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余英  张庆芹 《四川会计》2002,(12):29-30
目前,舞弊性会计信息失真在国内外上市公司愈演愈烈,由于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国有企有企业会计舞弊的根源与对策研究就是一个十分现实的课题。本文拟将国有上市企业的会计舞弊分为个人舞弊和组织舞弊,并分别针对其根源和治理对策进行分析。一、国有企业会计舞弊的一个重要分类:个人舞弊和组织舞弊从我国国有企业会计舞弊的案例来看,有的舞弊行为在企业内部的极少数成员中发生,而另一种舞弊却要复杂和严重得多,它是一种有组织的、范围更广泛的舞弊行为,几乎所有会计当事人(从一般会计职员到会计主管、总会计师甚至总经理等高层领…  相似文献   

2.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特征和影响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特征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特征主要有:(1)舞弊的主体是上市公司管理层。尽管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可能出现在各个层面,但舞弊的主体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舞弊通常经过精心设计,并且事后极力隐瞒注册会计师,难以有效识别。(2)舞弊的客体是会计数据。舞弊的方式主要有伪造变造上市公司的会计凭证、应用不恰当的会计方法和恶意变更会计政策等,但最终还是要在对外财务报告的会计数据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3.
一、企业重大会计舞弊的特点 与一般会计舞弊相比,企业重大会计舞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舞弊人员的群体性。一般会计舞弊参与者仅为一个或几个人,舞弊者一般为会计人员,重大会计舞弊则大多是高管人员、业务人员、会计人员集体参与,有时甚至有政府主管部门或主管部门的人员参与。 2 舞弊范围的广泛性。一般会计舞弊仅限于会计凭证、账簿、报表造假,重大会计舞弊的范围要广泛得多,有的是从材料、商品采购开始,到产品或商品销售、货款回笼为止的整个业务流程进行舞弊,有的是通过资产评估、资产重组或资产置换进行舞弊。  相似文献   

4.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特征和影响(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特征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特征主要有:(1)舞弊的主体是上市公司管理层。尽管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可能出现在各个层面,但舞弊的主体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舞弊通常经过精心设计,并且事后极力隐瞒注册会计师,难以有效识别。(2)舞弊的客体是会计数据。舞弊的方式主要有伪造变造上市公司的会计凭证、应用不恰当的会计方法和恶意变更会计政策等,但最终还是要在对外财务报告的会计数据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5.
会计信息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一项重要内容,它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但目前我国由会计舞弊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非常严重。本文分析了会计舞弊和会计差错的不同,会计舞弊的相关内容,以及为了识别会计舞弊需要掌握的查账方法及技巧。  相似文献   

6.
朱娟 《中外企业家》2016,(5):97-98,103
本文阐述会计舞弊的危害性,分析私营企业会计舞弊的原因,介绍私营企业常用会计舞弊的方法,并提出私营企业会计舞弊的防范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一个崭新的角度继续研究会计舞弊这一古老而又深刻的论题。在人类经济心理的基础上继续探讨会计舞弊这一问题,运用经济心理学分析模式理论提出一个综合的、结合会计行为的主客观因素在内的初步理论模型,此模型有效的解释了会计舞弊产生的内在机理。本文意在给会计舞弊这一问题提出一个新的理论分析模式,为后续的研究寻找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会计信息是控制和监督经济活动的主要依据和手段,是社会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会计舞弊影响到社会经济秩序,各国政府采取各种途径与方法预防会计舞弊。但无论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国家,还是市场经济欠发展中国家,会计舞弊现象没有得到有效防范。会计舞弊现已超越会计范畴而演变为社会问题,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害。因此,研究会计舞弊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尝试从伦理视角对会计舞弊问题进行分析,探寻会计舞弊的伦理成因,以期为预防会计舞弊提借鉴。  相似文献   

9.
会计信息是控制和监督经济活动的主要依据和手段,是社会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会计舞弊影响到社会经济秩序,各国政府采取各种途径与方法预防会计舞弊。但无论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国家,还是市场经济欠发展中国家,会计舞弊现象没有得到有效防范。会计舞弊现已超越会计范畴而演变为社会问题,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害。因此,研究会计舞弊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尝试从伦理视角对会计舞弊问题进行分析,探寻会计舞弊的伦理成因,以期为预防会计舞弊提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一、会计电算化舞弊行为及其特点会计电算化舞弊是违法者利用会计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以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系统为攻击对象,通过故意掩盖真相、制造假象或其他方法欺骗他人以达到其不正当目的的一种会计违法行为。其主要目的是窃取资财。会计电算化舞弊在日常的会计核...  相似文献   

