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凯恩斯革命以来,西方主流经济学经历了分裂综合再分裂再综合几个阶段。1936年《通论》的出版,打破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统治地位,经济思想分裂成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在学术上表现为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的对立。1948年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教科书出版,标志着西方经济学的一次大综合,在汉森、萨缪尔森等人的努力下,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这个学派曾经在战后西方经济学界占据了似乎不可动摇的主流地位。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危机动摇了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试论凯恩斯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新取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国旺 《现代财经》2006,26(12):9-14
随着主流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流行,原创性的凯恩斯经济学实际上已经“夭折”了,它的革命思想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阐发与传播。从范式角度比较和分析原创性凯恩斯经济学和三个凯恩斯经济学流派之间的本质关系后发现,后凯恩斯经济学对原创性凯恩斯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但是后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局限性说明,必须探索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即一种制度的演化的经济学范式,从而推动凯恩斯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后凯恩斯学派,有时又叫做"剑桥派凯恩斯主义",一般通称为后凯恩斯经济学,是当代西方一个重要的非主流经济学派,其理论观点与政策主张曾经产生过较大影响,近年来又取得若干令人瞩目的新发展.本文拟对其方法论思想特征及其近年来的新发展做一较为详细的追踪梳理与考察分析,并探讨其对于中国经济学研究所具有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凯恩斯革命无疑是20世纪经济科学中的大事,但由于《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的高度争论性和晦涩难懂,关于凯恩斯对经济学的具体贡献一直存在着争议.凯思斯认为作为传统就业理论的劳动供给理论、萨伊定律和利率理论均建立在特殊假设前提之上,这使得传统经济学成为分析特定经济状态的特殊经济学.凯恩斯提出了有效需求原理作为一种新的就业理论和一般性的经济分析框架.其中,企业家对未来市场需求的预期、生产成本条件和企业家之间的竞争决定了均衡就业水平.同时,货币的特殊性质使得货币利息率维持在较高水平,阻碍了投资增长,造成有效需求不足,使得经济停滞在非充分就业的均衡.因此,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是以建立在货币特殊性质基础上的利息率理论为中心环节的一般性的就业理论.但《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之后的宏观经济学并没有沿着有效需求原理的逻辑发展,凯恩斯革命被逆转了.  相似文献   

5.
随着主流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流行,原创性的凯恩斯经济学实际上已经“夭折”了,但它的革命思想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阐发与传播。凯恩斯经济学的进一步研究需要方法论上的重新定向,即以不确定性和货币非中性思想为核心,建立货币经济学的宏观分析框架,并探索一种制度的、历史的和演化的经济学范式,从而为凯恩斯经济学研究奠定现实主义的微观行为基础。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是一位增长理论家,他在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把静态分析动态化、短期分析长期化并建立了第一个经济增长模型。西方经济学家在落后了大半个世纪之后,才从马克思那里受到启示,开始建立他们自己的经济增长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以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索罗模型、斯旺模型则以新古典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前者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难以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后者则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可以实现稳定增长,新增长理论对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7.
主流经济学在凯恩斯经济学形成之后,一直存在着争论,如何理解凯恩斯经济学理论的真谛,是当前研究现代经济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而在理解凯恩斯经济学理论中有关他的研究方法的哲学思想内涵是方法论的根本,也是构成其经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凯恩斯的《通论》为基础,分析凯恩斯经济学方法的哲学基础,并在方法论意义上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解应当以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宏观经济学只是其理论起源的一个方面,追求经济思维的合理性和适应人类经济活动的需要是凯恩斯经济学方法论的根本。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介绍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的主要思想内容,然后总结书中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推陈出新,清理书中所归纳的经济运行的规则,从而系统的展现《通论》的精华。  相似文献   

9.
论快速增长与“丰裕中贫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理论的背景 “丰裕中贫困”是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所用的“poverty in the midst ofplenty”一语的译文。在《通论》中,他指出,  相似文献   

10.
译者前言这个著作选录是前译《生态经济科学思想的产生》一书的第二部分(第一部份的摘译稿见《生态经济》杂志1989年第6期),它包括了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生态学的全部重要论述,资料取自他们众多的论著、文章、讲话、书信和手稿等.这些论述清楚地表明了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的相互关系,在人类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这种关系所表现的特殊性,以及在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的规律性和前景.阅读这些著作,可以使人们确信,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生态经济科学思想的实际奠基者.  相似文献   

11.
叶圣利 《经济论坛》2004,(3):155-157
司马迁(汉景帝中元5年至约汉武帝后元2年,约前145年-前87年),字子长,生于龙门(今陕西韩城),《史记》的作者,中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和社会思想家。在《史记·货殖列传序》、《史记·平准书》等篇中,司马迁提出了极具匠心的货殖思想,深入探讨了我国古代学者较少涉及的商品经济思想。司马迁的某些经济思想,至今还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本文从中抽取对我们的社会经济建设中极具借鉴意义的四点,并略作评述。一、主张农虞工商并重战国以来的封建统治者大多实行重农抑商、阻止商业发展的政策。秦孝公时,商鞅实行“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  相似文献   

