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城镇化必然伴随着进城农户与农村土地的"人地分离"以及土地资源的再配置。土地流转在部分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隐患,因此,中央提出了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这一改革新方向。为了强化对承包地退出必要性的认识,本文利用河北、河南和山东三省62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处理效应模型(TEM)计量分析了农户承包地退出意愿对小麦和玉米亩均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承包地退出意愿对粮食亩均产量有显著的负向作用,与控制组相比,愿意退出承包地的农户,其小麦和玉米亩均产量分别低0.539%和0.763%,而且退地意愿对兼业程度较低农户造成的粮食产量损失更加明显。政府应将承包地退出作为"三权分置"的一种政策补充,支持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整体转让,为农户自愿有偿退出土地提供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
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农户之间的流转是解决当前中国农村土地利用细碎化及撂荒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土地供给和土地需求两个方面对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模型分析显示,现阶段农户土地过于零散、户主受教育程度低下、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农户之间的流转。笔者认为,在制定促进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相关政策时,要权衡各因素的影响,兼顾效率与公平。  相似文献   

3.
在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既定政策下,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愿有偿退出,既是优化人地配置的要求,也是为具备离农条件农民提供土地权利价值实现通道的要求。当前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退出机制还不完善,导致引导有条件农民自愿有偿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改革相对滞缓。本文研究在分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愿有偿退出内涵的基础上,基于政府与市场角色厘定分析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愿有偿退出机理,审视了试点地区的实践困境,进而提出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愿有偿退出机制的政策建议。研究认为,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愿有偿退出过程中,应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应通过承担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的保障性补偿责任,消除市场失灵,并防范改革风险,进而通过政府与市场角色的厘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愿有偿退出的补偿机制、推进机制和退出土地的利用机制,构建符合理论和现实要求并具有可持续性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通道。  相似文献   

4.
有一种深化农村土地改革的思路,叫做土地的"物权化",实际上是要确立农民的土地财产权。但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农民的土地财产权是不完整的。主要表现是:1.农民没有退出集体经济的权利。《土地承包法》规定,"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小城镇落户的,应当按照承包方的意愿,保留其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允许其依法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农业户口的,  相似文献   

5.
正在细化和落实农地"三权分置",促进农地流转的大背景下,因势利导探索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已成为当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从2017年1月起,我们对上海中远郊的松江、奉贤、金山、崇明四区部分村的农户进行了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意愿调查。通过调研,我们认为上海应按照中央文件精神,摸清农民对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意愿,在不违背和损害农民利益的基础上,稳妥引导农民开展退出土地承包试点。  相似文献   

6.
户籍制度改革中农户土地退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农户土地退出意愿分析框架为基础,并基于重庆市1829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承包地、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因素及其影响方向。研究结果表明:户主年龄、家庭主要成员是否已定居城镇、家庭是否有稳定的非农收入来源、土地是否有撂荒或闲置、退地补偿或补助是否按时足额发放、退地后生活质量预期的高低对农户承包地和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户主是否在外非农务工、土地是否位于城镇规划范围内、退地政策是否多变、退地后是否担心就业问题对农户承包地和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显著的反向影响;家庭主要成员是否参加新农保、退地后医疗与养老保险预期的高低仅对农户承包地退出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土地面积、土地是否有流转仅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显著的反向影响,同时,退地后住房预期的高低也仅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中央提出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试点。2016年和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地"三权分置",支持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目前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主要有两种路径:一是强制性退出。国家或地方政府以公共利益的名义征收,使部分农民被动市民化而丧失土地承包经营权。二是引导性退出。地方政府制定激励政策,引导有条件地方的农户自愿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并换  相似文献   

8.
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既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完善和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城乡发展一体化背景下农村土地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农民财产权实现之必须。当前,学术界对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的必要性、内涵、条件、对象、意愿、影响退出的因素、退出方式及补偿标准等还存在较大分歧。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调查,对农民退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若干问题进行再认识再分析,以求得出一些价值性结论和创新性对策建议,便于政府制定政策时进一步优化完善。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探究土地经营权流转中农户羊群行为的产生机理与经验证据,为促进土地经营权顺利流转提供参考。通过构建农户土地经营权流转决策树模型,本文解析了农户羊群行为的产生机理,提出了羊群行为形成条件的研究假说,并通过浙江省嘉兴市的调查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①当搜寻、解读和利用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信息的成本过高,却能够从社会网络信息中获取足够的土地经营权流转信念时,农户仍具有高程度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意愿,表现出羊群行为。②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的落实可通过"示范效应"来实现。③土地经营权流转可通过建立与完善信息传播渠道与中介服务机构进行合理、有效的引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农户意愿层面探讨了农户规模经营及其约束问题。结果显示,现阶段超过半数的农户表达了对扩大土地经营规模的意愿。其中,具有较多农业资源禀赋及较强行为能力的农户,倾向于扩大其土地经营规模。文中提出:鼓励和引导弱质农户放弃土地经营权,构建农地经营的"退出"机制尤为必要;农户土地经营权的退出或者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能够通过市场激励来完成,构建土地经营权的产权流转市场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辽宁省14个市385个农户为样本,对农户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土地面积、家庭年收入、贷款利率和对政策的认知与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需求意愿显著正相关;家庭人口数与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需求意愿呈负相关。据此提出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支持农户土地规模经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出台农地经营权抵押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农户政策认知程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去年底,中央就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发出了通知,指出: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是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业发展、保持农村稳定的制度基础。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允许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是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符合党的一贯政策。当前农村出现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多数反映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总体上是健康的。但是,一些乡村推行的土地流转,存在不少违背农民意愿、损害农民利益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有的随意改变土地承包关系,强迫流转,侵犯了农民的承包经营权;…  相似文献   

