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涨,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的持续增加,引起了社会对“土地财政”行为的关注.本文将从现实情况出发,分析“土地财政”形成的原因,并从解决当前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过度依赖的角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土地增值税的管征经历了简易征收和“精细化管理”两个阶段,其制度变化主要受征税成本、房地产调控政策和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思维的影响。中央调控政策导致了土地增值税制度的易变和不稳定。土地财政思维促使地方政府对土地增值税进行“精细化管理”,这不仅使管理过程中的征税成本急剧增加,也使地方政府对土地增值税产生收入依赖。从长远来看,土地增值税不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应予取消。但从近期来看,其仍是地方财政不可或缺的收入来源,应该简化税制并逐步减少征税。  相似文献   

3.
土地财政被称为"第二财政",其实,这并非是个单纯的财政问题,城市化建设"大跃进"、同级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地方官员的"拼"政绩、增加财政收入等都是地方财政走向"土地财政"的幕后推手,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获得的收益能够快速解决地方政府的"燃眉之急",故地方政府对"卖地"是乐此不疲的。但是长此以往,势必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改一改“土地财政”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梁季阳的一次发言被5次掌声打断。他在发言中明确指出,房地产市场的病根在于土地垄断,在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  相似文献   

5.
从8月中旬开始,国家审计署将对过去6年地方土地出让收支、土地征收、储备、供应、整治、耕地保护及土地执法等情况进行审计.此次审计是继社保审计、地方债务审计之后的第三次大规模全国性审计. “土地财政”是观察、理解当代中国复杂国情的矛盾交汇点.这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伴随土地出让收入节节攀升,“土地财政”已经成为各级政府财政收入最重要来源之一,譬如2013年全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再创历史新高,达到4.13万亿元,同比增长约45%,土地出让金收入在整个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中的比例更是高达86%,更不用说,此外还有规模同样惊人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系由“土地财政”担保而取得,因此总的来说,如果我们认同地方政府间的竞争是引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那么“土地财政”就是这种因素之所以奏效的关键抓手.  相似文献   

6.
日前,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正在研究通过改革土地收益分配办法的方式,来遏制地方政府过于依赖“土地财政”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财经要闻     
《宁波经济》2014,(9):10-10
“土地财政”迎来首次全国范围审计 继全旧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后,又一轮拿国范嗣的审计摸底在8月展开,目标是是摸清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各方面情况。  相似文献   

8.
在现有的财政分税体制和以GDP考核政绩的行政管理体制下,地方政府必然依靠其对土地的垄断权力获取巨额土地出让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这就是土地财政。为使土地财政收益最大化,地方政府通过抬高土地出让底价和人为限制土地供应数量等方式造成土地市场的稀缺,从而拉高地价推高房价。应从改革和完善分税制、地方政府考核机制、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入手消除土地财政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租税互替”机制的研究框架下,本文采用了文献比较和理论分析法来解析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本文对租与税的概念、特性和表现形式及其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归纳和分析,研究结论表明:(1)在现行的地方官员晋升制度和财政收支分权制度的双重作用下,地方政府及其官员偏好于追求短期的土地租金收入而非长期的税收收入;(2)地方政府及其官员对于地租收入的强烈偏好,直接导致了目前的土地财政模式;(3)推进不动产税制改革,使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由偏好短租转变为偏好长税,是构建合理、规范、可持续的土地财税制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借助2002年到2011年全国省际面板分位数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扩张的新型城镇化诱因。结果表明:(1)新型城镇化过程具备市场化内生的自我生财机制;当前导致地方土地财政高企的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追求就业拉动而采取的税收竞争行为。(2)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进程在短期内具有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压力性质,但中长期具备快速提振城镇化质量的“回流效应”。(3)东部地区土地依赖程度较高急需建立适应城镇化发展的土地财政代偿机制,而中西部地区土地财政风险可控可继续实施土地出让金提取反哺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