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有的财政分税体制和以GDP考核政绩的行政管理体制下,地方政府必然依靠其对土地的垄断权力获取巨额土地出让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这就是土地财政。为使土地财政收益最大化,地方政府通过抬高土地出让底价和人为限制土地供应数量等方式造成土地市场的稀缺,从而拉高地价推高房价。应从改革和完善分税制、地方政府考核机制、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入手消除土地财政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将中国的土地征用与出让制度模型化,构建一个政治与财政双重激励下影响地方土地出让规模的动态理论框架,并利用土地二级市场开放后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验证与拓展分析,试图从财政激励、经济绩效与土地征用出让制度本身,对近年来土地出让规模的膨胀给出多角度的解释与探讨.研究表明,地方政府面临的政治激励与财政激励因素是造成土地出让收入规模膨胀的重要制度原因;土地出让的收益水平、以及其对经济增长与财政增收作用也会对此产生正面的推动作用,而农地生产效率则与之负向相关.实证表明,近年来我国对于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范化有助于抑制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扩张.基于此,文章认为合理管控土地出让收入规模需要土地出让制度内外的联动改革.  相似文献   

3.
土地财政包含两部分.一是与土地有关的税收,如耕地占用税、房地产和建筑业等的营业税、土地增值税等等.目前地方政府重点征收的是房地产税和建筑税,高的巳达地方税收收入的百分之三四十. 二是与土地有关的政府的非税收入,如土地租金、土地出让金、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新菜地建设基金等等.目前地方政府主要看重的是土地出让金,出让金占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的比重,已达百分之四五十,少数地方甚至超过预算内收入.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与预算外收入: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官员动机多样化的假设与官员集团集体行动逻辑分析的基础上,融合已有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个包容性更强的"中国转轨经济高速增长"的解释框架,讨论中央-地方制度规则变化下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的逻辑关系。本文认为,由于地方政府的权力没有受到有效约束,针对自上而下的制度变化,地方政府总会做出最有利于地方利益的行为反应。而广泛存在于地方政府活动中的"预算外收入",成为地方政府集体行动的激励基础。无论是分税制前以"经营企业"为特征的地方保护主义经济增长模式,还是分税制后以"经营土地"为特征的土地发展主义经济增长模式,都产生于地方政府追求预算外收入的过程之中。尽管这种由地方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绩效,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相似文献   

5.
是土地供应量与房地产税赋提高了房价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金霞 《南方经济》2013,31(11):27-37
自分税制实施后,“土地财政”成为我国地方政府获取收入以支撑财政支出的主要选择,而与此同时房价也在不断上涨。中央政府从民生角度要求地方政府对房价实施调控,地方政府则主要通过调整土地供给量和房地产税税赋来施加影响。土地供应量和税赋会影响供需双方从而影响房价,反过来房价又会影响税收收入及开发商对土地的需求,进而影响社会民生。本文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住房价格和土地供给量、房地产税税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各地区的住房价格上涨原因。通过构建住房价格和土地供给量、房地产税税赋之间的PVAR模型,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分析和方差分解方法来透视地方政府行为对住房价格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地方政府行为和房价之间存在着联动关系,但在推动住房价格上涨的原因上存在着区域差异:在东部地区,土地供应量影响房价;中部地区,二者联合推动了房价上涨。而在西部地区,房地产税税赋对房价的影响明显。在政策建议上,对地价推动房价的地区要从丰富住房来源和数量入手,而税赋影响房价的地区则要完善相关税制改革。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进程中,财政分权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为地方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努力提供了激励,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如非经济性公共品供给不足等问题。采用各省市1994-2006年的资料,本文研究了财政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的科技支出行为。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地方政府的科技支出决策呈现出策略性行为特征。总体而言,财政分权促进了地方财政中科技的投入,地区间竞争的压力削弱了财政分权对科技投入的正向作用,而市场化的发展进一步强化了分权下地方政府提高科技投入的倾向。根据上述结果,本文认为应完善对于官员的考核制度,提高科技政策的权威性,加大对地方政府预算监督的力度,并积极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本文构建了包含政府部门、工业部门、农业部门等多行为主体在内的理论模型,证明了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最大化动机下,会带来资本、劳动和土地三种资源配置的扭曲。