12.
再读凯恩斯     
2007年在《经济学茶座》当了一回“茶客”,写了一篇短文:《读懂凯恩斯》,发表后心里一直忐忑不安,因为读懂凯恩斯是一个很难的事情。原本凯恩斯思想并不复杂,但经过现代经济学的包装变成凯恩斯主义后,凯恩斯就变得复杂起来了,许多内容本人也是似懂非懂。不料文章发表后有读者(很多是我的学生)给我Email,希望我从经济学方法等方面再读读凯恩斯,把课堂上意犹未尽的思想用文字再表述一下。  相似文献   

13.
对经济思想学派或流派的分析,是马克思经济思想史观的重要内容。1845年对李斯特经济学的评论,是马克思对经济思想学派独立研究的开端。1847年的《哲学的贫困》对经济思想流派研究的基本问题和根本原则以及当时"宿命论学派"、"人道学派"和"无产阶级的理论家"等"各种学派"作了分析。《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在对巴师夏和凯里经济思想的比较分析中,对李嘉图和西斯蒙第之后经济思想分野的四种倾向和作为"例外"的庸俗经济学流派的基本特征作了阐述,对经济思想流派分野的"起源型"因素作了分析。《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按照剩余价值思想的历史发展,对经济思想的各种流派的基本脉络和嬗变作了系统分析。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对经济思想"起源型"中历史规定性和社会规定性作了阐述,对古典经济学向庸俗经济学转化的必然性、过程及特征作了分析。把握和理解马克思对经济思想流派的分析,利于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凯恩斯的预期理论及其评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凯恩斯的预期理论主要体现在《货币改革论》、《货币论》和《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等著作中。凯恩斯的预期理论是直接为他的政府干预主张服务的。凯恩斯的预期理论在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的意义,但也存在着诸种不足。  相似文献   

15.
张倩 《经济视角》2013,(10):19-21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发表于1776年,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其思想的深刻性和预见性,理论体系的完备与精确,都令人叹为观止。《国富论》中探讨了大量经济现象以及其背后的经济学逻辑,比如货币属性、价值来源、比较优势、供需均衡等。《国富论》中所倡导的资源配置市场化以及经济自由主义,在此后的几百年间对世界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而相比之下,18世纪末的中国,处于清朝中期,在思想界居于主导地位的是古代传统文化。本文将提炼《国富论》的核心思想和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的观点,将其与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与观念进行对比。通过这种比较,来呈现相同历史时点上,中西方在思想进程上的明显差异,并希望借此解释西方经济增长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思想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促进经济学期刊界同仁之间的交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动态》杂志社主办的"学术期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讨论会于2014年5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此次讨论会邀请了《经济研究》、《经济科学》、《经济评论》、《南开经济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教学与研究》、《当代经济研究》、《产业经济评论》、《学习与探索》、《经济纵横》等20余家期刊,以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相似文献   

17.
张凤林教授主持撰写的《后凯恩斯经济学新进展追踪评析》一书(商务印书馆,2013年1月出版),系作者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重要成果之一.在近年来国内学术界热衷于追捧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氛围中,此书读来令人耳目一新.作者秉承“兼容并蓄”的治学态度,试图打破盲目崇拜西方主流思想特别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偏颇倾向,着力展开了对于当代西方一个重要的非主流经济学派——后凯恩斯经济学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8.
在凯思斯的经济学说中,一国短期的均衡就业量和收入水平,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又是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的.消费需求是由消费倾向所决定的;投资需求是由资本边际效率与利息率决定 的.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的总需求和现有生产要素所决定的总供给,决定一国短期均衡的就业和收入 水平.凯恩斯是由就业不足引到有效需求不足、引到投资不足与消费不足乃至货币不足,构成了被人们称之为"萧条经济学体系".在资本主义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萧条和严重失业时,凯恩斯主张采取积极财政政策,直接增加政府的支出和公共投资,以刺激经济增长,解决失业问题.因为消费倾向在短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因而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从增加投资需求着手.  相似文献   

19.
2010年吴敬链、周小川、郭树清等以整体改革理论获第三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本届论坛中,学者们就当前经济发展与改革中的热点与重点问题进行了演讲。作为论坛的学术媒体支持单位,《当代财经》将部分学者的发言稿作为特稿刊发,与广大读者共享这次盛会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经过作者多年的研究,《国外经济学与当代中国经济丛书》终于与广大读者见面了。丛书共有8本,包括《经济改革思维——东欧俄罗斯经济学》、《批判与超越——西方激进经济学述评》、《探索的变奏——20世纪比较经济学》、《敲开希望的大门——发展经济学》《他山之石——日本经济思想初探》、《真实世界的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纵览》、《国家干预艺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沿革》和《保守的理念——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该套丛书是在上海财经大学海派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程恩富教授主持下,由活跃在上海经济理论界的一批中青年教授和博士共同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