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体育运动参与者为研究对象,了解运动行为变化阶段所带来的身体自我概念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对杭州市272名20岁以上的成年男女使用了运动行为变化阶段问卷,身体自我概念问卷和自我效能感问卷。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第一,分析了运动行为变化阶段身体自我概念,自我效能感的差异,发现身体自我概念的下位因素——体脂/瘦身、外貌、健康、身体活动、柔韧性、耐力、肌肉在维持阶段表现较高,自我效能感也保持阶段较高。第二,分析了运动行为变化阶段对身体自我概念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在准备阶段,身体自我概念的体活动和肌肉产生显着影响。  相似文献   

2.
自我效能感通过选择、思维、动机和心身反应等中介过程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绩效产生重要影响。管理者可以通过帮助员工设定合适目标、创造良好工作环境、促进员工不断反思工作、树立学习榜样、激发工作热情等策略提高员工自我效能感,从而实现组织整体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工作效能感是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的自我效能感,研究证明,工作效能感对于提高工作绩效、增强工作动机、改善工作态度都有重要意义,研究工作效能感对于企业意义重大,本文就工作效能感的定义、作用和提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员工建言行为与其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然而,现有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本文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将建言采纳和工作自我效能感引入到分析框架中,考察员工建言行为与建言采纳的交互作用如何通过工作自我效能感影响工作绩效.以273名企业员工为样本,结果发现:(1)促进性建言和抑制性建言均与工作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2)建言采纳正向调节促进性建言和工作自我效能感的关系;(3)工作自我效能感部分中介了促进性建言和建言采纳的交互项与工作绩效的关系.本研究丰富了员工建言行为影响工作绩效的内部机制和权变条件,对员工建言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内在动机,积极与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与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安全作为中介变量在创新气氛与创新行为的关系中所起到的作用,从而为研究创新气氛和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研究创造性自我效能对于个体创造力的影响是创新研究领域的新热点。为更好地了解创造力自我效能的影响机制,本文引入内在动机、隐性知识共享作为中介变量,从个体层面展开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创造力自我效能对内在动机、隐性知识共享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内在动机、隐性知识共享同时对员工的创造力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作用;内在动机、隐性知识共享在创造力自我效能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而内在动机则在创造力自我效能与隐性知识共享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的效应;在创造力自我效能对于员工创造力影响的三条路径中,创造力自我效能通过内在动机,进而影响到员工创造力的路径,其正向影响效应最强。  相似文献   

7.
教师教学效能感包括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有四个方面 :教师效能感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影响。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要有教师的角色意识;通过教学过程的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不断进行自我学习。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我国企业女性高管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探索影响女性高管职业成长的心理因素。研究发现:(1)职业价值观影响女性高管的职业选择过程,引导其努力工作以达到自身目标,驱动其职业成长;(2)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提升女性高管对自己的认可度,使其对自己的能力更为自信,并在不断改变的过程中,驱动其职业成长;(3)职业价值观对工作投入、职业韧性和终身学习等职业行为有促进作用,进而驱动女性高管的职业成长;(4)女性高管的绩效成就、心理素质和思维方式等阶段性成就反馈作用于自我效能感,帮助女性高管形成较高的职业发展目标,并反映到职业价值观层面,进一步驱动其职业成长。  相似文献   

9.
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深入探索数据素养对越轨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以JDR模型为基础,探讨创新自我效能感在数据素养与员工越轨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及包容型领导的边界影响。对双阶段收集的302份有效数据样本进行实证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数据素养对员工越轨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新自我效能感在数据素养与员工越轨创新行为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包容型领导不仅正向调节数据素养与创新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还正向调节数据素养通过创新自我效能感影响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0.
唐莹 《活力》2010,(2):1-1
本文以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为对象,从理论和前人的实际研究两个角度探讨了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形成与改变的因素,指出Bandura提出的四种信息源和家庭、学校及同伴群体都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进行不同程度的影响。提出了通过对学生进行外部强化、自我强化、归因训练以及学习策略的培养提高效能感。  相似文献   

