显著的时滞性、短期负效应冲击和区域异质性;地区政府财政实力、人力资本和人口密度是影响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政策效应异质性的重要原因。最后,提出既要不断夯实协同根基、提升协同效率,更要重视“异质性”影响、突出“差异化”共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城市群是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主阵地和试验田。围绕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建立综合指标评价体系,计算不同要素对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权重和在过去一段时间所发挥的作用,进一步探讨京津冀协同发展在现阶段的结构特征和演进趋势。从结构视角研究发现,河北综合协同指数提升较京津更为显著,“千年大计”雄安新区建设,交通、公共服务投入增加激活了河北的区域协同后发优势;天津协同指数呈现细微下降,与天津近年来经济结构升级趋缓、京冀协同联动还有待加强有关。从协同指数结构看,总体上京津冀协同指数都有上升,河北的贡献率最大。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上已经进入演进结构不断优化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高素英  高颖  张烨   《技术经济》2017,36(8):109-117
基于"共享式增长"理念,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及APL模型优化了京津冀商贸物流产业关联机制,并据此构建了京津冀商贸物流产业新体系。研究发现:北京的商贸物流业与其服务业和技术产业的关联密切,天津的商贸物流业与其制造业和金融业的联动发展较好,河北的商贸物流业与其制造业、采掘业和农林牧渔业的关联效应显著;北京的商贸物流发展趋于饱和,河北商贸物流业的产业关联结构相比天津更加均衡,其产业波及效应提升也更加明显。提出建议:为实现京津冀的资源与发展成果共享,京津在满足本地商贸物流需求的同时,应将部分商贸物流企业转移至河北,同时给予相关技术、资金支持;河北应承担起京津冀的主要商贸物流建设,完善商贸物流产业关联机制,加快发展工业品、采选品和农产品等专项商贸物流,保障对京津生产生活原料的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