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完善财政对农业保护政策问题的研究范静吴秀媛梁琦(一)农业是工业的母体产业,对经济增长有着巨大的资源贡献作用。尤其是中国农业为工业化提供资金积累,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时间上都是任何一国所不能比拟的。目前中国农业为工业化提供的巨额积累远远超出其自身的承受能...  相似文献   

2.
农业剩余与工业化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确把握农业剩余与工业化发展的关系,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理论和政策问题。这个问题对于九十年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来讲,似乎显得尤加重要。为此,本文首先讨论农业剩余与工业化发展相互关系的基本理论,然后在此背景下探讨中国九十年代农业剩余与工业化发展关系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余汉新 《当代经济科学》1992,14(6):58-62,48
谋求农业的稳定发展,必须有一个对农业发展有利的贸易条件,只有保护农业平等的贸易条件,才能阻止农业比较利益的持续跌落。农业贸易条件的恶佛由价格扭曲造成的,根据现代农业加速发展理论,要使农业加速局长必须为生产者提供有利可图的价格有保障的市场,市场化价格机制的形成,配合宏观调控下的必要保护手段,维护生产者利益和保持农产品供需平衡是农业发展的又一必要条件。保护农业贸易条件和农产品价格,最终目的是为了保护农业比较利益,提高并保护农业比较利益是确保未来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民收入增幅减缓的症结: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受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幅持续下降的深层原因,在于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严重受阻。而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艰巨性,在相当程度上又是和我国所选择的超前工业化发展战略,以及与其相互依存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联结在一起。要有效地解决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就必须遵循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 农业剩余表现为农业总产出在扣除了农业内部的总消耗以后的剩余部分,这种剩余可以表现为实物形式,也可以表现为货币形式。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剩余有着重要的资源意义,这种资源是非农产业成长的基础,它可以注入工业化过程,成为工业化的重要资本积累。但是,农业部门生成的农业剩余能否实现其发展功能,取决于这种剩余能否顺利地传导到非  相似文献   

6.
旷爱萍 《发展研究》2013,(1):105-108
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民的利益最容易受到损害。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组建农民自己的利益保护集团是保护农民利益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保护农民利益方面的作用,指出了广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通过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7.
美国是一个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只占2%.农业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1.8%,农业劳动力只占全国劳动力的2.8%,但美国政府却对农业及农户的利益非常重视,采取一系列的具体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8.
洪怡恬 《经济论坛》2002,(22):62-63
一、工业化中期阶段工农业的平衡发展目前,我国刚刚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作为一个正处于工业化加速期的发展中大国,实现经济发展需要在产业结构上有实质性的转换,使工农业靠自身积累均衡发展。1.从农业哺育工业逐步转向工业反哺农业。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已经到了应当调整工农业比较利益,即实现由“抽农”向“补农”的转变,使工农业各自达到自养和平等发展的阶段。中国经济过去长期处于农业支持工业,工业受保护的状态,因此,在现阶段工业化进程中,必须通过价格调整和宏观调控,逐步缩小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尽量减少抽取农业资…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利用经济学理论,以云南省为例,对建国后(1949-1992)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剩余转移问题给出自己的理解.改革开放前(1949-1978),为了保证工业化过程所需要的资金积累,国家通过土地改革、统购统销、户籍控制、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等制度安排,控制农村各类市场和农业生产,以达到低成本实施"价格剪刀差"策略、顺利转移农业剩余的目的.改革开放后(1979-1992),国家通过放松对农村各类市场(除了金融市场)和农业生产的控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民收入上升.但是,由于国家仍然控制农村金融市场,农业剩余以金融剩余(银行储蓄)的形式转移.农业税收是农业剩余转移的又一种途径.但就云南省情况而言,价格剪刀差、金融剩余是农业剩余转移的两种主要方式,农业税收的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农业产出剩余—人口变化—资本积累三者相互作用的角度讨论了一国从马尔萨斯贫困陷阱转向现代经济增长的一般过程,拓展了Galor等人近年来发展的统一增长理论,在此基础上对近代东西方经济发展的大分流和二战后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成果的差异进行解释.人口变化和资本积累是理解这一过程的关键,农业生产剩余的出现带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向工业部门的转移,资本增加带动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但同时人口的增长也在不断接近农业生产约束.只有在人口数量突破农业产出约束前保持人均收入快速增长,使人口增速及时降至转折点,一国才能顺利转为现代经济增长模式,实现人均收入的高水平均衡,否则将会陷入经济内卷化.新中国成立后实施资本积累的工业化政策、农村改革和人口政策,是推动我国顺利实现工业化的关键因素.产业发展政策的差异对应不同的资本积累和人口转型速度,是导致二战后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城乡二元体制是指在二元经济结构中为了加快城市工业化进程和限制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而建立起来的城乡分割、城乡有别的制度体系。城乡二元制度既是对个人身份的认定,更是对社会利益关系的界定,通过几乎涵盖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领域的制度安排,搭建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嵌入住宅、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险、粮食供给、副食品与燃料供给、生产资料供给、婚姻、生育、劳动保护、人才、兵役等一系列相辅相成的城乡有别的制度体系,源源不断地将农业剩余和农民利益输送到城镇,实现"以农养工"、"以乡养城"的战略目标。新时期,我国在继续使用剪刀差的基础上,还以征收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费、农村集体土地征收等新方式在农村汲取农业农民剩余。  相似文献   

