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经济学、生态学和伦理学的视角反思人类因土地利用而产生的土地生态环境问题的深层原因,提出新世纪土地政策的价值追求(1)衡平世代间利益,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2)尊重自然的内在价值以及野生动植物"利用"土地的权利,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
土地可持续利用是实现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借鉴"生态足迹法",并结合土地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哈尔滨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改变土地科学学科没有反映学科特征的"土地"概念定义的状况,提出土地科学学科视角下的"土地"概念定义。研究方法:针对土地科学学科长期没有形成能够反映学科特征的"土地"概念的状况,搜集土地科学界和相关学科有关"土地"概念定义的研究文献,研究分析土地科学界有关"土地"概念定义存在的问题,指出土地科学学科缺失反映学科特征的"土地"概念的严重性,根据土地科学学科的本质特征和内涵,提出土地科学学科视角下的"土地"概念定义。研究结果:(1)土地科学学科现有"土地"概念的定义主要体现了地理学等自然学科的特征,不能反映土地科学学科的本质特征和内涵;(2)由于没有学科视角的"土地"概念的定义,导致土地科学学科在研究对象、研究角度、研究范围等重要方面难以反映土地科学学科的本质特征和内涵,引致土地科学学科体系构建困难。研究结论:(1)土地科学学科视角下的"土地"概念具有以土地权籍理论为核心和基础、权籍可及性、人力可达性及土地一般属性的重要特征;(2)土地科学学科视角下的"土地"是"一个人类可以设置并行使土地权籍的地球陆地表层(包含内陆水域、海岛和沿海滩涂)的时空系统",简称为人地关系权籍时空系统;(3)由本文提出的"土地"概念定义,推出"土地科学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土地人地关系权籍时空系统中出现的一切土地现象";(4)作者提出的土地科学学科视角下的"土地"概念定义体现了学科的本质特征和内涵,反映了人类开展土地利用活动不可或缺的视角,构成了土地科学学科发生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4.
管子曰:"理国之道,地德为首"。古今中外千百年的历史表明,土地与人类的关系密不可分,土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中,一直与国家存亡兴衰息息相关,与国家稳定社会和谐密切相连。毛泽东在会见斯诺时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谁能赢得农民,谁就赢得中国;谁能解决土地问题,谁就能赢得农民"。蒋介石到台湾后,也曾后悔:"回顾过去我们在大陆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因为没有能够彻底实行土地改革"。  相似文献   

5.
土地资源作为"上帝"赐予人类的自然物质,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为人类利用的土地,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客观上具备了商品属性,其价值可通过一定的商品交换途径予以实现.我国的人均土地资源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本来就较为紧张的土地资源供求矛盾显得更加尖锐.如何加强土地资源开发、储备、运用与管理的会计核算,是资源会计领域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拟就土地资源会计核算的基础与内容问题做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6.
重要启事     
<正>《中国土地》杂志的主要栏目"焦点"、"专题"、"专家在说"、"理论探讨"、"调查研究"、"基层"、"实务"、"视线"等,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业内外广大读者,包括一批对土地问题深有研究的专家、学者,国内土地管理领域的各级领导和基层工作者,以及关注我国土地问题的普通公众,都给我们  相似文献   

7.
1问题的提出当今世界的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的加速破坏在并行前进,人类与土地之间的矛盾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尖锐,这样严峻。尽管多次把保护地球,保护土地资源作为世界环境日主题,其实并没有在总体上取得显见减轻破坏土地的效力。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在人类与土地之间的基本关系方面认识模糊而导致人类在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中的盲目行为乃是问题的要核之一。2人类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土地是人类生存之母,人以土地为生。在长达300万年的人类历史中,无论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还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土地是人类衣食的基本供给…  相似文献   

8.
基于土地伦理的土地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核心问题.人类在土地利用实践中折射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土地伦理观是从以人类为中心的利已主义,转变为包括人类在内的人地共荣发展观.土地可持续利用伦理的原则主要包括公平原则、生态原则和健康原则.土地可持续利用伦理建设策略主要有:(1)树立生态意识、合理利用土地;(2)正确处理人地关系,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3)逐步完善土地法规.  相似文献   

9.
对于当前农业农村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现实问题,作者通过调研得出了自己的思考:对工商企业进村租赁土地经营问题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要一概否定;对基层组织通过"反租倒包"为土地流转提供服务问题应通过政策加以规范;对土地入股问题应对农民入股土地实行破产豁免;对于粮食供应问题应依靠国内基本自给、进口调剂余缺弥补不足;在农业走出去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管理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良健 《农业经济》1999,(11):26-27
一、问题的提出及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建设都要落实到土地上,它是人类文明创造中使用时间最长、最广泛、最频繁而又最薄弱的环节和部位,也是环境污染最直接而又受害最为严重的媒体和载体部分。当今社会,由于人类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带来了许多全球性的土地资源问题,例如因砍伐森林、过渡放牧、过渡开采以及工业和农业活动而引起的土地退化,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环境的持续发展。为了满足人类和环境的需求以及与土地退化作斗争,应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的规划…  相似文献   