11.
基于Benford定律的会计舞弊发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真实数据,运用Benford定律进行会计舞弊分析检测,指出Benford定律作为一种数值分析技术应用于会计舞弊检测,具有操作性好、使用成本低、客观性强等特点,是一种常规的舞弊检查技术方法.但单个会计舞弊公司的财务数据首位数出现的概率分布与Benford定律的理论分布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李晓霞 《电子财会》2006,(10):31-34
会计舞弊分为员工舞弊和管理层舞弊(管理层故意通过重大误导性的财务报告来伤害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公司利益相关者的舞弊行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报主要是由管理层会计舞弊引发的,管理层舞弊是会计报表中可能存在重大错报的高风险审计领域,故本文所指的会计舞弊即指管理层会计舞弊。  相似文献   

13.
金融资本主义借助金融杠杆的放大效应和会计对利润的异化计量,在资本增值加速中主导全球财富配置,催生了大规模的公司舞弊。公司舞弊是资本逻辑的必然延伸,资本逻辑通过对会计系统性异化实现公司舞弊:资本逻辑通过虚化会计之锚,动摇会计真实性的根基,为公司舞弊提供虚幻的参照物,使公司舞弊常态化、规模化;通过异化会计目标,使会计收益脱离受托责任,为公司舞弊提供合理借口;通过控制会计规则,为管理层操纵会计职业判断提供便利,为公司舞弊提供充足的机会;通过设置会计责任的灰色区域,放大管理层选择的自由度,使公司舞弊的判定模糊化,为公司舞弊开脱责任。公司舞弊在加速资本增值的进程中制造系统性危机。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会计舞弊三角理论,对内部控制如何发挥防范会计舞弊风险问题进行探究。剖析内部控制与会计舞弊三动因的关系,得出薄弱的内部控制形成会计舞弊的机会通道,同时内部控制制度设置的不健全激化了会计舞弊的压力和动机,也影响了舞弊者“合理化借口”的思维路径。最后,从内部控制五要素角度分析如何防范会计舞弊。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治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建强 《企业技术开发》2004,23(10):46-47,57
文章在列举传统会计舞弊手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公司会计舞弊手法的一些新的变化,揭示了公司会计舞弊的原因与动机,并对完善会计舞弊的治理措施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16.
会计舞弊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产生了很大的破坏作用,因此而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近年来,会计舞弊变得更加泛滥,规模更大,且复杂性也更强,因此其成为当今会计界的热门话题. 会计舞弊的手段多种多样,动因也各不相同,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都与会计舞弊的防范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在会计舞弊的分析中,可以选择前景理论作为决策模型,以认知偏差为着眼点,对职务舞弊决策过程进行重点分析,有利于从根本上加深对会计舞弊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能够有效抑制会计舞弊的发生,大大降低舞弊发生的几率,从而更好地实现对会计舞弊现象的治理。本文主要从企业已经开展的关于内部控制对会计舞弊的抑制效应发生的理论进行分析,探讨内部控制对会计舞弊如何发生作用,提出如何利用内部控制来抑制会计舞弊。  相似文献   

18.
目前,会计舞弊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公害。虚假会计的泛滥,严重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会计舞弊事件的不断爆发也极大地动摇并挫伤投资者的信心,会计诚信面临空前的信任危机。严厉打击和治理会计舞弊行为已刻不容缓。何种原因导致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如何治理会计舞弊行为就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19.
会计信息是为企业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等服务的一种重要的经济信息,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可以反映一个企业的经营成果,但目前在我国由会计舞弊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非常严重,将会计舞弊按其性质进一步分类,则可分为会计差错与会计舞弊。二者虽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前者是由于会计人员自身素质或疏忽所造成的,其目的不含有任何不良企图,而后者往往是主观故意行为,属于违法性的经济活动,打着“会计差错”的幌子,行会计舞弊之实,因此正确区分会计差错与会计舞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会计差错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  相似文献   

20.
中外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动机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阐明国内外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共有动机、国外和国内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特殊动机的基础上,对中外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动机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形成中外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动机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