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9 毫秒
1.
本文选取1999~2003年实施MBO的29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另选取29家非MBO的公司作为配对样本,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实施MBO当年和后一年是否利用非经常性损益对会计盈余进行了调整。研究表明:没有足够证据说明MBO公司在MBO当年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减会计盈余,但其经营业绩的增长存在异常现象;但在实施MBO后一年存在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增会计盈余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03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寻找微利、亏损和扭亏公司通过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证据。研究结果表明,微利公司和扭亏公司主要通过非经常性损益调增利润;而亏损公司则通过非经常性损益进一步调减利润。其中,处置长期资产收益、补贴收入以及减值准备的计提或转回是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本文同时提出了遏制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防范措施,并为最新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提供了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徐海峰 《财会月刊》2012,(16):46-48
本文以深市1 21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根据其2008~2010年连续三年的财务数据,从非经常性损益对上市公司净利润的总体影响,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扭亏为盈,T族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利润及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构成情况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发现经常性损益仍是近年来深市上市公司盈利的主要来源,但微利公司和T族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利润调节现象较为明显。同时本文的分析结果证明中国证监会多次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进行管制取得了一定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非经常性损益是影响公司盈余水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文选取2010年沪市82家ST、*ST和S*ST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来分析非经常性损益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非经常性损益在ST、*ST和S*ST上市公司2010年盈余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同时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基本每股收益较之前也有不同程度的差距。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将有针对性地提出若干提高盈余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2011年至2012沪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对非经常性损益的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注册会计师对于盈余管理是具有判别能力的,并能给出自己相应的整合意见,但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并没有足够的重视,注册会计师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2002-2007年期间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发生频率统计发现,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发生频率在上市公司总体截面水平和个体时间序列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个别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在企业连续会计期间内多次发生。通过价值相关性检验发现,多次发生非经常性损益的估值系数显著提高。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多次发生进行盈余管理来影响投资者对股票内在价值的正确判断,导致股票的价格不能有效反映其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7.
多次发生非经常性损益对股票市场定价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2002-2007年期间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发生频率统计发现,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发生频率在上市公司总体截面水平和个体时间序列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个别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在企业连续会计期间内多次发生.通过价值相关性检验发现,多次发生非经常性损益的估值系数显著提高,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多次发生进行盈余管理来影响投资者对股票内在价值的正确判断,导致股票的价格不能有效反映其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截至2002年底公认实行了MBO而又可获取资料的15家公司,研究其在MBO过程中是否存在减少报告盈余的应计会计处理。通过扩展的Jones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有证据支持管理层在MBO前一年采用了减少会计应计的统计证据。同时针对线下项目和费用的统计发现MBO公司和对照样本相比,在MBO的前一年度和当年度中,前者的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利润比后者小,而前者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比后後者大。这些证据表明在MBO过程中确实存在着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证监会要求披露"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的制度背景,实证考察了上市公司分类转移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的相关监管政策尽管强调了核心利润的重要性,但却引发了上市公司通过非经常性盈余进行分类转移的盈余管理行为,即将一些经常性费用类项目划分为非经常性损失,或将非经常性收益划分为经常性收益。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政策出台后盈利公司具有明显的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动机与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沪深两地A股2004-2006年期间总共3997个公司样本观测值,用以检验微利公司、亏损公司是否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结果发现:非经常性损益是微利公司扭亏为盈的“法宝”;亏损公司为了在来年顺利实现盈利,表现为亏损年度非经常性损益显著为负,并且低于控制样本。  相似文献   

11.
资产减值规定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数据分析(一)样本的选取2007年1月1日起实施的现行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现行准则实施以后,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来操纵利润越来越难。为分析资产减值现行规定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本文选取沪、深两市的42家公司作为样本进行分析。虽然选取的样本数占全部上市公  相似文献   

12.
自发性会计变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调减利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8年1592家上市公司为总体样本,对34家发生调减利润自发性会计变更和249家发生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司的特征及动机进行了检验,发现这些公司进行调减利润的变更,造成与当年强制性会计变更相关性不复存在是高盈利公司平滑盈余和大亏公司的大清洗所致。  相似文献   

13.
证监会在最新修订的非经常性损益披露规则中将上市公司证券投资收益列为一项重要的非经常性损益.文章从上市公司证券投资收益的盈余持续性及证券投资收益的交易性质、交易频率与交易本质等方面,分析了上市公司证券投资收益的非经常性损益本质,以期加深时证券投资收益这种重要的非经常性损益的理解,便于实务界对非经常性损益进行准确的会计确认.  相似文献   

14.
选取2009—2011年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以不同的会计指标作为公司业绩的替代变量,验证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是否存在粘性,并考察内部控制对这一粘性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ROA体现出更强的业绩敏感性,没有粘性;而与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DNP)之间存在粘性,但其粘性特征在高质量内部控制的作用下有所减弱。这说明管理者会用盈余管理的方式增强业绩敏感性,分组检验发现内部控制可以实质性地抑制高管薪酬的粘性,真正增强业绩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稳健性是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我国自2007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不再以稳健原则为主基调,那么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是否会降低上市公司会计盈余的稳健性呢?本文以2001年至2008年深沪两市全部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考察了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盈利上市公司会计盈余不存在稳健性,亏损上市公司会计盈余存在稳健性;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整体会计盈余稳健性下降,这是由于亏损公司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大幅下降,而盈利公司会计盈余稳健性是上升的。  相似文献   

16.
稳健性是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我国自2007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不再以稳健原则为主基调,那么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是否会降低上市公司会计盈余的稳健性呢?本文以2001年至2008年深沪两市全部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考察了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盈利上市公司会计盈余不存在稳健性,亏损上市公司会计盈余存在稳健性;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整体会计盈余稳健性下降,这是由于亏损公司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大幅下降,而盈利公司会计盈余稳健性是上升的。  相似文献   

17.
非经常性损益归类变更盈余管理是利用非经常性损益具体项目的确认和归类变更来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在监管日益加强的背景下,公司应计利润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能力和空间越来越小,更有可能采取非经常性损益归类变更进行盈余管理。文章阐述了非经常性损益的制度背景和归类变更盈余管理的原因,归纳了非经常性损益归类变更盈余管理的手段,提出了非经常性损益归类变更盈余管理的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18.
周涛 《财会通讯》2008,(3):90-93
本文研究了沪市A股1999-2002年年报中关于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情况。研究发现:虽然非经常性损益披露制度不断完善,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盈余管理行为,但新的披露制度也诱发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方式上的“创新”。同时还发现,盈利状况、资产规模、资产负债率对企业非经常性损益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因其使用频率的广泛,成为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2015-2017年沪市A股制造业发生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的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分析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以每股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对股票异常收益率作回归分析,考察样本公司是否存在利用价值相关性人为影响股票市场。研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具有显著的价值相关性,对股票收益率有较强的解释能力。为了遏止上市公司利用非流动资产处置操纵盈余,市场监管部门应将该项目进一步引入风险警示制度中。  相似文献   

20.
陈俊丽  郭姗姗 《会计之友》2012,(31):103-106
文章在控制相关变量的情况下,以中国资本市场2006—2008年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对象,对高管薪酬与会计盈余成分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高管薪酬与经常性损益和非经常性损益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并且高管薪酬能够显著区分非经常性损益和经常性损益;(2)高管薪酬与经营性现金流和应计项目显著正相关,但高管薪酬没能显著区分经营性现金流和应计项目;(3)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和操控性应计与非操控性应计都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但是两者的回归系数相差不大,说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还没有区别反映它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