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粮食经济》2017,(10):55-56
正山西沁州黄小米(集团)有限公司是以沁州黄小米为基础产业,以小米深加工产品为主导方向,集良种繁育、基地种植、科研开发、产品加工、市场营销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山西省优势农产品谷子基地示范企业,全国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实施单位。集团下设5个控股子公司,主要产品有绿色、有机"沁州"牌沁州黄小米、谷之爱婴幼儿营养小米粉和三甄谷味杂粮三大系列产品。一、强化沁州黄种植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2.
山西沁州黄小米集团(原名山西省沁县沁州黄小米开发服务中心),山西沁州黄小米(集团)有限公司为集团的核心公司,下设5个控股子公司和2个联合公司,是以沁州黄小米为主导产品,集良种繁育、科研示范、基地建设、生产加工、市场营销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3.
在晋东南一带,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话:“金珠子,金珠王,金珠不换沁州黄。”晋东南地区的沁县古为沁州,“沁州黄”是这里出产的一种小米,颗粒小,金黄色,被当地人称为“金珠子”。沁州黄不仅形体金黄,味道香美,而且营养丰富,经过有关部门鉴定,它所含的脂肪量、蛋白质、可溶性糖类的含量,都高于普通小米。  相似文献   

4.
以集成综合技术推进沁议处黄谷子标准化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沁县是中华名米沁州黄的原产地,是“中国小米之乡”,其独特的地理、地质、气候环境孕育出了色泽鲜黄透亮、颗粒圆润均匀、口感绵软香甜的历代贡品——沁州黄小米。近年来,沁县坚持“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模式,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建设良种繁育基地2000亩,带动原产地域保护区3万农户发展标准化基地8万亩,基地农户户均增收6000元,成为当地农村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5.
王改清 《山西农经》2014,(1):106-107
沁县是山西省谷子优势农产品示范基地之一,是"中国小米之乡",2012年我县成功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目前已有四万亩有机基地获得国家认证,这标志着有机产业已步入快车道。沁州黄谷子种植作为我县的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有机标准化种植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正>"我住过不少小山村,到处有我的父老乡亲,小米饭把我养育……"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父老乡亲》把山西小米的革命历史唱了出来。笔者家乡在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对于我们武乡人来说,"宁可三餐无肉,不可一餐无(小)米",小米是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食物。从小就听父母说武乡小米是最好的,但市场上熟知的却是沁州黄小米,很少见到武乡小米。这次春节回家,笔者惊  相似文献   

7.
正沁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市北部,现辖7个乡,6个镇,306个行政村,18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14万人。全县耕地面积50万亩,在农业生产中,沁县因地制宜,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围绕规模化、标准化目标,抓重点、抓特色、壮基础、强龙头,逐步形成了玉米、沁州黄谷子、蔬菜、肉牛育肥、沁州鱼养殖等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农业产业发展离不开高素质  相似文献   

8.
王亚茹 《山西农经》2023,(1):149-152
山西省地貌复杂多样,因其地势高、黏质土、气温低,杂粮种植优势得天独厚。谷子是山西省杂粮第一大生产作物,素有“中国小米在山西,山西小米数第一”之美誉。谷子脱壳为小米,故北方地区多称谷子为小米。小米作为山西乃至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山西小米产业已成为山西省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文章从产业链角度介绍了山西小米产业发展现状,通过分析发现山西小米产业目前存在种植规模化程度较低、种子品种更新换代慢等问题,并提出促进山西小米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正>北京平谷大桃、天津沙窝萝卜、山西沁州黄小米、黑龙江五常大米、江西赣南脐橙、陕西洛川苹果等等,各地先后推出一批又一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尽管还没出现国际大品牌,却在当地乃至全国有名。当前,打造农业品牌热度空前,有的地方政府成立农投、城投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有的科研院所、社会机构研究包装策划评价农业品牌;有的民间组织、社会团体评估推介农业品牌;一些农批市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按照这个标准,金岭镇山上张家村"小米大王"张万寿还真有点长寿之相,但就是这个看起来干瘦羸弱的小个子,却顶起了金岭镇小米生产销售的一片天,不仅如此,他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开放,在山村的小小舞台上唱起了一出出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1.
就中国农谷(湖北荆门)而言,因地制宜地选择以粮食产业为主导产业,并积极进行培育与发展壮大,就能率先在“产业之谷”方面有所突破,进而带动“文化之谷”、“科技之谷”、“休闲之谷”、“富民之谷”等的次第形成,同时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金谷栽培技术金谷是我国四大名谷之一。其米色金黄,米质性粘,味香,营养丰富。现将其栽培技术简介如下:一、选用良种,轮作换茬。金谷的传统良种有"齐头黄"、"齐头占"、"菠菜根"、'"大黄苗"等。为保持良种的种性,在播种前,将选留的谷穗脱粒,晒种,然后用2...  相似文献   