11.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必备品。有媒体报道,中国或将遇到前所未有的粮食危机,可能养活不了自己了。中国遇到了哪些问题?城镇化促进了粮食消费数量和质量的增长;种粮利润低,使得粮食主产区追求高度工业化和城镇化的"GDP冲动"从未停止;土地失控,使得耕地流失成为中国粮食安全的最大威胁,耕地"18亿亩红线"难守;此外,耕地污染加剧、水资源短缺、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人才流失和青黄不接等问题,直接危及粮食安全。中国真的要经历粮食危机吗?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土地使用制度从无偿、无期限使用转向有偿、有期限使用;土地有偿使用的主要形式是出让,即"批租制";出让这种有偿使用形式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土地有偿使用应建立并推行"土地租赁制".  相似文献   

13.
农村土地利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良  张云 《农村经济》2004,(1):30-33
耕地是土地资源的精华 ,是人类获取基本农产品的基础条件之一 ,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然而 ,近些年来 ,我国农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一方面 ,是耕地面积越来越少 ,质量越来越差 ;另一方面 ,耕地浪费严重 ,土地资源污染问题突出 ,农村土地产权界限模糊不清 ,农村非农建设用地问题不少。针对这些情况 ,作者认为 :应建立耕地保护法和自然资源保护法 ;依靠科技进步 ,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 ;加强农村土地整理 ;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股份合作制。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大陆地区并无土地信托登记制度。《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106条使用了"不动产信托登记"的概念,首次将土地信托登记制度带入人们的视野。在办理土地信托登记过程中,是否应同时办理土地物权变动登记,涉及登记模式选择问题。对此,有"二重登记"与"一重登记"之争。我国台湾地区土地信托登记属于"二  相似文献   

15.
坚持科学发展观珍惜每一寸土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6月25日是我国第14个"土地日",宣传主题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珍惜每一寸土地".中国土地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与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在国土资源部网和人民网房产频道上同时举办第三期"6.25土地日"论坛,邀请20位专家学者,分别就如何发挥土地的宏观调控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土地规划、土地整理与耕地保护;征地制度改革与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及农民利益保护;规范土地市场与土地资产保护;完善土地调查制度,发展土地科学等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研讨.形成的主要观点如下:  相似文献   

16.
衡阳市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城镇化进程背景下衡阳市的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特征;衡阳市土地利用仍存在一些问题:耕地减少与人口增加的反差明显,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土地污染严重,环境恶化明显;土地利用协调度低,土地开发超强度和土地利用低集约化并存;人类经济活动频繁,人为水土流失增强;从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协调耕地与建设用地的关系,保证农地质量不再下降,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等5方面提出促进衡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分为经营权退出与承包权退出。分析表明:第一,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意愿与其资源禀赋密切关联,而以农为业和以农为生的农户显著依赖土地;第二,与已发生土地经营权退出的农户相比,尚未发生土地经营权退出的农户存在过高估计交易费用的"虚幻认知";第三,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意愿表现出"厌农"、"离农"与"恋农"情绪的纠结;第四,对土地社会保障功能的替代,并不能够强化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意愿;第五,政府扶农政策与土地流转政策的目标冲突,抑制了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的意愿倾向。本文认为,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不仅是一个经济要素的流动问题,也不仅是一个预期收益与机会成本的权衡问题,还是一个农民的社会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土地是万世之本,万物之源,万业之基.土地问题,是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永恒课题.纵观历史,土地制度始终决定和影响着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生产关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基于"演化—反思—重塑"的基础逻辑诠释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土地价值认知观。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土地从自然物、生产资料到自然经济社会综合体,土地内涵表面上从一元拓展为多元,土地价值认知本质上从广纳趋向收缩,经济价值成为主导;(2)土地在满足以经济驱动的人类需要的价值标准中成为"财富增长的机器",其自然属性被忽视,商品属性被强化,土地承载压力不断增大,成为影响土地价值量的关键约束;(3)从"人"的利益衡平、"地"的功能协同、"人地"的价值共生三个维度重塑土地价值认知,形成以"人"的认知秩序为基础,"地"的本体完善为核心,"人地"价值统一为旨归的土地价值认知体系。研究结论:过分强调人类的价值主体地位、以经济价值为核心的单一向度的土地价值认知难以匹配生态文明价值取向,重塑多维系统的土地价值认知,以适应新时代空间治理需求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想想农民利益……--关于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历史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田 《中国土地》2001,(9):20-23
有人类,就有了人类与土地的关系;有农业,就有了农人与土地的关系。在中国,农民与土地浓得化不开的关系与情结,已经有几千年了。说起衣食,就想起农民;说起农民,就想起土地。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但是,有多少人会想到,土地还是农民的一笔巨大财富,农民应该真正拥有他们的土地财产权?有人估算,中国国有土地资产约有25万亿元。也有人估算,中国农民的土地资产约有三四十万亿元。问题是,当今农民认为他们拥有这笔财富吗?我们不是农民的这些人承认农民拥有这笔财富吗?———引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