12.
欧盟的农业保护政策经历了由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到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转变。在不同时期,为保护农民利益和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欧盟采取了科学而有效的支农政策,取得较明显的效果。欧盟农业保护政策的演变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要建立完善的农产品价格调控体系和农业补贴政策体系,适时调整支农政策手段。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农业比较利益偏低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市场经济的主要作用,就在于提供了自然经济条件下不可能充分利用的劳动力、自然资源和生产能力,使社会资源投向经济效益较好的环节和部门。而农业资源向非农业部门的转移,则被认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必然现象。这是因为,农业比较利益偏低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正是农业比较利益的偏低,才引发了国民经济工业化并推动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是建立在农  相似文献   

14.
陈颂东 《经济学家》2006,(1):128-128
根据发展经济学工农业发展阶段理论,当工业化进入工业支持农业阶段时,实行以工业剩余回流农业的政策是必然的。农业保护本身无可厚非,但农业保护一定要有利于农业比较优势的发挥和农业生产力的进步,扶弱不护短,即针对农业的弱处予以扶持,针对农业的短处采取措施加以克服。这样,我们才能避免走向高补贴、高保护的不归之路,而选择比较优势战略、建立高效率的农业产业体系,应该成为我国农业政策的基本取向。农业保护应该是对粮食等不具有比较优势却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农产品的保护,即使这样,对其保护也一定要适度,有利于土地的适度集中,以扩大…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农业扶持和保护的理论(一)农业扶持和保护的理论依据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发展经济学理论认为,在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对一国经济发展贡献有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和外汇贡献四个方面,并已随着由农产品的供给严重不足演变为农产品相对过剩的格局。工业化的持续发展需要有持续增长的消费市场需求作为支撑,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也由过去的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为主演变为以市场贡献为主。这不仅从衣食之源说明了农业的基础性,而且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说明了农业的支撑作用。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产业。…  相似文献   

16.
肖小虹 《经济视角》2012,(6):112-113
本文从层级制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创新农业产业链组织模式的角度,研究农业产业链组织创新,以期更好地从组织上保护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国家行为—组织性质—经济绩效"的理论范式下,通过一个国家行为模型探讨了中国农业集体化演进过程中的国家角色和制度逻辑。文章认为,农业集体化是国家为降低交易成本、最大限度汲取农业剩余以支持工业化而确立的农业产权制度安排。国家行为受到的竞争约束较小,使国家干预农民产权的权力增强,而农民谈判权力相对较弱,是导致农业集体化形成并得以长期维持的主要原因。文章的结论为当前政府在确定农业产权制度、提高农民收入方面如何发挥扶持之手的作用提供了参考。国家进一步放松对农民的产权限制,是未来中国农业经济绩效持续提高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8.
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演化进程中,不存在统一的模式,各国必须根据自身的土地、劳动力、工业化水平和社会环境来决定自身所走的道路.中国土地制度的核心是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并存,这种土地所有制符合中国农业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政府应根据本国的情况和现代化的不同阶段需要,利用立法、行政及经济手段引导、扶持农业现代化,既注意协调农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又注意保护农业投资者的利益,使社会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一定意义上说,最困难的领域是农业,而最有希望、对社会经济意义最大的也是农业.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运用新古典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以及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理论,探讨了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对水权、水市场安排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的制度激励、水价制度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的经济激励、灌区管理制度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的经济利益主体以及节水技术的应用对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的进行了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20.
农产品价格保护与农民利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弱势产业的特性,尢其是农产品与非农产品比价运动关系的趋势决定了对农民利益的保护必然以对农产品的价格保护为条件,但对农民利益的保护还应注重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市场的开拓,只有抓住两头,完善中间,农民增收才有希望,农业生活才能持续稳定协调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