13.
正曾经的恩施,地处山区,交通闭塞,产业不兴,恩施人民守着金山饿肚子。如今的恩施,是武陵山区正在崛起的特色产业增长极,一个产业之谷、养生之谷、富民之谷跃然眼前。引发这一产业巨变的是一个"硒"字。"世界唯一探明的独立硒矿床"和"全球最大的天然富硒生物圈"两大世界级优势资源,为恩施带来了"世界硒都"的名号。沉睡亿年的硒资源,在新时代恩施人手中,正逐渐苏醒,散发出无限魅力。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五常大米、吉林长白山鹿茸、山西沁州黄小米、广西沙田柚、江西赣南脐橙、青海高原牦牛肉……上千种绿色精品纷呈亮相,参观者络绎不绝。12月14日至17日,由农业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绿色食品2012上海博览会在上海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行。绿博会是全国农业系统的重点展会,自1990年开始举办,今年是第十三届。本届绿博会规模显著扩大,参展范围进一步拓宽,各地将"三品一标"整合在同一个展团,统一组织参展;共有34个参展团,分别来自全国30个省(区、市)、3个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参展企业603家,参展产品1141种,包括粮、油、果、蔬、茶、畜、禽、蛋、奶、水产等,吸引了近千家中外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  相似文献   

15.
1.小米重养脾.小米是五谷之首,常食能补脾益胃.小米对脾虚体弱的人而言,可谓是进补的上品,可补中益气、延年益寿.做法:熬一锅小米粥,用汤匙撇出小米粥上层的精华——米油,空腹喝下,有很好的养脾胃的疗效,每天早晚均可服用. 2.大豆重养肾.大豆中的黑豆被称为"肾之谷",中医认为它具有补肾强身、解毒、润肤的功效,对肾虚、浮肿有较好的食疗作用.做法:泡发后打制成豆浆,或煮黑豆粥,每天早晚各一次.  相似文献   

16.
山西小米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山西小米"品牌建设,是山西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重要抓手。为统筹推进"山西小米"品牌建设各项任务开展,笔者对各市小米产业发展基地、加工、营销、品牌、科研等方面开展了调研。全省小米产业发展现状谷子种植基本遍布山西全省,2017年种植面积353万亩,居全国第一位,总产量80万吨。忻州、朔州、长治、晋城、吕梁等地区种植范围  相似文献   

17.
正一、坚持政府推动,搞好"山西小米"品牌建设总设计今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山西省政府签订了《共同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合作协议》,对山西粮食产业给予支持,山西省政府成立"山西小米"品牌建设领导小组,出台《"山西小米"品牌建设实施方案》,研究制定了《"山西小米"品牌建设三年发展规划》。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提升"山西小米"等区域公共品牌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战略下,产业振兴和产业兴旺是农民致富的基石。本文以伊川县小米为例,了解其种植发展现状。通过分析发现:目前该县小米种植存在农机科技推广难、品牌建设力度不够、产业链较短、包装特色不凸显、销售渠道狭窄等问题。针对面临的突出问题,结合当地实际状况,从加大信贷科技投入、推动农业机械化进程,建立农业合作社,提升品牌效益,提高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以及优化产品包装、扩大销售渠道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伊川小米产业的稳定向好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菏泽因牡丹而出名,有"中国牡丹之都"的美誉。牡丹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开发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被国内外各界人士广泛关注。菏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牡丹产业,科学谋划,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驱动相结合,立足现有牡丹种植大户实施"倍增计划",引导工商资本进入牡丹产业领域,逐步扩大牡丹种植面积,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牡丹产业综合竞争力,着力拓展牡丹深加工的广度和宽度,牡丹产业发展走上了快车道。菏泽市牡丹种植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0.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长治市发挥自身旱作农业优势在小米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功,获得"中国小米之都"等多种荣誉称号.本文探讨了长治小米在打造区域品牌过程中可优化之处,并结合日本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经验提出可行的优化建议.以日本"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入选地的农产品营销为例,长治小米在地区品牌建设工作中可从以下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