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从创造价值劳动的范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结论,以及价值规律的表述三个方面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进行了创新。提出:应把创造价值劳动的范围拓展到人类的一切劳动;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着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科学发展度系数;应把价值规律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改为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着商品价值量,应该把商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结论删除。  相似文献   

2.
张海燕 《商》2013,(15):85-85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称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反向变动关系,但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对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客观因素包括劳动工具和资料发生巨大变化,同时由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劳动者自身素质以及劳动时间的主观条件得到很大提高。在新的全面发展的经济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变化关系的经典理论发展存在局限性,已经无法完全解释已经变化了的经济现象。从二十世纪中叶开始,在我国经济学界已经开始讨论关于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变动关系的争论,本文综述近几年在国内出现的几位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关于劳动生产率与劳动价值量成比例变动。  相似文献   

3.
价值的实质是货币而不是劳动,把价值量看成是劳动量,就是严重脱离实际,是一个极大的误解。单位商品价值取决于单位平均劳动时间所创造的货币收入。不能把等价交换理解为“等量劳动的交换”,生产劳动的成果、使用价值状况是决定价值量的主要因素。我们追求的第一目标是“更多的价值”,是以“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取得尽可能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洛哇 《商业科技》2011,(13):45-45
本文先后阐述了商品的含义,包括狭义与广义的概念;商品的二重属性,包括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含义,以及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价值与使用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它决定了商品的二重性。然后说明了商品的价值量以及决定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此引申出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对价值规律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本文先后阐述了商品的含义,包括狭义与广义的概念;商品的二重属性,包括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含义,以及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价值与使用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它决定了商品的二重性。然后说明了商品的价值量以及决定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此引申出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对价值规律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价值创造理论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以文本研究的角度出发,从价值量决定理论、价值实现理论、价值转化理论、价值的实质理论、生产劳动五个方面对马克思的价值创造理论进行系统性、综合性阐述.  相似文献   

7.
物化劳动价值是过去被社会承认的活劳动价值,现在作为商品转移价值部分要被社会重新承认。转移价值量不是过去死劳动的价值量,而是当前生产该要素价值的活劳动价值量,转移价值具有过去的死劳动、现在的活价值的特点。商品价值量是广义的活劳动价值量总和。会计核算方法应该建立在活劳动价值量的计价基础上,使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走向具体化。  相似文献   

8.
贸易全球化与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文莲 《财贸经济》2004,(12):87-90
贸易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先导,经济全球化首先是从商品国际化开始的.而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贸易又有了深刻内涵.它作为价值实现、价值增值的手段,是世界生产过程的必需阶段.作为世界经济全球化先导的对外贸易发展程度如何,成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文中论述了国际贸易在一国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从生产与交换的辨证关系看交换对生产的重要作用;从比较利益看国际贸易提高一国利润率的作用;从数量指标看对外贸易能够增加一国价值量,从而增加国民财富;以及价值规律在国际的应用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9.
劳动力是潜在的凝聚状态的劳动,劳动是显现的流动状态的劳动力;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为主体(资本主义)的条件下劳动力是主体性商品;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的条件下劳动是主体性商品;劳动的价值即人的劳动的价值,就是人的具体劳动中所包含的抽象的人类劳动;作为一种特殊的原始性商品,劳动的价值是指具体劳动中所包含的抽象的活劳动,而活劳动的价值量则等于该劳动所创造的物化劳动的价值量.  相似文献   

10.
刘永伟 《财贸研究》2002,13(6):11-12
<正> 经济学的研究一般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之上的。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中也有一个假设,即商品的价值完全由活劳动创造,生产资料只参与价值的创造过程,而其本身却不能创造价值。商品价值的大小与劳动时间的长短成正比关系。在马克思看来,商品的价值是与商品的市场价格独立存在的一个抽象的绝对值,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并不随着市场的变化而改变。本人认为马克  相似文献   

