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3 毫秒
1.
洗钱犯罪的金融防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洗钱是一种隐藏犯罪所得的行为。洗钱行为和洗钱犯罪在我国同样存在,金融业是洗钱犯罪分子的首选渠道,为加强对洗钱犯罪的金融防范,建议采取:积极宣传我国反洗钱的法律、法规;实行金融实名制、报告制;建立全国“可疑洗钱犯罪报告系统”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国金融家》2005,(10):106-107
在今天的金融社会,“洗钱”已经是跨越国界犯罪活动,中国人民银行对“洗钱”活动进行了解释,凡“将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或其它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通过各种手段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都属于洗钱行为。而反洗钱就是要打击这些行为以维护国家金融秩序和保障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洗钱犯罪的危害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洗钱,就是把非法得来的钱款,通过存入银行改变名义,性质成为合法收入,洗钱犯罪不仅破坏国家金融管理秩序,而且为其他犯罪活动提供财政支持,助长新的犯罪。  相似文献   

4.
针对洗钱犯罪的特殊性及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本从界定洗钱犯罪的“上游犯罪”入手,着重分析洗钱犯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从而达到科学界定洗钱犯罪的目的,并立足我国国情,吸收和借鉴国际反洗钱犯罪的经验,提出我国反洗钱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银行业反洗钱力度的不断加大,利用银行系统洗钱的难度和成本增加,洗钱者转而寻找反洗钱措施相对宽松的其他行业,保险业因其自身特点导致洗钱风险不断增加,面临着愈演愈烈的洗钱威胁与冲击。本文通过对保险业的洗钱方式、洗钱风险的分析,提出了保险业洗钱犯罪的防范与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6.
协力推进商业银行反洗钱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洗钱在全世界范围内日益猖獗、迅速蔓延,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严厉打击洗钱犯罪,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维护世界政治经济的安全和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在我国,银行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是社会资金流动的主要渠道之一。正是由于银行业的这一行业特性,使得商业银行义不容辞地站到了打击洗钱犯罪战线的前沿。  相似文献   

7.
所谓洗钱,是指将犯罪所得及其收益通过交易、转移、转换等各种方式加以合法化,以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洗钱活动严重扭曲正常的经济和金融秩序,腐蚀公众道德,助长新犯罪的滋生。2003年3月随着人民银行关于反洗钱的“一个规定,两个办法”的发布,确立了我国反洗钱报告和反洗钱信息监测制度的基本框架,首先对银行类金融机构提出了反洗钱监管要求。  相似文献   

8.
什么叫洗钱     
“洗钱”一词由英文MoneyLaundering翻译而来,上世纪20年代由美国首先使用。关于洗钱的定义很多,不同国家和组织、不同的行业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界定。美国是研究洗钱犯罪最早的国家。早在1970年就通过《银行保密法》来控制黑钱在金融机构中的流动。1986年又通过《洗钱控制  相似文献   

9.
洗钱犯罪及国际、国内反洗钱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洗钱的定义及其危害 洗钱是一种犯罪,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这在国际上已取得了共识.洗钱犯罪的危害主要是:①犯罪分子把赃款洗为合法所得,这就使该项财物的合法所有的国家或自然人,丧失了返还请求权.如犯罪分子盗卖某国珍贵文物给另一个国家后将赃款存入银行或投资办企业,通过洗钱使这笔巨大财物消失得"无影无踪",致使该文物合法持有的国家遭受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0.
所谓“洗钱”是指将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或其他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通过各种手段隐瞒或掩饰起来,并使之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和过程。现代金融制度使得洗钱手段日益现代化,利用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利用金融系统提供  相似文献   