11.
表面和谐(superficial harmony)是指个体在面对冲突时维持人际和谐的一种动机.与三种和谐因子(增加和谐、避免分裂、视和谐为阻碍)中的避免分裂相对应.表面和谐在本土文化背景下表现尤为突出,在这一动机的驱使下,个体为了避免自身利益损失而回避冲突,与中庸思维、表层扮演以及人际宽恕等概念存在区别.现有研究已经证实:表面和谐这一动机会通过个体效能感、心理预期等心理机制对员工的建言与沉默行为产生影响,或作为宽恕背后的重要动机对个体组织公民行为等结果产生影响.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关注:表面和谐对其他结果变量的积极与消极影响,表面和谐与自我损耗的关系以及在团队或组织层面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安顺市专升本院校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缺乏英语学习动力等现状,通过问卷调查、课堂测评发现增强学生英语自我效能感能改善这些状况.阐述了对大学生英语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增强大学生英语自我效能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情绪认知评价理论,从情绪和认知两个视角分析失败恐惧对创业坚持的影响与边界条件。通过对316名创业者的问卷调查发现:创业失败恐惧对创业坚持行为具有负向影响;自我效能感在失败恐惧和创业坚持之间发挥中介作用;成长型思维调节失败恐惧对自我效能感的负向影响,成长型思维通过降低失败恐惧对自我效能感的负向作用来促进创业坚持行为。依据“情感—认知—行为”的逻辑从创业者的情绪和认知视角综合分析失败恐惧对创业坚持的影响,既为创业者中途退出创业活动提供解释思路和理论洞见,也为全面理解创业坚持行为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本科院校高校扩招,高职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导致高职生在就业中遇到许多心理问题,本文借助职业自我效能理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状况、成因等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其职业自我效能形成与发展对毕业生造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高校应根据职业自我效能感对就业心理和行为的影响针对性地开展教育,进一步对高职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进行培养,巩固和强化高职生的就业能力。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出强化学生职业自我效能的策略,同时指导高职院校学生求职的心理与行为;使他们能更好的选择自己的职业,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5.
陈兵  杜杰 《乡镇企业科技》2014,(21):255-256
借助动机及学习动机的概念,将影响"90后"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负面因素归类,运用教育心理学成就动机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强化动机理论、自我价值理论来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指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刘翠娟 《价值工程》2010,29(13):243-244
大学生参与锻炼活动备受关注,既有研究着重考察了锻炼动机和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进一步深入探讨了大学生的显性自我心智模式和隐性自我心智模式对锻炼动机和锻炼行为这一关系的调节作用。通过问卷调研和隐性联系测试方法,发现显性自我心智模式对锻炼动机和锻炼行为这一关系的影响有限;而隐性自我心智模式对这一关系的影响显著;并且锻炼动机、显性自我心智模式和隐性自我心智模式的三次交互项显著影响锻炼行为。结果说明,相对于显性自我心智模式,隐性自我心智模式对锻炼动机和锻炼行为关系的影响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本人将重点分析网络学习行为的定义,分析影响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5个因素,即自我知识素养、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网络资源、网络教学模式,以及提出了更好应对网络学习的意见,最后做出总结.  相似文献   

18.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本研究旨在探讨组织容错感如何以及何时对员工工作绩效起作用.本研究的数据来自江苏省7所高职院校198个教师,提出组织容错感对员工工作绩效影响的被调节的中介理论模型.结果发现:(1)组织容错感正向影响员工工作绩效,员工自我效能感在其中起完全中介作用;(2)员工的工作投入正向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通过提高自我效能感而提高工作绩效这一做法适用于高工作投入的员工;(3)组织容错感通过员工自我效能感对工作绩效起间接作用,此间接作用的强弱依赖于员工工作投入的变化,即组织容错感的间接作用适用于高工作投入员工.  相似文献   

19.
以高职院校学生为被试考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361名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职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总体状况偏低,男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女生,理科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文科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石云平  赵小希 《价值工程》2011,30(33):212-213
根据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阐述了影响自我效能感各因素间的关系,并对艺术类学生低自我效能感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培养艺术类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三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