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背景出发,对经济转型中劳动力转移与就业的问题进行探究,并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政府在促进劳动力转移与就业中的作用,结合实际为政府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一、背景分析 1.山西资源型经济状况 资源型经济,指区域依靠矿产资源等资源的比较优势,通过开采、加工自然资源继而形成初级产品的一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山西煤炭资源较为丰富,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煤炭、焦炭、冶金、电力四大产业为主导的资源型经济结构.2010年底,国家发改委宣布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意味着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必然过程,政府在转型的前期和中后期大都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其政府治理模式也存在一定差异性。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但是其转移过程和转移政策选择也遵循了一定的规律性。因此,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政府在选择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时,应正确考量经济社会变迁的动态性,不断改革治理机制,最终推动全体国民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3.
由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多数进城农民工缺乏专业技能,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各种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各级政府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应发挥的职能不够,导致农村劳动力就业障碍重重.因此,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培训,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转变劳务输出地政府与输入地政府的服务职能,制定并落实有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法律、法规,切实保护农民工的权益,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政府在制订宏观政策时,要将经济增长与促进就业结合起来,财政与货币投入要保持适度比例,以防止过高的通货膨胀为界限,通过刺激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扩大就业量,以经济稳定、协调的增长带动劳动力有效需求。要通过劳动立法和社会保障立法,创造一个有效和公平的环境,加快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我国劳动力流动具有典型的二元性,具体表现为劳动力流转和转移。在二元流动结构主导下,劳动力流转和转移的动力结构不同,成本高低和风险大小也有很大差异。因此,政府的就业政策应充分考虑劳动力二元流动的特点,着重整合城乡劳动力市场,实现标本兼治的就业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6.
我国富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途径,主要表现为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鉴于过去30年我国八成以上的农民转移到城市不仅没有带来城乡居民收入差别的缩小。反而导致城乡差别明显扩大。孕育了难以转型的农民工特殊社会群体,今后应当把转移农民就业渠道的重点放在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上,即实行农民的就地转移。  相似文献   

7.
城市产业转型与结构调整及其向郊区进行产业转移必然带来相应的劳动力流动,城市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布局不匹配问题反映出城市产业布局结构与劳动力布局结构的互动性动态调整.城市政府应根据城市产业特征以及在产业价值链中的位置,顺应产业转型与城乡产业转移的现实趋势,推进人口的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从就业弹性和就业矛盾来看,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滑坡的原因在于经济结构调整、劳动力素质问题、劳动力转移成本高、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不畅等方面。其相应的战略对策有: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布局;从源头上解决劳动力总量过剩,节制劳动力供给,减轻就业压力;通过城镇就业制度建设,建立劳动力流动的市场调节机制和市场体系等。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就业有其自有的特征。本文从经济转型的基本理论入手,推导出了经济转型时期的就业特征,即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配以及劳动者素质的普遍提高,并结合广东省的实际情况,对广东省在经济转型时期的就业问题作了实证分析,同时提出了解决广东省在经济转型中失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产业、劳动力"双转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转移"对促进广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广东省具有工业结构相似度比较低、政策及区域合作、地缘、人缘优势及文化背景相似等优势;同时,也存在承接地产业整体水平比较低,基础设施落后,劳动力转移成效受制约,转出地产业发展水平差异等不利因素。对此,应创新产业转移的微观转移模式,以产业集群为抓手,变单一产业转移为产业链整合导向转移,提高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能力,加强粤东西及北部地区的环境建设,完善劳动力培训就业及宣传等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11.
文章根据对浙江省5个地区本地农村劳动力城镇就业现状进行的调查分析,概括了现阶段浙江省本地农村劳动力城镇就业的现状、特点,就浙江省各级政府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后的城镇就业、劳动服务、法律保护、政策扶持等相关工作,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一直是困扰中国经济增长的难点.在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态势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我国劳动力市场当前存在的两大悖论、三大特点--"两大悖论"即经济高增长与居民低就业并存,劳动力供给总量过剩与局部供给不足并存;"三大特点"即"劳动力转移刚性"特征明显,民营经济短期内缓解就业压力但长期前景不容乐观,劳动力总量过剩但就业结构日趋合理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和农业收入的持续下降,农民迫切希望转向城镇和农村非农产业寻求增加收入的机会。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持续增加,而农村流动劳动力大多是在非正规就业部门就业,所以从非正规就业角度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非正规就业的现状以及非正规就业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的非正规就业。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宏观缺乏指导,就业渠道不畅和劳动力素质偏低。推进城乡统筹就业的原则是: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再就业置于同等地位,既要统筹兼顾北京市农村和城镇劳动力,又要统筹兼顾北京市和外省市劳动力,最终建立起城乡一体的、公平竞争的、高效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主要对策有:出台统一指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相关政策,完善农村就业服务体系,加强流动劳动力的监控力度,完善资金支持体系,扶持骨干乡镇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加入WTO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也随之变得更为复杂,并显得日益突出和重要。因此,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这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马鞍山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较大,可劳动力输出并不多,且农村劳动力普遍文化偏低,缺乏技能,加之市场就业竞争能力等不确定因素,返乡回流的机率较大。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和新生劳动力成长,仍会有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应采取健全服务体系、加强技能培训等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  相似文献   

17.
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是社会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两个基本方面,当供大于求就必然出现劳动力过剩。我国目前劳动力的需求总体状况是供大于求,其原因与总量矛盾、结构矛盾、体制矛盾和职工的择业观念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关。目前我国就业问题突出,应引起政府及有关方面的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是社会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两个基础方面,当供大于求就必然出现劳动力过剩。我国目前劳动力的需求总体状况是供大于求,其原因与总量矛盾、结构矛盾、体制矛盾和职工的择业观念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关。目前我国就业问题突出,应引起政府及有关方面的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转型时期的就业问题不仅复杂,而且严峻,严峻的就业问题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为解决就业问题,可借助于税收优惠政策以促进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鼓励灵活的就业;确保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以有效地控制失业率;建立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实现就业的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并轨;充分发挥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优化作用,保证劳动力资源的自由的流动;在继续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对劳动力供给进行必要的调控;加快就业信息的流转,借以减少摩擦性失业等。  相似文献   

20.
国际垂直专业化对参与国的劳动力就业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考察了国际垂直专业化总体、不同伙伴国、不同技术密集度的行业对中国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垂直专业化增加了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就业,但是这种效应不显著;承接OECD国家的生产环节转移促进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就业,承接非OECD国家的生产环节转移降低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就业;不同技术密集度的工业部门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对劳动力就业结构存在“部门偏倚”效应,承接高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生产环节转移显著促进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就业,承接低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生产环节转移降低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就业,但是这种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