11.
从分析洗钱犯罪的特征和危害入手,通过分析洗钱犯罪的一般过程探讨了电子货币对洗钱犯罪的吸引力,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自《反洗钱法》实施以来,各商业银行对反洗钱工作都十分重视,有效防范和打击了不法分子利用银行结算工具进行洗钱活动。但据笔者观察,多数基层商业银行在反洗钱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四重四轻”现象,影响了反洗钱工作的实质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连力 《金融会计》2005,(6):23-25
银行作为社会资金运动的总枢纽,极易被犯罪分子利用作为洗钱的渠道。银行业作为反洗钱的重要关卡,必须充分发挥预防、揭露和控制洗钱犯罪的作用,承担起堵住入口、防止“黑钱”流入银行系统清洗以及为司法机关打击犯罪提供信息的职责。对中国银行业来说,面对日益突现的洗钱问题,应尽早采取更为全面的对策,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一个完善高效的银行业反洗钱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刑法》中规定,洗钱罪上游犯罪的范围包括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和恐怖活动犯罪四种犯罪形式。中国人民银行在2005年1月5日发布的《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中规定,“洗钱是指将贩毒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或其他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通过各种手段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这要比“洗钱罪”上游犯罪的定义范围宽泛得多。那么央行所指的其他犯罪包括哪些呢?从逻辑上说,应涵盖一切可以产生犯罪收益的犯罪,如贪污犯罪、挪用公款犯罪以及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如伪造银行票据、内幕交易、操纵证券市场价格等)等,在此不能一一例举。下面这个案例,就是由原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主任周秀德的贪污案所牵出的洗钱模式,也许这种模式本身并无多大“创意”,甚至让人似曾相识,但它走得之远、之逍遥,却需要我们再三思考。  相似文献   

15.
李新华 《济南金融》2004,(12):46-47
洗钱通常是指为了掩盖非法收入的真实来源和存在.通过各种手段使其合法化的过程。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从金融角度将洗钱定义为:“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可能无意间被利用为犯罪资金的转移或存储中介。罪犯及其同伙利用金融系统将资金从一个账户向另一个账户作支付和转移,以掩盖资金的真实来源和受益所有权关系;或利用金融系统提供的安全保管服务存放款项,即为洗钱。”  相似文献   

16.
本文立足于当前商业银行批量代发业务的实际流程与操作环节,结合银行批量代发渠道涉嫌洗钱的具体案例,揭示其中存在的洗钱风险隐患,并提出相应的反洗钱监管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洗钱犯罪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随着毒品、走私、恐怖组织犯罪的肆虐,洗钱活动日益猖獗,洗钱形式丰富多样。金融机构是社会资金流动的载体,也是犯罪分子用于洗钱的有效途径。面对日新月异洗钱方式的转换,县域金融反洗钱工作难度逐渐增大,应如何有效开展反洗钱工作.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洗钱是经济领域一种常见的犯罪行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洗钱活动也呈逐年上升、迅速蔓延的态势。洗钱活动不仅极大地危害金融体系的安全和信誉,而且,洗钱行为往往还被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以及恐怖主义犯罪活动所利用,孳生和加剧其他一系列刑事犯罪,对国家的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安全乃至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建立、健全有效防范和打击洗钱  相似文献   

19.
一、缺乏可识别的受害者。洗钱犯罪不同于一般的犯罪,犯罪结果或犯罪危害能为人直观感知。洗钱犯罪没有可识别的受害者,其行为本身也没有引人注目的可谴责性,所以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二、复杂性。洗钱的手段众多,几乎银行提供的所有服务都有可能被洗钱者利用。三、专业性。当今,洗钱已发展成为高度复杂的、国际性的专门行业。由于洗钱要涉及国内外复杂的金融制度和法律制度,绝非一般的犯罪分子可以做到,惟有熟悉国内外金融、法律制度的专业人士才能做到。四、国际性。由于不同国家在洗钱的管制和制裁上存在差异,洗钱集团常常把黑钱转移到那…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洗钱犯罪现象越来越多。据有关资料分析,目前洗钱出现了一些新动向,例如,犯罪活动与洗钱活动进一步分工,甚至出现了专门的洗钱服务机构,为更多的犯罪分子和犯罪组织提供服务等。本文提出了如何防范利用银行卡洗钱犯罪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