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冯丽 《经济师》2014,(5):43+45-43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中国梦"的施政纲领,对内希望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目标,对外希望实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愿望。不论是从中国的世界观,还是从世界的中国观来看,中国梦与个人梦具有一致性,中国梦与全球梦具有一致性,中国梦与时代梦也具有一致性。中国梦,这一政治纲领,不仅要凝聚人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要为世界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梦"的核心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既有历史的必然性,又有现实优势,但是由于社会管理理念和相关管理制度等影响,"中国梦"的实现会遇到一系列"中国难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述中,具有丰富的社会管理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管理思想为指导,秉持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童亚 《经济研究导刊》2014,(27):237-238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这一理念开始,我党就十分重视"中国梦"的宣传和践行。作为践行"中国梦"的主要力量,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就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就目前中国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来看,总体来说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如何提升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就成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主要分析在中国梦的引领下,对提升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22,(1)
文章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课程为例,围绕高职本科风景园林专业"三全育人"的目标,就风景园林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课程思政目标下,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梳理实施途径,提出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设计思路,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并进行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研究中,幸福是指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包括生活满意程度、积极情绪体验与消极情绪体验等因素,具有主观性、整体性和稳定性特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必修课,但历来被学生认为是最难"熬"的一门基础课,思政课老师有必要用新思维学习并研究思政课新的教学法,以实现学生对思政课的期待,从而有效提升思政课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科技的自主创新。"科技梦"见证历史沧桑,承载复兴使命;"科技梦"助推经济转型,构建"美丽中国";"科技梦"承载"中国梦"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隐性教育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新、快、准、活、广"为特点的新媒体,给高校思政隐性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探索隐性教育新途径,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8.
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积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思政课程设置改革为基础,以项目化管理机制的建立来管理实践教学项目,通过项目优化构建师生双项驱动的实践教学模式,保障实践教学资源库的实时更新,探索全新的思政实践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互联网+背景下智慧教育新模式创新不断,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思政课教师在教学模式建构、线上课资源建设、推动团队合作等方面积极探究与实践,构建了思政课“OPE”教学新模式。该模式重置并优化以往传统思政课教学流程,提出课中知识内化新理念及实践型思政课堂打造,通过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概论》一门课程的剖析与设计,构建了基于OPE理念下混合式思政课教学模式,对实现大数据时代下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数据化、信息化、智慧化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6,(2)
中国梦是引领当今中国改革发展的理想信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旗帜。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同时也是个人梦。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承担着振兴民族的使命,而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追求与大学生精神缺失的难题,在中国梦的视域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重点探析中国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中国梦视域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途径三个方面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与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相契合,二者相辅相成,密切统一。加强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引导,既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迫切要求。从分析中国梦与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关系着手,总结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梦视域下加强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引导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中国梦"这一概念,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的出发点、落脚点是人民,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价值。中国梦与老百姓息息相关,中国梦最终落到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上,落实到解决老百姓关心的一件一件具体事情上。老百姓是天、是地,我们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民生建设,随时随地地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实现中国梦,"民生"二字不能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国梦、人民梦的实现之路还很漫长,我们要继续坚持不懈地深化民生建设,从而能更好地实现圆梦中国。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是学校实现育德树人的有效途径,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酒店管理专业集合理论、实践和创新等特点,利用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融会贯通,形成协同效应。通过界定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内涵,结合酒店管理专业特点,归纳、提炼出酒店管理专业思政元素,并提出思政元素与现有课程体系的融合策略。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基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是大思政背景下协同育人的重要指导方针,新时代劳动教育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融合是人才培养的大势所趋,更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现实需求。辅导员与思政教师更是育人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和指导者。同时,劳动教育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具有理念和实践的共通性和互进性,通过内在关联逻辑的明晰,探索在高职院校培养过程中,将其二者的理念价值、能力提升、育人载体有机融合,促进其养成正确的劳动精神,培养其良好的劳动能力,在劳动中全面提升其自身综合素养,在未来的就业与创业中,将有利于大学生拥有更好的职业素养和劳动素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9,(12)
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包括积极的人格特质、积极乐观的态度、稳定的情绪体验、积极的认知和做事风格。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导下,心理学课程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意义性更为突出。心理学的课程思政改革主要包括调整课程目标、植入思政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三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梦"为表述的中国实践形成了现代中国的文化形象,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求和探索"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梦想的文化体现,是中国梦的文化场域.可以说,以实践为基础的中国梦的文化场域呈现的开放性、延展性、整合性及现实性都是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文化理路,是理论与实践、现实与理想、超越与具体、普遍与特殊、社会与个体的统一.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进行大学文化建设,形成大学生自觉的文化实践意识,对中国人实现梦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有对自然、社会、自身、生活、爱等多姿多彩的梦,人作为逐梦者而存在。"中国梦"是个人梦想的中国表现,是中国人对历史与祖先的承诺。大学生是人对梦追求中的杰出者。大学生"中国梦"教育要按照大学生对梦想的追求本性,以梦想统领。然后,以中央"中国梦"教育精神为指导,以大学生自我梦想实现为号召,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8.
汽车强国战略提出要建设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高职院校汽车专业肩负着人才输出的重担。以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智能汽车传感器课程为例,分析OBE理念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可行性和契合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汽车强国梦”为价值引领,构建岗课赛证创融通的“德技”双线课程思政设计范式,并基于OBE理念构建“五步法”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发挥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付鹏 《经济师》2023,(9):213-214
“宁波帮”精神是宁波商人在长期的经营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先进的群体意识,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家国情怀和奉献社会是“宁波帮”精神的鲜明特征。将“宁波帮”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对于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和引导价值,有利于解决传统的课程思政过程中的知识与育人协同支撑不强、思政素材缺乏等问题。新时代背景下,基于立德树人的基本使命,建立健全地探索“宁波帮”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体制机制,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多方多角度发力探索。  相似文献   

20.
当前,产教融合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逻辑主线,如何更好融合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落实课程思政任务,是国家赋予各高校的使命,也是各高校应积极探索的问题。通过分析当前产教融合模式下的课程思政的特点和困境,提出产教融合各主体应牢固树立协同育人理念,共建共享思政资源库,多措并举建设优秀师资队伍,发挥政府主管部门的引领作用和监督作用,紧跟信息化时代发展,探索出校企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为各高校如何在产教融合模式下提高课程思政育人成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