在此基础上,选取2000-2017年中国24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竞争性财政行为对上述三种要素资源扭曲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竞争显著提高了资本、劳动和土地三种资源的错配程度;在考虑官员更替、政治晋升、从政经历等政治因素的影响后,实证结果依然稳健;财政竞争导致的要素资源扭曲不仅存在于省内竞争上,在全国范围内同样广泛存在。异质性分析显示,东部地区地方政府财政竞争会引起劳动力资源扭曲,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竞争行为会引起资本和土地资源扭曲;2008年以前地方政府财政竞争主要引起资本扭曲,2008年以后则同时引发了资本扭曲和劳动力资源扭曲。研究结论表明,相对于政治激励,财政压力才是引发地方政府资源错配的根本原因。中央政府应当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科学、动态地评估官员任期内决策带来的中长期影响,有效降低地方政府财政竞争行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政府热衷于土地征用的经济分析,从成本和收益两个角度解释其根本原因,接着分析当前地方财政结构,揭示土地财政对地方政府的重要性,再深入探讨土地财政驱动了哪些政府经济行为。不可否认,地方政府收入行为、基础设施投资行为和招商引资行为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要解决发展成果共享的问题,最终落脚点应在于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涨,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的持续增加,引起了社会对“土地财政”行为的关注.本文将从现实情况出发,分析“土地财政”形成的原因,并从解决当前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过度依赖的角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玉波 《改革》2013,(2):46-53
"后土地财政时代"是一种相对概念,指的是受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影响及土地资源(耕地)瓶颈约束,现行的土地财政模式不能再长久维持,在这一时期,地方政府无法继续依靠土地出让金与土地房产税费收入及土地储备抵押融资收入维持地方支出的情形。在后土地财政时代,地方政府面临两大困局,即城镇化快速发展与土地资源稀缺性之间的矛盾以及国家宏观调控的刚性与地方政府利益间的矛盾,其行为策略是以风险与破坏行为推动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为实现顺利转型,应引导地方政府向城市公共治理者的角色转变,建立与地方政府事权相匹配的公共财政体制,改变城镇化动力机制,赋予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发债权,征收物业税,约束地方政府风险与破坏行为,完善农地征用补偿制度,公开"三公"经费支出。  相似文献   

11.
浅析制度环境与地方政府行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蓉 《改革与战略》2007,23(11):7-8,11
文章从地方政府"经济人"假设出发,阐述了制度环境对地方政府行为的重要影响.分析认为,在侧重于经济增长的官员考核制度、"分灶吃饭"的财政制度和形式化的监督体制等制度的激励下,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地方政府会将地区经济增长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并可能采取一系列机会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土地增值税的管征经历了简易征收和“精细化管理”两个阶段,其制度变化主要受征税成本、房地产调控政策和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思维的影响。中央调控政策导致了土地增值税制度的易变和不稳定。土地财政思维促使地方政府对土地增值税进行“精细化管理”,这不仅使管理过程中的征税成本急剧增加,也使地方政府对土地增值税产生收入依赖。从长远来看,土地增值税不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应予取消。但从近期来看,其仍是地方财政不可或缺的收入来源,应该简化税制并逐步减少征税。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1996-200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规模及结构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中国的财政收入、支出分权与地方政府整体规模正相关,"怪兽"理论在中国不成立,主要原因是,在当前的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在财政竞争和官员晋升竞争的压力下,更加积极地开展财政支出竞争(特别是注重扩大生产性基础设施方面的财政支出规模),导致地方政府规模不断扩张.本文认为应改革官员的考核机制和转移支付体制,适度地扩大地方政府自有收入规模,从而将会有利于改善地方政府治理水平,推动经济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陶然  袁飞  曹广忠 《世界经济》2007,(10):15-27
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国的土地制度与政府间行政管理、财政体制安排对地方政府大规模协议出让土地的激励,并讨论了区域间政绩竞争和地方禀赋条件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的影响。基于1999~2003年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我们考察了地方政府协议土地出让对地方财政的当期和滞后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差异。本文还对目前中央在土地征用与出让体制方面采取的改革措施进行了初步评估,指出了现有政府反应的局限性和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孔繁成 《南方经济》2017,36(10):90-110