1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解决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细碎化及撂荒、闲置的有效途径,对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以及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农户是农村耕地经营的主体,他们对一个地区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具有决定性作用.农户土地流转的意愿和行为又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研究影响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和行为的因素对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典型模式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升为具有相对普遍适用性的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理论政策意义和现实意义。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滴新村积极开展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满足农户发展的资金需求,并依托集体经济组织和地方政府对抵押贷款运作机制进行了创新。但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仍然面临承包土地抵押价值低、抵押权实现机制不完善、风险分担机制过于依赖政府等困境。为进一步完善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制度,本文从进一步完善制度提升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单位抵押价值、构建"抵押+信用"贷款机制、放宽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用途限制、以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导构建抵押权实现机制四方面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内涵应同时包括土地家庭经营形式长久不变、合同期限内农户与集体之间的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能更加完整三个方面的内容。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主要面临着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成员权意识、具体的可供操作的政策规定缺失、法律滞后及法律规定之间的不一致等方面的挑战。相关的政策建议是:第一,在以二轮承包到期后继续延长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承包期为70年,承包期内实行以户为单位,"生不增、死不减"。与此相关的支撑性政策设计和法律法规修订包括,适时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条例,主要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地位、经济类型,成员资格的界定、成员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以及成员的进入和退出的相关制度安排;围绕农民承包地用益物权的性质,进行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其他法律的修订工作;建立由政府主导、面向失地少地农民的土地保障制度;实行农村社会保障向失地少地农户倾斜。第二,赋予农民土地承包权更完整的权能。主要包括,赋予农民土地承包权抵押、担保权能;赋予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权;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机制。第三,修改国家征地补偿标准和办法。按照"占谁补谁"的原则来分配征地补偿费。实行土地承包期"长久不变"后,应变按30年补偿为按70年补偿。  相似文献   

16.
农户分化对农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意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分析农户分化对农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意愿的影响。研究方法: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职业分化程度对农户农地经营权退出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农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的影响不显著。收入分化程度对农户农地经营权退出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农地承包权退出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在其他控制变量中,家庭劳动力数量、是否参加养老保险、农地流转难易程度对农户农地经营权退出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参加养老保险、农地流转难易程度、城镇定居意愿对农户农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依据农户分化的程度,制定适合的农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方式,引导有条件的农户从承包地中自愿有序退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科学合理的补偿标准,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偿退出,对解除农民与土地的传统捆绑关系有重大意义。[方法]文章通过对成都市120户农户的访谈调查,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农户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受偿需求进行了分析归类和权重确定,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按人补偿的退地补偿标准,并将其与成都现行补偿标准进行了对比。[结果]研究发现农户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受偿需求有收入补偿需求、养老保障需求、失业保障需求、情感补偿需求、技能提升需求、家庭发展需求6个类属,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这6个需求类属可归纳到生理需求、保障需求、情感需求、发展需求4个层次中,各需求层次权重分别为0. 48、0. 37、0. 08和0. 07;基于农户需求构建的补偿标准约为5. 3万元/人,高于成都市现行补偿标准,高出部分为对农户保障需求、情感需求、发展需求的补偿。[结论]要建立完善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补偿机制,应适当提高现行的补偿标准,充分考虑农户养老、失业、情感、发展等问题,并因人制宜地考察农户的退地申请条件,同时保留退地农户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其他权益。  相似文献   

18.
实施"三权分置"为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提供了新途径。落实集体所有权,应通过保障农民集体成员权,重建农户承包土地的集体所有权行使规则;保障农户土地承包权,应立足于实现农民集体成员以家庭为单位初始取得集体所有的承包土地的权利;土地经营权因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而成为一项独立的财产权。土地经营权因其取得方式的不同有租赁权和用益物权之分,而且两者的法律效果不相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后,农业经营主体法律保护机制以及地权登记与承包土地的经营权融资担保机制有待完善。为坚持和维护家庭承包经营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中的基础性地位,需完善以农民集体成员权为基础的农户承包土地的集体所有权制度;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建设应立足于建立以土地经营权租赁为主、兼顾其他形式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机制和承包土地的经营机制,建立以小农生产经营现代化为目标的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制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一般农户的视角出发,以四川省506份农户调查问卷为基础,运用Logistic模型定量分析了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个人意愿、行为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民存在实际的贷款需求,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市场潜力较大,但农户的资源禀赋状态约束了农村土地资本化进程,因此要更加重视对农村金融知识的宣传和农民的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20.
集中安置的易地搬迁农户面临经营农业的距离障碍,可能导致承包地种植收益的无形价值损失。其承包地妥善处置关系到贫困人口的生计可持续,关系到脱贫攻坚伟大事业的兴衰成败。本文以理性选择理论为基础,构建易地搬迁农户承包地处置分析框架,结合湖南、湖北两地的调研数据,对保留承包经营权、流转经营权和退出承包经营权三种处置方式及农户所面临的制度约束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搬迁后农户继续耕种农地获利减少,放弃耕种农地的比例将增加;搬迁地区农地流转缺少有效的、正规的渠道,搬迁农户难以通过市场实现资源交换利益最大;搬迁农户存在较高农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意愿,但目前缺少易地搬迁农户承包地退出的制度设计。针对上述这些问题,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关可操作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