11.
王浩军 《中国物价》2006,(11):32-35
本文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出发,指出传统劳动价值论本质上是劳动增值论,而商品价值量实际上是资源和劳动两种不同价值的共同体现,赋予了劳动价值论以新的思路和逻辑。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经济理论指出.决定某种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通过一项提高该种商品劳动生产率的技术创新在产业内的S型扩散过程中逐步形成.技术创新的产业内扩散对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产生动态影响,进而使不同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平均化为同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商业劳动转移和创造的价值是价格构成的要素众所周知,商品的价值由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具体地说,商品价值由C V m三个部分组成,其中“C”是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即转移价值,“V”是劳动者为自己所创造的价值,是必要劳动部分,“m”是劳动者为社会所创造的价值,是剩余劳动部分。而商品价格构成则是上述三部分的货币转化形式。通常也用C、V、m来表示它与价值相适应的三个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人们把商品价格构成中的C仅仅理解为工农业生产部门中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的货币表现,把V看作是工农业生产部门的  相似文献   

14.
陈甜 《商场现代化》2006,(10):117-119
随着企业集团在中国的迅速发展,集团总部与其独立经营单位之间价值创造活动的关系也日益引起各界关注。集团公司存在的理由在于可以通过集团总部发挥更高的价值创造功能。然而,从实际情况看,不少集团总部非但没有创造更多的价值,反而破坏和侵蚀了整体价值,巨人集团和猴王集团等企业集团的倒闭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因此,如何应用企业的内部审计模式并为企业创造价值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在互联网大时代下,浙大网新传统业务模式面临严峻挑战,为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实施了"互联网+"战略转型,加大创新业务的投入与自主研发能力的提高。然而,转型以来公司营业利润持续下滑,财务状况恶化。本文将探讨这样的商业模式转型及其投资战略选择,是否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商品的价值量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的生产要素的利润量就无法实现,社会财富的增长也就无法核算。马克思证明生产过程存在剩余价值,商品成本与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在一定情况下存在逻辑冲突的。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时间、供求关系、社会各种标准有关。在马克思看来商品的价值量中包含剩余价值,劳动分享剩余价值就能成立。资本说是市场制度的产物,劳动说是无产阶级的圣经。两说的不断修正和融合在当今社会制度中,达到了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的目的,实现局部的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17.
与普通商品相比较技术商品具有很多的特殊性 ,而这些特殊性与商品的内在属性间存在矛盾 ,这种矛盾则导致技术商品无法正常流通和向生产力转化 ;着重阐述了技术商品和技术商品价值量的特殊性 ,及影响技术商品价值量的主要因素 ;介绍了三种主要的技术商品定价方法 ,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最后 ,介绍了在理想状态下 ,如何用成本法来完成技术商品的定价 ,从而使技术商品的价值在市场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生产资料不是抽象劳动意义价值的源泉,但却是货币形态价值的源泉之一。因此它虽无权参与劳动时间价值的分配,却有权参与货币价值的分配。使用价值的质和量对货币价值量起决定作用,而生产资料可以提高使用价值的质量和数量,从而增加货币收入,因此生产资料创造货币价值。但生产资料所有权不创造价值,资本家仍剥削了工人。认识这个问题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谭顺 《商业时代》2005,(30):12-13,15
传统政治经济学认为价值是影响商品交换的决定性因素,忽视使用价值对商品交换的作用。事实上,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的最终目的,是商品交换的前提条件;使用价值对商品价值及价值量都有明显的规定性,不仅如此,使用价值还是影响商品需求的重要因素,因此,商品的市场价格不应是由价值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受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双重决定。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经济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深化以及人们需求的增加,劳动形式日益多样化。与生产实物商品的劳动一样,生产非实物商品的劳动同样是为社会、为他人进行的劳动,同样存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在交换过程中同样需要通过抽象劳动中介进行劳动量的计量和比较,同样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生产非实物商品的劳动同样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