近年来,公众对环境质量的关切日益上升,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但事实上环境质量并没有明显好转,甚至有持续恶化的趋势。这一现象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文章从晋升激励、地方官员任期预期的政治制度特征入手为破解这一谜题提供了新视角。研究结果显示:(1)晋升激励恶化了辖区环境质量。"GDP晋升锦标赛"体制下,地方官员改善辖区环境质量的意愿不足,地方官员为在晋升中取得成功,很可能会采取牺牲辖区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手段推动辖区经济增长,从而导致辖区环境质量恶化。(2)晋升激励对环境质量的作用要受地方官员任职预期的影响。不同任职预期下,官员晋升激励对辖区环境质量的作用不同。较短任职预期,辖区官员易采取短视行为,实施忽视辖区资源环境的发展战略,导致辖区环境质量恶化,反之则相反。(3)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是影响辖区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财政压力越大,政府默许甚而纵容一些污染企业生产的可能性就越大,结果导致辖区环境质量恶化。(4)地方官员年龄的增长对辖区环境质量改善起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山区贫困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在"中心—外围"经济发展格局下,中国反贫困新的思路是,加强对贫困山区的人力资本投资,通过人力资本积累提高贫困人口收入的直接效益以及因人力资本积累而导致人口迁移带来的人与土地紧张关系缓解的间接效应,实现在可持续发展中消除山区贫困。中央政府对财政制度以及地方政府和地方官员的考核与激励制度等应做调整、创新和变革,以协调解决因人力资本投资在各地区之间产生的成本—收益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媛  贾生华 《世界经济》2012,(3):125-145
中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使得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决定土地供应时机而对土地市场施加影响。在追求土地收入最大化的假定下,本文将地方政府假定为一个垄断的开发商,从实物期权理论的视角来研究地方政府土地供应决策。本文的主要推测是,市场不确定性的提高将延迟土地供应的最优时机。本文的经验研究基于生存分析模型,采用杭州市的243宗地块样本,考察了土地供应时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市场不确定性提高1个标准差将使得土地供应的可能性降低42%。上述结果验证了地方政府供地行为符合实物期权规律,也为地方政府供地决策具有收入最大化倾向的论断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8.
古志辉 《南方经济》2006,1(4):58-71
论文通过建立连续时间动态讨价还价模型对地方政府与企业所有者之间的博弈关系进行了理论研究.并对双方策略选择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理论研究的结果表明,如果博弈双方的时间偏好相同,剩余控制权(或者称之为相对讨价还价优势)的配置与博弈双方的福利水平无关:而时间偏好不相同时,剩余控制权的配置将影响双方的福利水平,这个研究结论与是否存在交易成本不必相关。通过实证研究,论文的研究结果表明:(1)地方政府追求预算外盈余的行为会导致其增加财政支出最终导致财政赤字持续增加,但这些财政赤字并没有为企业股权融资提供有效的支持;(2)地方政府的财政更愿意与企业在预算外的领域合作,而企业则更愿意与地方政府在预算内合作:(3)非国有企业较国有企业更愿意和地方政府在预算外合作,而地方政府也更愿意和非国有企业在预算外的领域合作。这些实证结果说明地方政府在时间偏好不一致的情况下拥有剩余控制权。  相似文献   

19.
财产税自产生以来就是地方政府筹集收入的主要手段。尤其在全球化、区域化以及与此相关的对地方公共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地方分权逐渐成为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而地方分权就要求地方有一定的财政能力作为后盾。因此对地方收入主要来源之一的财产税的研究就更加重要。对于财产税的研究。理论上也一直有比较大的分歧。但本文试图从财产税成为地方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之一这一现实而不是从理论出发研究财产税对地方政府的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以地方分权、地方财政为出发点。并结合财产税本身的特点来分析财产税对于地方政府的重要意义。中国也有财产税,但是并没有发挥财产税应有的作用。地方财政体系还很不健全。在宪法对私有产权的承认以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中国应该总结经验,改革地方财政、建立更加完善的地方财产税税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立足于我国现有的“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分析目前绩效考核制度的特点:晋升激励和内部绩效考核相结合。这种内部绩效考核机制对政府官员的行为目标、晋升竞争策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内部绩效考核体制的特点下,政府官员为了获得对自己有利的绩效考核结果将会尽量使得自己的管理政策满足机构内部官员的偏好,绩效考核成为晋升竞争的工具。同时,官员之间晋升竞争导致的投票交易行为会使得政府内部运行效率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